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横幅广告
  • 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513公里独脚逐日,2434米岩壁连攀,58天穿越南极,突破永无止境

作者:三青 时间:2023-04-21 阅读数:人阅读

 

2020年,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如《户外探险》的slogan,“户外不是探险,人生才是!“走过艰难,便是英雄。当我们回望、整理过去一年里中国户外那些激动人心的事件时,只有感动——突破,在2020年,更弥足珍贵。而中国户外金犀牛奖,正是为了铭记这些珍贵的突破而存在。他们曾是每一个平凡的你我,如今即将获得中国户外金犀牛奖。

“中国户外金犀牛奖”是《户外探险》杂志于2006年发起的一项年度评选活动,它以“真正的户外探险,记录行进中的户外中国”为主题,回顾过去一年中国户外发展历程,遴选出最高水平、最具推动力和先锋精神的年度户外事件与人物。“中国户外金犀牛奖”是中国户外行业最权威和最具影响力的奖项,被誉为中国户外领域的“奥斯卡奖”。2021年,第十五届中国户外金犀牛奖颁奖典礼即将于8月7日举办(详情链接:第十五届中国户外金犀牛奖颁奖典礼即将举办

THE BREAKTHROUGH OF THE YEAR年度突破

本奖项授予在户外运动领域,单个项目获得突破的个人或团队。

01

提名 NOMINATION

提名理由:

2020年9月18日甘肃戈壁清泉,一名右腿膝盖以下截肢的残疾运动员,以越野跑的方式完成了为期9天,513公里的“逐日计划”戈壁挑战,他就是独脚潘。2019年,独脚潘报名了2020年的八百流沙戈壁挑战赛,作为国内距离最长的越野赛之一,八百流沙是面向最顶尖的精英选手的,对于一个右腿不健全的截肢者,这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挑战。

2020年3月,由于疫情原因,八百流沙取消赛程,但独脚潘却决定继续他的挑战。八百流沙没有了,“逐日计划”就此诞生。独脚潘的“逐日计划”全长513公里,大部分路程沿着八百流沙的赛道,但比赛道还要多出100多公里,最终独脚潘以206个小时,完成了这场戈壁solo越野跑。当你的生命遭遇不幸,你的躯体不再完整,你以为你的人生就此终结。但独脚潘用行动告诉所有人,即便肉体有残缺,也不能阻止一颗突破的心。

以此残躯行常人难行之事

潘俊帆是一位创业者,努力奋斗经营着自己的创业公司,和众多创业者一样,他积极、阳光、充满了正能量,他本人和他的事业都处于上升期,但一场意外车祸改变了这一切。2015年35岁的他因为疲劳驾驶发生车祸,当场没了右小腿。手术后,他的公司难以为继,他主动结束了不幸福的婚姻。潘俊帆的人生跌到谷底,但他并没有被生活的不幸击倒,因为他以“独脚潘”的身份重新活了过来。

他从车祸截肢到轮椅,到站立,到行走,再到奔跑,用了六个月的时间。他携着一片单薄的纤维脚板走完了自己心目中“一生必走的9大路线”,这一路他戈壁、沙漠、草原、雨林、海岛、雪原、高山,用了21个月。他跑步、爬山、拳击、潜水、滑雪,是历史上第一位在赛程规定时间内完成108公里戈壁穿越的截肢者。他已经不再是潘俊帆,他成为了独脚潘。

2020年3月22日,独脚潘与木子一起速攀哈巴,再以滑翔伞滑翔下降的方式下山。回丽江的路上独脚潘得到消息,2020年的八百流沙赛事取消了。“当时觉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吧,毕竟以当时的疫情,外国选手肯定是来不了了。”但与专业运动员不同,独脚潘每年的赛事计划并不多,参与的核心赛事只有一两场,八百流沙就是2020年的核心赛事。当时觉得,如此取消不免太过遗憾。于是一个计划在独脚潘心中诞生,“看看我能否有机会,一个人完成这次挑战。”但到底能不能,还需要通过踩线、了解环境等前期工作。

