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天府新区「华阳」地名的来源是什么?
成都“华阳”这个地名,不能简单的用中原观点“山南水北称为阳”来解释。因为这种解释通常是指小地名,就是说按“华山之阳”来解释,华阳的范围是华山脚下朝南的一小片地区,不应该超过秦岭。如果范围到达秦岭,就应该叫秦阴、秦阳了。再说华山至成都平原几百公里,中间还有很多山,很多水,为何不以这些山水命名?何况成都平原边上就有含“华”字的“蓥华山”。蜀人左言,又有“华蓥山”。蓥华山和华蓥山正好处在四川盆地的一西一东。所以不妨开开脑洞,古代四川盆地曾经用过“华蓥”这个地名,华山也因在古四川的边沿,做为分界山而得名“华山”。所以成都平原的“华阳”跟陕西华山没有直接关系。
在巴蜀图语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水草纹符号。大家知道秦汉时期统一文字,一些中原没有的文字就是从其它文字中添加的,比较小篆的“华”:
我认为小篆的“华”字,上半部就是水草纹。如果这个水草纹就认作“华”字,那么小篆的华字就应该是“华下”的合字。“下”即《蜀王本纪》中记载的“汶山下邑”,“下”就是成都平原的古地名,“下戈”的合字就是成都的“成”,“戈”类似“右阝”,表示城邑。成都平原即《山海经》中记载的“帝之下都”。
《山海经》记载:“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其城方三百里,盖天地之中。。。”
都广之野认为就是成都平原,“其城方三百里”是指长和宽各一百多公里的范围内为一个“城市”。有文献记载成都大邑县“因其邑广大而得名大邑”,民间也流传“成都省”,都可以佐证这个“城市”是一个“方三百里”的、非常广大的规模。就是说成都平原考古发现的宝墩文化、三星堆文化、金沙遗址是同一个城市,只是不同时期的城市中心。
从贵州镇宁发现的一个石刻日晷上,发现两个可以识别的“阴”和“阳”的符号。其中三星堆的方向盘与“阳”相似:
星月是“阴”的符号,西域很常见。证明古代确实在地理上划分过“阴阳”两界。成都平原就是“阳界”的中心,也就是大禹的首都“阳城”。
《河图括地象》:“地中央曰昆仑。昆仑东南,地方五千里,名曰神州,其中有五山,帝王居之。”蜀都就是“地方五千里的昆仑虚”,又称为华阳国,陕西华山因蜀都得名“华山”。《华阳国志》中记载的“华阳国”是“畿方五千里”的区域,因太大,又划分为四个行政区,古称“海内四海”,即四川的来历。“畿方五千里”的区域才称为“蜀都”,也就是西南官话区。
所以,我认为成都平原的这个“华阳”,应该解释为“阳城之华”。“阳城”是方三百里的成都平原,而“华”是今成都城原来的小地名,或称为“华”族的管理阳城的时期。
以上是个人观点,敬请各位参考。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
上一篇:如何评价成都华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