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还有10年好时光?中国城镇化率5年后有望超65%
8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在北京联合举行《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暨“十四五”时期中国农村发展高层论坛。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发布会获悉,该报告包括1个主报告及综合篇、经济篇、社会篇、生态环境篇等4篇19个专题研究报告。
报告指出,“十四五”时期,中国农村发展形势将呈现出新的特点。预计到2025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5.5%,保守估计新增农村转移人口8000万人以上;农业就业人员比重将下降到20%左右;乡村60岁以上人口比例将达到25.3%,约为1.24亿人。
报告预计,上海、江苏、浙江、北京、天津5省市将在2025年前后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值,引领全国农村发展。
强化粮食安全保障建设
近一段时期,洪涝灾害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引发了不少关注,粮食安全问题再度成为焦点。与此同时,中央也一直在强调要珍惜粮食,杜绝浪费。
而这一份报告也提到,到“十四五”期末,我国有可能出现1.3亿吨左右的粮食缺口,其中谷物(三大主粮)缺口约为2500万吨。
有人开始猜测,是不是今年国内粮食出现紧缺了,粮食安全难以得到很好的保障了?事实上大家对此大可不必担心。
8月14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总的来看,今年南方地区的洪涝灾害对早稻单产产生了一定影响,不过今年早稻播种面积增加较多,综合来看,目前判断早稻还是有可能丰收的。
付凌晖介绍,今年夏粮产量创历史新高,比去年增长0.9%,为全年粮食增产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另外,我国60%的秋粮在北方地区,受洪涝影响相对较小。
近日,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在黑龙江调研时强调,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在秋粮,目前秋粮总体长势良好,夺取丰收有基础。
“这些年,对于农业生产,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今年‘六保’中很重要的一条是保粮食能源安全,对于农业方面的投入在加大。”付凌晖说,整体看全年保持粮食生产稳定是有条件、有基础的。
不过报告也认为,我国基于居民生活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但也存在着粮食供给数量充足而结构性供求失衡的问题。
为此报告提出,应根据当前粮食供求主要矛盾的变化,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地以满足居民粮食消费升级为导向,保持粮食供求相对宽松关系,多途径提高抗御国际市场波动冲击和平抑国内市场波动能力,完善粮食收储政策,加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建立粮食优质优价机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稳步提高人口城镇化水平
报告从“五位一体”总布局的视角出发,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构建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农村产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农民生活现代化、体制机制保障与政策性供给四个维度29个指标。
报告指出,全国城乡融合发展程度保持持续提高的态势,但是进展速度呈减缓趋势;各领域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提升,特别是生态环境一体化成效显著;各地区城乡融合发展程度稳步提高,而且区域差距持续缩小。
为此,报告提出要稳步提高人口城镇化水平,优先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中的城乡一样化内容,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以三产融合发展化解城乡二元经济,进一步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力度。
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石。7月中旬,农业农村部印发《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明确到2025年,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达到32万亿元;培育一批产值超百亿元、千亿元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等。
报告指出,目前,实现产业兴旺面临着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不充分、核心竞争力不强、农村经营主体去精英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体制机制障碍有待破除等问题。
为此,应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乡村产业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提高物质技术装备支撑,实施科技助推战略和城乡融合发展战略;创新多元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互促共生;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搭建农民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桥梁;加快推进农村体制机制改革,强化生产要素对产业发展的支撑。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