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特估”风头正盛,沪市央国企一季报成绩亮相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张赛男 上海报道
自2022年11月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提出“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概念以来,相关板块的市场热度及关注度持续上升。
上交所是支持国企央企改革发展的主阵地,汇集了一大批各行业央国企。年初至今,沪市央国企估值不断走强。
Wind数据显示, 2023年以来,沪市央国企股价平均累计涨幅达7.76%,其中约四成跑赢大盘,股价较大盘平均累计上涨约0.9个百分点;央企表现更为显著,260余家央企年初至今股票平均累计上涨13.72%,其中超半数跑赢大盘,股价较大盘平均累计上涨6.85个百分点。
央国企估值修复个股方面,年初至今,中国科传(601858.SH)、上海电影(601595.SH)、中科曙光(603019.SH)等7家沪市央国企股价涨幅超过100%,27家股价涨幅超过50%。
从行业看,三大运营商股价年初至今股价平均累计涨幅达43.72%,其中中国移动(600941.SH)于4月17日盘中市值触及2.2万亿元,一度成为A股市值最高的公司。“三桶油”中国石油(601857.SH)、中国石化(600028.SH)、中国海油(600938.SH)也有亮眼表现,年初至今股价累计平均涨幅达38.96%。基建板块也表现出色,建筑央企股价年初至今均上涨且跑赢大盘,股价平均累计涨幅达32.14%,中材国际(600970.SH)、中国中铁(601390.SH)、中国交建(601800.SH)区间累计涨幅均超过50%。
估值持续修复的背后,离不开基本面持续向好的支撑。据统计,截至4月21日,已有193家央企、313家地方国企披露年报,合计实现营收约35.39万亿元,归母净利润3.39万亿元,同比分别提升7.55%和5.21%。
值得关注的是,一季度以来,部分前期受到疫情影响行业的央国企业绩逐步企稳回升,估值也有较大回升。
以民航业为例,受新冠疫情、客运需求低迷、油价高企等多重超预期因素影响,近三年来民航业陷入持续低谷期。自2023年1月8日起,随着国内外出行限制放松,2023年一季度航空及机场公司各项运营数据均同比上涨,航空客运规模恢复至疫情前九成水平。
中国国航(601111.SH)、中国东航(600115.SH)、南方航空(600029.SH)收入客公里分别同比增长96%、80%、71%,可用座公里分别同比增长74%、52%、42%。白云机场(600004.SH)作为行业内首家且唯一披露一季度业绩的公司,已经实现扭亏为盈,实现营业收入13.59亿元,同比增长9.71%,归母净利润4500万元,同比增长154%,公司起降架次、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长22%、62%。
同时,航空机场板块估值也得到修复,目前8家沪市航空机场公司平均市净率为3.95倍,高于去年11月的2.68倍。其中,中国国航市净率最高,为7.31倍,较去年11月上涨178%。去年11月以来,航空机场公司股价持续走高,其中南方航空、中国国航股价涨幅均为8.8%。
重点业务亮点频现沪市央企、国企是落实国家重大战略的主力军,近年来在推进数字经济、“双碳”战略、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亮点不断。随着年报和一季报的披露,相关亮点也在积极向市场传递,为央国企估值提升创造了重要契机。
数字中国建设持续推进,为运营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从三大运营商公布的一季报看,运营商积极为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服务,产业数字化业务收入均实现快速增长。
一季度,中国移动一体推进“网+云+DICT”规模拓展,推动政企基础业务提质增量,规模复制推广成熟行业应用,持续做优做大移动云规模,政企市场保持强劲增收动能,期内实现DICT业务收入294亿元,同比增长23.9%。
中国电信(601728.SH)也抢抓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契机,持续提升算力水平,以融云、融AI、融安全、融平台为驱动,提供满足行业客户需求的综合智能信息化服务,充分发挥天翼云的市场竞争力,持续打造“5G+行业应用”标杆项目,推动第二增长曲线快速发展,一季度产业数字化业务收入达到349.71亿元,同比增长18.9%。
中国联通(600050.SH)一季度产业互联网业务实现收入223.89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26.0%,同比提升2.1个百分点。作为联通产业互联网的两大业务板块,“联通云”保持良好增长,实现收入127.9亿元,较去年同期提升40%;大数据实现收入14.98亿元,较去年同期提升54.2%。
在ChatGPT浪潮下,运营商也在算力、AI及大模型方面不断加码。4月18日,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等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了GPT产业联盟,计划共同探索智能涌现产生的机制和工程路径、发明支撑智能商业价值涌现与流转的技术架构等。
高分红回报投资者在业绩实现稳定增长的同时,沪市央国企也积极通过高分红回报投资者,并多措并举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
分红方面,目前沪市已有近400家央国企披露拟实施年度现金分红,累计现金分红总额约1.33万亿元,22家公司分红金额超百亿元,工商银行(601398.SH)分红金额达到1081.69亿元,中国神华(601088.SH)分红比例达72.8%。
除现金分红外,沪市央国企也积极通过特别分红、增持回购等方式回馈投资者,如2022年11月,贵州茅台(600519.SH)上市21年以来首次公告特别现金分红计划,面向全体股东每股派发21.91元特别现金红利,分红现金总额275.23亿元。3月31日,公司公告拟向全体股东“10派259.11元”,再度刷新分红纪录,年度现金分红比例为95.78%。
又如三大运营商,中国移动2022年拟向全体股东派发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末期股息每股2.21港元(含税),连同已派发的中期股息每股2.20港元(含税),2022年全年股息合计每股4.41港元(含税),较2021年增长8.6%;累计将派息472.22亿港元(含税),全年派息率达67%。此外,公司控股股东中国移动集团曾承诺累计增持30亿元-50亿元,2022 年已累计增持公司 262.08万股 A 股股份,累计增持金额约 15.09 亿元。中国移动集团将根据公司股票价格波动情况及资本市场整体趋势,适时继续实施增持计划。
市场沟通方面,随着年报的陆续披露,沪市央国企也积极通过业绩说明会、投资者接待日等方式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交流。据统计,截至目前沪市已有84家央企召开业绩说明会,占总数约三成;地方国企已有91家已召开业绩说明会,占总数约两成,后续还将有一大批央国企将陆续召开业绩说明会。其中,不少央企业绩说明会吸引了大批机构投资者到场交流。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