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横幅广告
  • 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专访|基美影业董事长:《星际特工》一定会拍续集

作者:三青 时间:2023-06-11 阅读数:人阅读

 

上周五,由吕克·贝松执导、欧罗巴出品的科幻电影《星际特工:千星之城》在中国内地上映。三天拿下1.8亿元,居周末票房榜的首位。

《星际特工》海报

虽然在《战狼2》刚刚刷新中国票房纪录的背景下,《星际特工》的表现谈不上惊艳,但较之该片在北美的1702万美元开画成绩,已有很大提升。截止发稿前,它在中国的累计票房已超过3亿元,超越了北美的近4000万美元(约合2.6亿元人民币),全球票房达到近1.9亿美元(约合12.54亿元人民币)。

此外,《星际特工》在美国还遭遇了评论的严重两极分化,“烂番茄”上的新鲜度和腐烂度恰恰是一半对一半。相比之下,豆瓣上7.1的评分也是很给面子。

《星际特工》剧照

如果放到电影史里来看,《星际特工》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它的制作费用高达2.1亿美元,却没有投靠好莱坞“六大”里的任何一家,因此被称为“最贵独立电影”。而它的幕后推手除了吕克·贝松的欧罗巴之外,其实还有一家中国公司——总部位于上海的基美影业。

从之前协助推广的《飓风营救》系列,到参与制作《超体》、《九条命》,再到作为主要制作方的《星际特工》,基美影业参与的大部分影片都是和总部位于法国的欧罗巴合作,而中国电影公司在拓展海外合作中通常是选择美国的好莱坞公司。

基美影业的董事长高敬东比较低调,他跟大部分喜欢出席各类活动的电影界的大佬不同,很少在公众场合亮相,与媒体打交道的次数也非常有限。关于他的背景,坊间流传他早年在医药行业掘得第一桶金后创立了基美,跟发过导演吕克·贝松是非常铁的哥们。

借着这次《星际特工》上映的契机,澎湃新闻记者专访了基美的董事长高敬东,就为何决定投资《星际特工》、又是如何介入这部电影的制作、怎样看待美国市场的反响,以及与欧罗巴的合作等问题,请他答疑解惑。

高敬东(左)与吕克·贝松

“别看老吕是个快六十的人了,平时就像个小孩,很纯真。除了电影,就是爱吃,但是他不讲究,喜欢去不知名的小店。”高敬东说,这是他和吕克·贝松的共同点,“我们都爱电影,也都喜欢美食,如果碰面就会一起去找好吃的。比如每次他来北京,我都会带他去一家我们两个都很喜欢的烤鸭店,这就成了他来中国的一个盼头,每天见着我都要问一遍,‘今天我们去吃吗?’”

高敬东说,八年前在一次聚会上与吕克·贝松结识,能成为朋友其实基于两点,就他来说,是因为吕克·贝松的作品在中国传播度很广,他对它们都很熟悉;就吕克·贝松来说,他非常喜欢中国,喜欢这里的人、故事、食物,也来过很多次。“所以为什么《星际特工》里面有大量的中国元素?不是因为中国公司是合作方就刻意加上去,这是他在创作过程中自然而然递延出来的。”

从最初相识到慢慢成为莫逆之交,在高敬东眼中,吕克·贝松的生活素朴得不像一个法国人。“他不抽烟不喝酒——甚至不喝红酒,只喝可乐;在巴黎的代步工具是一辆摩托车;每天早上四点半起床,就是戴上耳机写剧本,生活里面只有电影。”

除了气味相投外,高敬东也为吕克·贝松的创作力所折服。“老吕写《这个杀手不太冷》的剧本总共只花了15天。你知道为什么是15天吗?因为他在向大片厂递交《第五元素》的剧本之后,得到的回复是:‘你先回去等个15天,我们再决定是不是能拍。’为了在15天里面,不用时刻为这件事焦虑,于是他决定写个剧本让自己分心,这才有了《这个杀手不太冷》。”

然而,高敬东说基美选择和欧罗巴合作,并不是因为他和吕克·贝松私交甚笃,他看重的是欧罗巴打造的各类电影,尤其是动作片,既自成风格,又能在国际市场上跟好莱坞电影一较高下;更为重要的是,欧罗巴拥有的一整套完备的制作体系,覆盖一部电影从剧本出炉,到进棚拍摄,再到后期制作的各个阶段。在他看来,这套体系完全可以被嫁接到中国来,因此与欧罗巴的合作,对基美来说就是学习的过程。

而回望基美和欧罗巴携手走过的路,高敬东认为,对基美的发展最为重要的,不是在中国获得票房成功的《飓风营救》、《超体》等协助推广的影片,而是这次参与《星际特工》的制作。他反复强调:“对一家电影公司来说,最有价值的就是版权,所以一定要参与内容的制作。”

