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上海科创办执行副主任彭崧: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就是要做从0到1的突破
鸟瞰张江科学城 受访者供图
(科创上海)专访上海科创办执行副主任彭崧: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就是要做从0到1的突破
中新网上海11月1日电 题:专访上海科创办执行副主任彭崧: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就是要做从0到1的突破
作者 李鹏 樊中华 郁玫
2020年是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基本框架形成之年。9月发布的《自然指数——科研城市2020》报告显示,上海在全球科研城市中已位列第五。框架形成之后,上海科创中心将如何优化其结构,充实其内涵?面向发展原始创新的重任,上海又将有何作为?
“上海有基础、有能力、有条件为中国建设科技强国夯实科研基础,强化薄弱环节,”上海科创办执行副主任彭崧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在创新链上,上海要做的是从0到1的突破,从1到10的跨越。
上海的“三大任务”在为科创发展助力
刚刚召开的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彭崧指出,上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基本框架形成,意味着上海作为重大原始创新策源地已初具形态,基础研究源头供给作用日益凸显,创新驱动发展制度瓶颈得到进一步破除,世界级高端产业集群在加快培育,多层次功能承载区已逐步成型。
“上海应具备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的能力,”彭崧指出,这其中,核心竞争力主要聚焦于创新链前端的基础科学研究,因此上海更加侧重在生物医药、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三大重点领域填补基础科研的短板,并以科技驱动产业发展。
在他看来,2018年,中央赋予上海新的“三大任务”为科创中心的建设再添动力。
“科创板的设立是为解决科创企业发展中最突出的起步阶段融资难问题,激活企业创新发展的活力;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设立则与张江科学城形成‘创新的两极’,在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上形成呼应互动。”彭崧说。
而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正在逐步实现三省一市交通、生活的便利化,“在此基础上,将实现创新要素流动的便利化,而最终目标是区域创新能力的一体化,”彭崧表示,从全球范围来看,创新必然是一个区域性的合作。
也正因此,上海科创中心的建设规划始终注重在学科领域、区域布局、产学研用等方面的交叉联动。以张江科学城为科创核心区,全市各区的高新技术园区则组成了高新技术企业云集的“大张江”,既是承接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广阔平台,也因地制宜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中开辟了多样化路径。
“上海在长三角区域创新中的角色,更加侧重于创新源打造,”彭崧说,我们希望在长三角的创新“高原”上,能够出现多个“科创之峰”,而张江科学城应争当其中的“最高峰”。
打造“让人才能做成事”的创新环境
事实上,上海科创中心建设6年来,已经在向“发展原始创新”的目标大步迈进。
资料显示,上海建成和在建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已达14个,居于全国领先。李政道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上海量子科学研究中心等一大批高水平机构落子上海。
同时,原创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新药“九期一”填补了该领域17年无新药上市的空白;今年4月,上海科技大学饶子和院士团队与合作者率先成功解析新型冠状病毒关键药物靶点和RNA聚合酶复合物的高分辨率三维空间结构,为全球开发针对新冠肺炎的药物奠定重要基础。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围绕治疗、药物和疫苗研发、防控等多个领域,张江科学城凝聚科技力量开展攻关,成效显著,展现了中国‘硬核’抗疫的实力,”彭崧说,疫情为国内国际科学家、科研机构、企业之间的产学研密切合作做出了良好示范,亦是今后深化合作的基础。
“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党中央从健全政策支持体系、加快基础研究突破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造就高水平人才队伍、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等多个方面为科创发展指明了方向,”彭崧说,下一步,上海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基础科学科研机构,搭建新的科研平台、成果转化平台等,用好先行先试的机制体制,紧密围绕国家战略,打造“让人才能做成事”的创新生态环境。
“我们希望以张江科学城为核心区域,更多地承接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制度创新方面的经验成果,在包括人才、金融、信息、设备、知识产权等在内的国际化科创要素自由流动方面做先行先试。”彭崧说。
同时,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要进一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首先在科创人才方面,应鼓励企业充分发挥市场化行为的作用,以提高研发效率、使用股权激励等措施吸引和留住人才,政府则会在如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多层次的住房体系等环境建设上予以支持。”彭崧表示。
此外,他认为,在提高科研转化效率和生产效率,以及区域产业竞争方面,都应充分依靠市场调节。“我们不可能将所有产业都留在上海,但张江应致力于吸引国际最前沿的产业进行布局,”彭崧说,“在企业迈入产业化竞争阶段时,政府的干预反而可能会降低效率。”
当前,面向全球科技竞合,中国提出将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
彭崧用一场新的“长跑”来形容这一态势:“长跑不分赛道,因此‘短兵相接’的竞争是必然的,我们一方面要自力更生,倒逼基础科研进步、原始创新发展,另一方面仍要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当我们的科创实力有显著提升后,必然可凭借自主创新成果更多更平等地参与到国际交流中。”(完)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