美国城市化
“几分钟后,当你读完这篇文章,你会想起多年以前那个复习美国历史的下午。”当我们在研究房地产发展的时候,一定无法回避一个词“城市化”。最近有这样一种焦虑,“根据其他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过程,中国的城市化大概还有十年的时间”。十年,似乎就是房地产和建筑行业最后的发展空间。其实我一直怀疑这样的说法,是不是有人在贩卖焦虑。于是,我觉得跟大家一起来看看,发达国家是如何实现城市化,又是如何走过他们的“最后十年”。先从美国看起。1776年,美国宣布独立。根据美国统计局的数据,1790年,美国的城市化率为5.1%。绝大多数人是住在农场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大致是从1760年左右到1830年左右。这时候的美国也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里。随着工业革命的加深,美国生产力大大提高,开启了城市化的进程。到1860年时,美国的城市化率已经提升到19.8%。纺织工厂华盛顿, 18331861-1865年,南北战争。在南北战争结束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到来。大致时间为1870~1914年。可替换零件、流水线生产、内燃机、电器、汽车、轮船、电话,科技创新带来了生产力的大爆发,彻底改变了社会面貌。电车和火车的出现,扩大了城市的边界。钢铁的大量生产和使用,给建筑业带来极大的发展。芝加哥家庭保险大楼最早的摩天大楼, 1884大量商业和工厂的出现,促进的城市的发展。工作机会和更高的收入水平让大量劳动力涌入城市。在1870年到1920年50年间,1100万美国人从农村迁移到城市。此外,还有250万人迁移到美国,大部分来自欧洲,堪称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移民潮之一。而这些人中大多数都留在了城市里。1920年,美国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51.2%。超过一半的人住在城市里。这段时间内,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城市的快速扩张也带来了很多问题。首先是这样的增长和扩张超过了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比如自来水、垃圾收集、下水道。尤其在贫穷地区,城市环境变得非常糟糕。同时城市的繁荣使得中上层的人士受益,而很多生活在城市中的移民者和农村人口却时刻受到饥饿和疾病的威胁。1890年,雅各布·里斯发表了《另一半人怎样生活》(“How the Other Half Lives”),用照片记录了19世纪80年代纽约平民窟的悲惨情景。廉租公寓的房客其次是这样的混乱和无秩序滋生了腐败。政府、城市服务以及商业社会,腐败都无所不在。1904年,林肯·斯蒂芬斯发表了他著名的《城市的耻辱》(“The Shame of the Cities”),真实记录了包括纽约、芝加哥在内的六大城市的腐败问题,如警察受贿、公民精神的堕落等。以这篇文章为代表,美国新闻界掀起了揭露社会黑暗、打击腐败、促进改革的浪潮,史称“扒粪运动”(Muckraking Movement, 1890s–1920s)。这一运动时期也被称为“进步时代”(Progressive Era)。进步时代解决了很多由工业化、城市化、移民和腐败带来的问题。比如给一些移民者和贫困人口提供安置房,通过一系列提升居住条件的法律等。虽然没能根绝贫困和一些其他城市化问题,但是极大地改善了城市生活。1929~1930s,大萧条。二十世纪20年代,美国的城市化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但是1929年爆发的大萧条给这股势头当头一棒。经济萎靡,工业和建筑业发展停滞,城市不再能提供大量的高薪工作。于是很多失业人口返回家庭农场。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本土城市人口流向农村的现象。1933~1939年,罗斯福新政通过大量基础设施建设来重启经济和降低失业率。但是在这一时期,美国的城市化进程依然几乎停滞。1930年美国的城市化率为56.1%,1940年为56.5%,十年间仅提高了0.4%。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在1950年以前,美国移民和人口迁徙的方向是从南方到北方大城市。但是1950年以后,如纽约和芝加哥这样的北方大城市的人口开始某种程度的下滑。这样的现象只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美国国内的人口开始从北方往南方和西部迁移;另一个是城市人口往郊区迁移。其实郊区化并不是二战以后才有的。早在18世纪,富人为了远离拥挤的城市,在郊区建造自己的住宅。由于交通费用昂贵,郊区住宅也只有富人能够支付得起。而在二战后,美国出现了住房的短缺。大量的退伍军人以及婴儿潮产生了对住宅的大量需求。于是美国的制造业和建筑业从战争模式中转变回来,再次发力。比如美国顶尖的建筑公司Levitt and Sons在纽约市外围利用流水线大规模建造了一个能容纳超过8万人的社区Levittown。Levittown同时美国政府通过了一些法令降低了对退伍军人贷款的门槛和提供了就业和再教育的津贴,使得这些人能够拥有郊区的住宅,“2.5个小孩,一只狗,一座白木桩栅栏的房子”的美国梦得以实现。在1948年到1958年间,美国85%的新建住宅都在郊区。而住在郊区则意味了需要汽车来通勤和购物。1955年,美国一年能生产八百万辆汽车。于是这又促进了美国高速公路的发展。随着郊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抛弃了城市,来到郊区。