《星际特工》剧照

话虽如此,但投资电影制作伴之而来的风险,是单单只是作为协助推广的一方所无法比拟的。比如基美2016年的年报中显示公司遭遇了较大的亏损,主要原因就是合拍片《勇士之门》、以及国产片《魔轮》和《超级快递》的票房都不理想。而前几个财年中,基美的净利润一直有不错的增长。

很少跟媒体打交道的高敬东,对年报公布后外界的各种解读感到有些不解,因为前几年公司的净利润保持高位增长时,并没有得到外界类似的关注。“在我看来,前几个财年的涨和上一个财年的跌都在正常范围内。之所以愿意接受采访,只是希望告诉大家,基美很健康,并没有伤筋动骨。”

他认为,这是一个公司发展过程中的正常遭遇,因为“我想要打造的是一个长期公司,而不是在资本市场上赚快钱。”他将基美视为自己在完成财富的原始积累后的“最后一次创业”。

如今《星际特工》正在中国上映,高敬东谨慎地表示并不愿就中国票房的上限和下限做出具体预测,但认为因为美国票房表现不佳,就断定它的失败为时尚早,因为当初吸引他投资这部电影的特质——一个可供开发成系列电影的庞大宇宙观依旧成立。所以,他有信心保证:“《星际特工》一定会有续集!”

至于基美跟欧罗巴的合作,参与《星际特工》的制作是一个重要结点,却似乎并非至高点。高敬东表示,未来不仅会参与《超体2》等影片的制作,两家公司的合作还会向更深层次拓展,比如能为电影创作储备更多人才的教育领域。而在整个采访过程中,高敬东屡次提到欧罗巴总部所在的融九个摄影棚和完备的各类后期制作室的“电影城”。在中国打造这么一个从创意的产生到成片的定型都能包容其中的电影基地,应该才是他更大的宏愿。

《星际特工》剧照

【对话】

澎湃新闻:外界传言基美为《星际特工》投资了5000万美元,这个数额准确吗?又在多大程度上介入到这部电影的制作中?

高敬东:具体数额不到5000万。可以说,这个项目的每一步都有基美的人员参与其中。比如,老吕为了能得到更多全新的创意,搞了一次服装设计大赛,又在全球不同的地方找了五位美术设计,还有演员的选择,以及特效制作上的一些难点——珍珠人的制作是耗时最长的……他做这些之前都会跟我们沟通、讨论。

澎湃新闻:坦白说《星际特工》在北美的票房并不理想,作为投资方之一,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高敬东:其实《星际特工》的情况跟当年《第五元素》上映时一模一样,市场接受起来是比较慢的。《第五元素》最早在戛纳首映时,负面评价占了70%。这次《星际特工》在法国的正面评价好歹有85%-90%。

一部电影有人不喜欢是很正常的。虽然每个电影人都竭尽全力想把自己的作品做到最好,但是一部电影有自己的命运,票房不好牵涉档期、宣发等各方面。

其实,对于票房,电影人事先会有一个最好的预判和一个最坏的预判,如果后者是可以承受的,那么就会去落实项目。而独立电影公司就会采用预售的模式,其实这也是项目被检验的过程:它之所以能受到各个市场发行商的青睐,是导演之前的作品积累的口碑、人气以及这部作品的剧本、概念的叠加的综合结果。

澎湃新闻:《星际特工》的制作成本接近2.1亿美元,为什么欧罗巴不是选择跟好莱坞“六大”合作,而是选择基美作为最重要的合作伙伴?

高敬东:“六大”一般要拿下一部电影的发行权,通常就是全球市场。对于电影制作公司来说,一方面是风险降低了,但另一方面获得的利润也会少很多,等于成了“六大”的加工厂。这对于公司的长期价值来说,或者说对版权的控制来说有很大影响。举例来说,《超体》是欧罗巴跟环球影业合作的,你现在要做跟这部电影有关的任何一项决策,都必须先要跟环球商量才行。

所以,吕克·贝松这次拍《星际特工》选择了预售。欧罗巴具有完备的制作能力,在全球很多市场上都有许多长期的合作伙伴;并且还争取到了税收补贴;剩下的差额部分就由欧罗巴和它的全球的合作伙伴——包括基美在内去分摊。

这部电影的制作成本的确不小,但是它作为系列电影的价值也会很大。我可以打包票,不论它在美国市场结果如何,《星际特工》一定会有续集,只是时间问题。在一个成熟的市场,一部有争议的电影的真正价值需要一个时间周期才能完成体现出来,一旦它成了经典电影,价值就会和最初上映时有天壤之别,就像《第五元素》到今天的版权价值是非常高的。

这毕竟是全球独立制片公司唯一的大制作科幻电影。就像卢卡斯为了《星球大战》系列建立了自己的电影公司,网罗了大量人才,形成了一套制作体系。同样欧罗巴也已经在制作《星际特工》的过程中形成一套体系,而我们可以把这套体系拿回来,去应用到国产片的制作中。借助这么一个现有的模式,这样我们可以少走很多弯路。所以,这是通过商业合作而获取学习经验的一次很好机会。而且,我们这次还参与到制作中,相当于是边学边做,我们在这个项目里扮演的角色,远远超过一个财务投资人。

《星际特工》剧照

澎湃新闻:我对你的个人经历有一点很好奇,早前你已经在医药领域取得了成功,为何又会转向电影产业?