促使独脚潘做出solo八百流沙决定的,还有另一个原因,作为国内难度最大的超长距离越野赛,八百流沙每年的关门时间都在缩短,对参赛选手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对独脚潘很不利。作为身有残疾的业余选手,他本就与职业运动员有差距,同时已经40岁的他未来还能坚持这样的竞技状态多久,都是未知数。“越晚我越难完成。”为了备战这场戈壁solo,去年5月起,独脚潘每天拉练50公里,同时提前适应多种假肢。经过数个月的准备与训练,独脚潘最终在2020年9月9日0点开始了他的“逐日计划”。

▲逐日计划出发前“我觉得,有生之年八百流沙....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心中的八百流沙体验。”往届冠军梁晶被问及参赛体验时,他用“孤独与枯燥”来描述他的感受,带有些许悲凉之气。而对于独脚潘来讲,则是“万事开头难”。“对于我来讲,最难的是第一天,压力真的非常大。”独脚潘说他的“逐日计划”是越跑越顺利“其实反而后半段我是在享受这个过程的,对我是越来越放松,到达终点。”而最大的困难,无疑还是在右腿的断肢上。在户外地形之中,断肢与假肢长时间的运动下,受伤概率远远大于在城市中,更不用说许多过劳所造成的伤病。

另一个困难来自假肢,人造肢体毕竟不是真正的身体,一套假肢可能只能用对一种地形,但真的跑起来,过程中是不可能频繁更换假肢的。最后一个困难便是由于没有了右小腿的肌群,只能由其他肌肉代偿。同样的距离,独脚潘的体能比一般人消耗得更快。

▲冲向终点的瞬间

9月18日,经历了206个小时,独脚潘终于抵达了他“逐日计划”的终点。在那一刻,他热泪盈眶。现场播放的音乐,正是他这些年来训练时听到的那首 On ready。“听到这首音乐,我所有对时间有关的记忆就一下子全涌上心头,很长很长时间的记忆。”这9天的回忆,过去几个月的刻苦训练与准备,以及当初做出决定的瞬间,化作一滴眼泪。

▲独脚潘坐在终点的金色大帐里。

挑战成功后的转天,独脚潘去吃了一大堆的“垃圾食品”,炸薯条、冰淇淋、奶茶,这些在过去几个月的时间里,他不敢吃的食物。“实在是太好吃了!”如果你热爱户外,同时熟悉短视频平台,那么你很难不关注到独脚潘的存在。在9月18日他完成自己的“逐日计划”当天,他的视频在抖音短视频平台成为“当日最热门”视频。独脚潘也通过这次不可思议的挑战成为一位“网红”。所谓“人红是非多”,对于他的评价也从一开始正面的“中国刀锋战士”,出现有人将他称为“追逐流量的作秀者”的现象。但其实,对于“逐日计划”的商业性,独脚潘向来不隐晦的。“你想想看这件事情得花多少钱,从四月开始,九月份,往返甘肃三次,这其中有直播团队、视频团队。”

▲独脚潘独自跑完500公里时,团队为他庆祝还剩最后13公里。

有些人将商业化视为“妖魔鬼怪”,可试问没有商业化的支持,体育赛事、全民活动要由谁来买单呢?如果没有商业的支持,恐怕很多户外体育的突破、挑战都将化为泡影。“突破真正的意义是在不断拓宽自己的边界。虽然我们无法去逾越大自然制定的规则,但我们应该在规则之内不断拓宽属于自己的边界,这个就是我对突破的理解。”最后一个问题,我问他在完成“逐日计划”那500公里、200小时挑战后,你最想感谢谁?他说:“我有太多的人要去感谢,但我最想感谢的还是这个世界。”

感谢这个世界的独脚跑者,独脚潘。

02

提名 NOMINATION

提名理由:

在优胜美地,酋长岩上的线路长度可达900米,速攀、连攀文化早已成熟;中国白河的攀岩线路最长200多米,我们往往要用一天的时间去完成。

2020年10月24日,亮亮、飞沙二人组合,用37.5个小时,攀爬了白河地区20条经典结组线路,共98段,累计2434米,最高难度5.12d。用最快的速度,连攀多条线路,这是在中国攀岩领域从未有过的挑战和尝试,完成国内攀登者的自我突破,开启中国自由速攀的新纪元。

在优胜美地,酋长岩的每条线路都差不多900米左右;在中国的攀岩胜地白河,有着31条多段运动攀岩线路,绝大多数长路线不过200多米。

白河攀岩者,一天之内爬掉“完美心情”上的5条路线,只有优胜美地一条线路的长度,更何况难度还不在一个级别上。这是时代与资源的差距。

▲2020年10月23日~24日,陈柯亮和祁柯铭二人组合,连续攀爬了北京白河地区20条经典结组线路,创造了白河自由速攀的新纪录。摄影/CC

2016年,我就有了一天之内连续攀登白河10条结组线路的想法。可是一直找不到有同样想法的搭档,只好一直埋在心里,没有生根发芽。疫情期间居家隔离,让这个想法有了萌芽的念头。4月份在云南昆明遇到了久违的好搭档飞沙,这次遇见使得种子快速地破了土。

我英文不太好,一直靠翻译小组的工作,才得以接触到高效、优质的攀登理念,《孤身绝壁》、《攀岩人生》等作品让我的精神世界充满了无限可能的想象。

▲白河的大岩壁没有优胜美地那么高,他们选择对多条多段结组线路进行速攀。供图/亮亮

那些攀爬了2000条5.12线路的人是怎么做到的?我见都没见过这么多条5.12的线路。那些on sight 200条传统而且是8b及8b以上的人是多么疯狂?一天一条5.14,连续在岩壁上战斗19天的Tommy Caldwell是多么的遥不可及……

如果不去尝试突破自己的认知空间,太多的“那些”都只能成为想象。正是他们的故事,才让攀登有了意义,让我们有了目标,有了希望,也有了付出青春的理由。

▲陈柯亮(左):8年攀爬经验,完成过近千条野外攀岩线路,5.14级运动攀选手;祁柯铭(右):8年攀登经验,涉猎运动攀岩、传统攀岩以及大岩壁攀登等多领域,国内第三位5.13d传统攀岩路线完成者。供图/亮亮

站在信息时代的洪流中,我们受益于这种高知信息。同样,攀登也得益于这种高知模式,Alex Honnold站在无数位巨人的肩膀上,才完成了攀岩界划时代登月级别的攀登,站上了攀登智能金字塔的顶端,我们也想跟随大神们的精神意志和攀登知识不断的前进。

无数个高知攀登理念的冲击,让我们的想象空间更开放。埋藏在两个人内心深处的各种声音便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和化学反应:我们也想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推动自己,让进化持续下去。加上白河地区的特殊性,我们有了机会,去把想象力通过实践的形式变为可能。

▲为了顺利地完成连攀挑战,他们和摄影师做了大量的前期摸线准备。供图/亮亮

各种目标,各种计划,不断发生量变。第一次共攀还是在丽江石鼓白岩寺的“洞穴寓言”,11B,540米,用了7个半小时。第二次则是三不、三体、三思3线连攀,11A, 448米,2小时15分钟。

接着尝试更难的线路,第三次共攀来到西安大裕茄子山的“蓝冰川”,12A,520米,4小时40分钟。第四次回到白河:跑签证、绿卡、Lonely Human、大光腿、往事随风5条连攀 ,12C,609米,4座跨区域山峰的转场总用时12小时。

▲最终,在凌晨出发,开始挑战。供图/亮亮

经过探线、摸线、布绳等一系列准备,终于在2020年10月24日,我们进行了第五次的共攀,也就是这个“白河大岩壁连攀计划”:20条,98段连攀,12C,2434米,7座独立山峰的转场,37个半小时。