因为郊区有一个干净的全新环境。郊区不如城市拥挤,有更好的私密性和安全感。郊区人口的增长,使得郊区大型购物超市开始盛行,人们不再去城市里面购物。同时制造业也从城市中心往郊区迁移。在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再度迅速增长,伴随着婴儿潮和郊区化,1970年,城市化率达到了73.6%。此时郊区人口已经超过了城市中心人口,美国成为了一个郊区国家。1970~1982年,经济危机。二战后美国的城市化劲头随着7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也告一段落。在该次经济危机中出现了滞涨现象,即生产下降和失业率上升的同时,物价不但没有下跌反而大幅度上涨。与大萧条类似,1980年,美国的城市化率为73.7%,较十年前几乎没有变化。在这段时期中,更重要的是出现了反城市化的趋势。其实早在20世纪初,由于城市的拥挤和冷漠,就已经有人从城市重返乡村。1913年杰克伦敦就在他的长篇小说《月亮谷》中描绘了乡村生活的美好。但是直到70年代中期这才变成大规模的现象。月亮谷对于反城市化趋势的原因有很多解释,其中包括工厂的外迁导致农村工作机会的增多,交通的便捷,以及城市环境的恶化。而到了80年代中期,反城市化的势头告一段落,相反,新一轮的城市化再次开始。而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城市化过程中,不仅有城市中心人口的增长,郊区的人口比例也在提高。伴随着美国产业结构的转型,美国的城市呈现出多中心化以及无中心化的模式。城市依然是地区经济发展的中心,但是郊区也是人们工作生活的重要部分,甚至在城市周边出现了所谓的“边缘城市”。而那些小型的农村地区,尤其是内陆的以及没有相应产业支持的,则在陆续萎缩。对于美国的城市化进程有很多不同的解释和归纳方法。我看到这样一个说法:国家经济的变化不仅改变了城市里面,也影响了城市之间的关系。其实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城市化(Urbanization)是一直伴随的经济发展的,这一点在两次工业革命中体现的最为淋漓尽致。郊区化(Suburbanization)可以被看成郊区的城市化,后来的反城市化(Counter-urbanization)和再城市化(Re-urbanization)只能算是在特定历史影响下的一次局部波动。城市化才是不变的主旋律。1990年以后,美国的城市化率保持一个稳步缓慢增长的趋势。2010年,美国的城市化率达到了80.7%。美国用了两个世纪完成了城市化,现在回头看,是不是想起了多年前那个复习美国历史的下午?最后,放一张图,是不是感觉同志仍需努力?参考资料[1] https://www.khanacademy.org/humanities/us-history/the-gilded-age/gilded-age/a/america-moves-to-the-city[2] http://pressbooks-dev.oer.hawaii.edu/ushistory/chapter/urbanization-and-its-challenges/[3] https://www.theusaonline.com/people/urbanization.htm[4] https://www.loc.gov/classroom-materials/united-states-history-primary-source-timeline/progressive-era-to-new-era-1900-1929/cities-during-progressive-era/[5] https://ohiohistorycentral.org/w/Urbanization[6]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ities_in_the_Great_Depression#New_Deal_politics[7] https://open.lib.umn.edu/socialproblems/chapter/14-1-a-brief-history-of-urbanization/[8] https://www.khanacademy.org/humanities/us-history/postwarera/postwar-era/a/the-growth-of-suburbia[9] Goldfield, David R. "The stages of American urbanization." OAH Magazine of History 5.2 (1990): 26-31.[10] Paddison, Ronan, ed. Handbook of urban studies. Sage, 1998.[11] Frey, William H. "The new urban revival in the United States." Urban Studies 30.4-5 (1993): 741-774.[12] http://demographicchartbook.com/index.php/chapter-3-metropolitan-and-nonmetropolitan-population-and-large-metropolitan-areas/figure-3-1-population-by-metropolitan-nonmetropolitan-residence-for-the-united-states-1790-to-2010/[13] https://ourworldindata.org/urbanization?fbclid=IwAR1g1kuapSWM-do3UxigkoqzCUAsqBTFdpLW_IXOCSMHTDdClS2c2RyUNnc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