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横幅广告
  • 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健康惶恐时代,建筑能为健康做些什么

作者:三青 时间:2023-06-10 阅读数:人阅读

 

原创:秦汉川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是人生的财富。”

现如今健康越来越受人们重视的同时,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不断突显的“城市病”等,又让人们对健康和生命产生了不少恐慌和危机感。总体而言,我国人民的健康状况与“全民健康,全面小康”的总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病人越来越多、看病越来越难、负担越来越重、矛盾越来越大”的状况虽有所缓解,但还没有从政策上、制度上得到有效解决;生态不健康、生产不健康、生活不健康的问题仍然严重存在;人口老龄化、疾病年轻化、医疗过度化的势头,仍未得到有效遏制。

这其中,与建筑有关的影响健康的问题也不少,曾有媒体报道称,一些不合格的建筑装修材料往往会“杀人于无形”。新型冠状病毒防疫期间,建筑作为防控的最后一道屏障发挥着重要作用,建筑本身是否健康也愈发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事实上,早在1987年就召开了“健康建筑(Healthy Buildings)”国际学术会议,会议旨在探求“健康建筑”的技术途径及功能要求。时至今日,如何防止“病态建筑”、创造利于人们健康、舒适安全的建筑环境,相关研究从未停止。就本质而言,健康建筑是促进建筑中人的身心健康,既要最大程度地改变“病态建筑”引发的身体健康问题,同时兼顾和提升人的精神层面健康(心理、社会)。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基础上,健康建筑要能为人们提供更加健康的环境、设施和服务,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实现健康性能提升。

在政策层面,我国近年来一直在大力推广健康建筑。2019年7月9日,国务院成立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负责统筹推进《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组织实施、监测和考核相关工作。2019年7月15日,《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发〔2019〕13号)正式印发。2020年8月28日,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七部门《关于印发的通知》(鲁建节科字〔2020〕8号)将“明确健康性能要求”“促进健康建筑发展”两项内容列为2020~2022年山东省绿色建筑发展的重点任务。在标准体系建设方面,以中国建筑学会标准《健康建筑评价标准》为基础,健康建筑正从区域、功能、阶段三个方向纵深发展,正逐步建立健全标准体系。

“建筑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元素,将在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贯彻‘预防为主’的健康方针、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过程中,承担起越来越多的责任,今后需要凝聚跨领域、跨行业优势力量,将建筑与健康进行更多的融合创新。”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许杰峰在“2020第二届健康建筑大会”上表示。

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愷表示,疫情特殊时期对人的行为产生重大影响,使人对建筑空间的健康性能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更开放的建筑、有更多开放空间的建筑、可以被开放的建筑,更安全、更舒服,也更适合人们的交往活动。“开放和半开放建筑空间的融合策略,建筑空间最大化和室外活动空间设置的平衡策略,为营造健康的、有幸福感的工作与交流空间和建设开放性的城市及健康建筑空间提供了新思路。”

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副会长田鸥则表示,2020新冠疫情使我们深刻认识到行为健康体系建设是提升健康建筑的必然要求。健康建筑产业是增强人民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身心健康不可或缺的必备要素。“行为健康与健康建筑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全面把握行为健康面临的严峻挑战,是提升健康建筑高品质的必然选择,整体推进行为健康管理创新,是实现健康建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路径。”

总体来看,截至目前,我国的健康建筑产业在标准体系引领、科学研究支撑、组织机构推动、标识认证带动、学术交流推动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进入后疫情时代,该如何更好地发展健康建筑?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清勤就此表示,未来健康建筑行业从业者仍需继续开展健康建筑相关研究促进跨学科深度融合发展,同时需要不断完善健康建筑技术标准体系、推进既有项目健康改造升级、开展健康建筑平疫结合研究。“要以健康建筑产业市场为导向,以科研创新和工程实践为出发点,切实做到‘产学研用’相结合。”

监 制:肖正华 主 编:程小红 责 编:高洋洋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人民日报客户端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

标签:
微信

三青

当你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就要去奋斗。如果缘分安排我们相遇,请不要让她擦肩而过。我们一起奋斗!

微信
阿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