未来,还会有第六次。虽然离我们预定的目标:31条,162段,4086米,14座经典山峰,24小时还有一些差距,但在我内深处一直都极其自信的,相信这一天会到来,而且还会继续。

▲祁柯铭:“攀登让我保持简单,培养我对生活和人生的信念。”供图/亮亮

关于这次攀登,我们把它作为一次高强度的训练,通过这种训练去强化自己,突破自己的极限。把攀登的天花板推向更高的高度,甚至是抛开已有的天花板去感受一下。量变还在持续,相信质变会有到来的那一天。也希望通过这次抛砖引玉式的攀爬,告诉大家:一天完成5条5.12真不是梦,一天刷一个岩场的意识是时候建立了。

处于这个觉醒时代的变迁中,搁浅的目标被遗忘在内心可控的角落里。此刻我大声的告诉自己,是时候重启目标了。你可以,你必须可以。

▲陈柯亮:“攀登是我全身心投入的生活方式。”供图/亮亮

生活的所有动力都来源于攀爬,断掉一个知识分子的精神食粮还不如把他杀死呢!攀爬与我也有这样的关系,对于自己的认知,对于外界的认知都来源于攀爬。

想要推动自己的声音又一次被敲响,改变现有的意识形态,建立更健康生活方式的首要任务就要先点亮自己。

▲攀爬采用自补给的方式进行,当天饮用的水温太低,发生意外胀气,不得不强忍着腹痛完成攀爬。供图/亮亮

干净、高效、快捷、轻便自主、环保,要使用这些词来诠释我们内心的力量。在攀登中,我们在安全前提下,尽可能全程Free 的方式共攀和速攀。因为我内心坚定的相信,下一个时代即将是自由速攀时代(全程Free 并用最短的时间完攀)。优胜美地的AID速攀时代已经被两位大神Alex和Tommy 推到了极限的顶峰,虽然我们还没有玩过,但我相信下一个时代肯定会换一种更极限的速攀形式,Nose自由速攀会成为可能。

我们想把这种可能,分享传递延续下去,作为缩小版优胜美地的白河来说,这只是个引子,一个关于自由速攀新纪元的引子。

▲白河,由沽源蜿蜒而来,流经密云,汇入潮白河,经海河注入大海,它在攀岩圈子里并不仅仅意味着一条河,而是一面面石壁、一条条线路。供图/亮亮

03

提名 NOMINATION

提名理由:

2019年11月11日,温旭从位于约南纬77°54′的伯克纳岛海岸出发,以越野滑雪的方式拖着180多公斤的行李,历经58天,平均每天行走12小时以上,走了1400公里,成功抵达南极极点,成为首位从南极海岸出发、单人无助力、无补给抵达南极极点的中国探险者。在人类发现南极大陆200年之际,温旭用“独步南极”的方式,唤起公众保护冰川和气候行动的意识。

刷新世界纪录

温旭今年已经34岁了。在他15岁的时候,因为电影《垂直极限》了解到了登山运动,他瞒着父母,用自己的积蓄报名参加登山培训,成为登协第一届登山基础技能培训班里年纪最小的一名学员。然后在16岁上高一开始他参加了很多专业的攀冰和攀岩比赛,同一年,他从攀登慕士塔格开始接触冰川。高考时因攀岩特长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录取,在校期间重新组建了地质大学登山队“大地社”。这段时间里,他不仅自己登上无数山峰,也帮助别人实现梦想。

2009年,温旭有幸成为第一个以越野滑雪的方式抵达北极的大学生。去北极给温旭后来的探险经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为那一次他学习到了很多极地探险的知识,包括像登山,基础滑雪,还有挖雪洞,搭建雪房子并在里面住上一天,骑雪地摩托。

2017年5月一次科考活动中掉进冰湖的经历令他开始思考气候变化对自然和人类的影响。当年,他和妻子虎姣佼共同发起了一个叫作“<2°C计划”的科学探险和科普项目。“<2°C计划”希望通过对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这三极的探险呼吁更多的人关注气候变化。