高敬东:其实没有所谓的“转换”,应该说基美是我人生的最后一次创业。基美是我在2008年时创建的,但我在2006年时就对这个行业做调研了。电影跟其他行业最大的不同在于,你必须要有热情,不然就会觉得真的太辛苦了。外人看来所有的成果,都融汇在大约两个小时的片长里,似乎很简单,但从灵感产生到成片,中间有太多不确定因素。

我在2006年做调研的时候就发现,全国的电影市场其实很小,事实上,今天来看,还是很小,跟其他行业比如房地产完全没法相提并论,但是电影又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力,这是这个行业的魅力所在。当然,支持我走下去的动力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喜欢电影。

澎湃新闻:虽然现在国内电影公司的海外合作已经很普遍了,但多数还是会选择美国的好莱坞公司,为何基美会选择跟欧罗巴这么一家法国公司?

高敬东:其实就电影产业来说,现在全球化的程度已经很深了。欧罗巴是全欧洲面向国际市场的最大的电影公司,在法国的只是它的整套制作体系。

在我看来,欧罗巴的作品不仅走的是国际化路线,而且也有自己的风格。从吕克·贝松最早的《尼基塔》,到后面《这个杀手不太冷》,再到他写剧本、当监制的《的士速递》系列、《玩命快递》系列、《飓风营救》系列,还有上一部《超体》,都是跟好莱坞电影有所区别的法式动作片,但是它又融入了好莱坞的发行体系里。比如《飓风营救》,它是由欧罗巴制作的,但全球发行是由二十世纪福斯负责,而《超体》的发行又换成了环球影业。

另外,欧罗巴不仅是一家制片公司,它还有自己的一套系统,包括欧洲大陆最大的片场,以及特效、后期等一套完整的制作体系,甚至还包括培养后备人才的五所专门的电影学校,涵盖导演、表演、化妆等各方面。在跟欧罗巴的合作过程中,我发现把他那套成体系的拍摄方式带到中国来是完全可行的。

至于好莱坞公司,在我看来,有它非常实用化的一面,就是想法设法把事情做成,可能会涉及到钱或者其他事项。但是从制作体系的深层次合作来讲,好莱坞公司有一种天然的排外性。但是老吕在合作上非常开放,除了电影的拍摄必然放在巴黎的棚里外,其他任何事情都很有弹性。

《星际特工》剧照

澎湃新闻:你一直强调基美要学习欧罗巴的经验和体系,运用到自己制作的电影中,但之前为基美创造巨大利润的却是协助推广的业务,去年出品的几部电影,比如《勇士之门》、《超级快递》等的票房并不理想,因此造成了净利润的亏损。

高敬东:从创立基美开始,我的方针就是要主攻制作。至于协助推广,可能前两年占的营业额比较大,但只是我们的一项业务构成。我们从2010年开始参与拍片,一路走过来,制作一直被视为我们公司的核心,比如《超体》和《九条命》我们都参与了幕后投资制作。但我们不是把自己看作创作者,而是内容的管理者。

在我看来,对一个电影公司的估值,不是说你去年有多少盈利,而是你拥有多少版权,以及你未来能创造多少价值。利润是很重要的指标,但不是唯一的指标。

迄今为止,基美前后参与了四十部电影。去年推出的几部国产电影的立项筹备其实是在三四年前,我们当时的经验还很有限。当然,亏损是现实,虽然没有让我们伤筋动骨,但也不可以回避。未来我们会更谨慎,会谋求更多的合作以降低风险,也会将欧罗巴的预售模式引入到国内。

澎湃新闻:你说过一家电影公司的宗旨就是制作好电影,那么在你看来“好电影”如何定义?

高敬东:如果你看了一部电影之后,会想要去告诉别人,跟别人分享,那就是好电影。

澎湃新闻:基美近期和远期的发展愿景是什么?

高敬东:主要还是在内容制作上,尤其是把这次参与《星际特工》制作的经验为我所用。

此外,我们还会将跟欧罗巴的合作扩展到电影教育领域。吕克·贝松在巴黎的电影学校很有借鉴性,它实行的是两年制的教育,学生最初需要经历一个类似海选的过程;在完成基础教育后,就会不断分配到各个剧组,参与电影的制作。既然我们要把欧罗巴的系统带到中国来,那么人才储备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甚至将来把欧罗巴的涵盖了摄影棚和各类制作工作室的“电影城”移植到中国来,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

标签:
微信

三青

当你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就要去奋斗。如果缘分安排我们相遇,请不要让她擦肩而过。我们一起奋斗!

微信
阿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