2018年5月,温旭从南坡登顶珠峰后,在顶峰上完成了一个冰层的测量,并且沿途采集了一些表层雪样,还打了一根浅的冰心。接着同年9月,温旭又完成了格陵兰岛的穿越,他带着中国第一支极地探险队,从格陵兰岛的东端,一直横穿到西端。

穿越南极则是温旭付诸于实践的第三个梦想。

万全的准备

这次探险并不是一时脑热,创造历史也并非一蹴而就。温旭从2017年就开始为此做准备。无论是身体、装备、补给还是心理建设,他尽量把每个环节调整到最佳。

“无补给”意味着,全程温旭将得不到任何帮助,所有的食物及燃料都要一开始就准备足。针对所携带的补给,温旭事先计算食品的卡路里,将每一天食品的重量都会精确到每一克,并且每一天的营养比例,也会根据体能消耗不断进行微调。包括微量元素、蛋白质的损耗,也做了有针对性的补给。

装备也是温旭一直反复磨合的三大件:船型雪橇、滑雪板和极地帐篷。

身体方面,温旭保持运动和日常训练,学习风筝滑雪,为适应高海拔去西藏骑行。温旭还与一家医院合作,定期进行身体机能指标的监测。临行前数月,他又特意到南美洲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高强度适应性训练。

最后是心理层面的,独自一人穿越茫茫南极大陆,几十甚至上百天遇不到人,可能需要像宇航员一般的心理耐受力。在完成这次探险之前,温旭接受了几次专业的心理辅导。

充满坎坷的穿越

南极穿越有许多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以及无数意外情况。出发第二天,温旭就遇到了恶劣天气,“我在穿脱羽绒服的时候手套被吹飞了,在追手套的过程中羽绒服又被吹跑了,风很大,比我跑的速度快,结果手套也没追上,羽绒服也没追上。”温旭最后只好用备用睡袋改制了一件羽绒服,就这样度过了后来的日子。

随后,他的帐篷被烧出一个30厘米的大口子。在这样极端的恶劣环境下,准备充分的温旭也被这一系列的打击折腾感冒了。原本四五天就能走完的路程,他用了11天才完成,这给温旭的内心累积了越来越多的压力。经历了十天连续的打击之后,温旭不断调整自身的状态,逐步提高行进速度,即使在后期地形较为复杂的时候,也没有休息过。

温旭说,他在登上南极大陆后不久就发现雪特别深,雪橇因为装载着补给又特别重,松软的雪掩盖住南极起伏不平的地形,感觉一会儿就一个“陷阱”,经常摔跤。

▲沿途冰川采样
▲在帐篷里画画

温旭沿途采集了60多个南极大陆的表层雪样和5个雪坑样,还会每天画一幅画,分析记录自己心理变化,采集身体样本,分析人在极限的条件下身体、心理上的变化。他说,这次探险对未来自己或其他人穿越南极都会积累一些经验。

未完成计划仍创造历史

由于之前的恶劣气候影响航班,加之智利突发的骚乱耽搁了装备的抵达,实际上,温旭比计划时间迟了几天才出发,而正是这几天时间,延误了整个穿越南极的窗口期。

最终,在得知窗口期临近,后援团队无法提供直升机救援后,温旭放弃原有计划,没能够按照预订的计划完成南极大陆的穿越令他有些遗憾。但即使这样,他还是达到了前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单人无助力、无补给从伯克纳岛海岸穿越至南极点。

温旭的南极穿越,不仅是一次个人对极限的挑战,还肩负着深入南极内陆无人之境,为日后中国的内陆科考探路,并沿途采集极地冰雪样本。这些珍贵的样品将填补极地研究在南极内陆线路上的空白,对于揭开一系列地球气候演化的未解之谜,具有积极的意义。

2020年度突破评委组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

标签:
微信

三青

当你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就要去奋斗。如果缘分安排我们相遇,请不要让她擦肩而过。我们一起奋斗!

微信
阿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