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飞机,大商机:C919交付,对我国航空事业意味着什么?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宋杰|上海报道
(摄影:徐炳南)
打破“A、B垄断”,全球民航运输市场正式迎来“C”选项。
12月9日,一架编号为B-919A的C919大型客机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启航,飞往上海虹桥机场,标志着全球首架C919大型客机交付首家用户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东航”)。
C919大型客机于2007年立项,2017年实现首飞,30万人参与了科技攻关,凝结着几代人的梦想。研制过程中,科研人员攻克了包括飞机发动机一体化设计、电传飞控系统控制律、主动控制技术、全机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分析等在内的100多项关键技术。
C919大型客机首架交付和即将投入航线运营,将为全球航空公司和客户提供更多选择,为全球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带来更多机遇。世界民航运输大飞机市场将迎来继A(Airbus,空客公司)、B(Boeing,波音公司)之后的C(COMAC,中国商飞公司)选项。
全球首架C919交付中国东航
12月9日举行的交付仪式以“携手翱翔新时代”为主题。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商飞”)向中国东航交付“C919全球首架纪念钥匙”,颁发飞机销售证;中国民航局向中国东航颁发国籍登记证、单机适航证(AC证)、电台执照。
此次交付中国东航的C919大型客机有着特殊的涂装和“身份证号”,在机身前部印有“全球首架”的“中国印”标识和对应英文。飞机注册号B-919A,“B”代表飞机的中国国籍,“919”和型号名称契合,“A”则有首架之意,突显这一全球新机型、全球首架的非凡意义。该架飞机为164座两舱布局,公务舱8座,经济舱156座。客舱内饰、旅客座椅、机载娱乐系统和飞机外部涂装做了定制化设计。后续在完成中国民航局补充运行合格审定及开航准备相关工作后,该架飞机正式投入航线运营。
C919大型客机是我国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新一代单通道干线客机,2022年9月29日取得中国民航局型号合格证(TC证),11月29日取得中国民航局生产许可证(PC证)。座级158-192座,航程4075-5555公里,具有安全、经济、舒适、环保的特点,可满足航空公司对不同航线的运营需求。
C919大型客机采用先进气动设计、先进推进系统和先进材料,碳排放更低、燃油效率更高。驾驶舱装配新一代集成式侧方操作杆,5块15.4英寸高清显示屏,先进的“静暗”设计可有效降低飞行员工作负荷。客舱拥有2.25米的过道高度、中间座椅较两边座椅稍宽的人性化设计、多种情景化照明模式、较低的噪声水平、健康清新的空气质量、为旅客提供更加舒适的乘坐环境。
中国东航作为我国三大国有骨干航空公司之一和全球第七大航空公司,航线网络通达全球170个国家和地区的1062个目的地,旅客运输量位列全球前十,在全球化运营、大机队运营等方面拥有丰富经验。
2021年3月,中国东航与中国商飞正式签署首批5架C919购机合同,成为全球首家启动用户。中国东航专门组建成立了C919飞行部,选拔经验丰富、技术精湛、作风优良的优秀飞行员作为C919大型客机飞行员,瞄准“飞出安全、飞出志气、飞出品牌、飞出效益”,致力于高质量运营C919大型客机。
据中国商飞工作人员介绍,为保证首架C919大型客机顺利交付,中国商飞和中国东航成立了联合工作组,制定联合工作方案,携手推进。中国商飞将按照行业惯例和中国民航局运行支持体系要求,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和支持,持续完善C919大型客机运行支持体系,为飞机安全顺畅运营提供保障。
12月11日,信达证券的一份研报指出,C919对应座级的客机占据全球客机市场70%。中国商飞和中国东航总部均在上海,二者强强联手,依托强大研发和运营保障能力,未来C919商业化有望加速。
大飞机产业链蓄势待发
值得一提的是,ARJ21与C919飞机分别属于中国商飞自主研发首款支线和首款干线机型,现在大家所关注的C919可以说是在ARJ21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两种飞机在我国航空史中都有划时代的意义。
ARJ21飞机是我国民用飞机产、学、研方面进行的探索,为设计、项目运作、适航验证、后勤保障等奠定了基础。而C919的研发对于后续的CR929以及更大的400吨、600吨级特种飞机、航天飞机等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据信达证券研报,截至12月7日,ARJ21已累计交付90架,并具备年产50架的能力,同时拥有医疗机、灭火机、应急救援指挥机、货机、公务机等衍生机型。
虹桥航空服务商会秘书长金亚东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很荣幸曾经参与了在上海ARJ21支线飞机的首航仪式,此次又见证C919干线大飞机首航,作为民航业从业者,大家都翘首期盼、热泪盈眶,都感到由衷的高兴。国产大飞机对于产业链发展意义重大,我国不能没有大飞机。大型客机研发和生产制造能力是国家综合实力的象征,产业链前端的设计研发制造、核心零部件等先进制造环节具有非常高的附加值,代表了制造业的综合水平,也是一个国家航空水平和整体实力的重要标志。
2022年11月8日,中国商飞发布的《中国商飞公司市场预测年报(2022-2041)》预计,到2041年,中国的机队规模将达到10007架,占全球客机机队的21.1%。中国航空市场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航空市场。
我国大飞机产业链蓄势待发。金亚东分析,一方面,大飞机工业是高增值的代表,投入产出比高,大飞机相关的产业园能带动区域经济、临空经济高速增长;另一方面,其产能带动强,能带动设计、研发、新材料、新工艺、先进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和信息网络化智能化等领域整体发展。
金亚东说:“我们民航业从业者要有更多的思考:一要全局性谋划、前瞻性思考,既要信心满满又要如履薄冰。二要坚持系统思维和产业化思维,提高工业产品制造+市场服务全流程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三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四是体系支撑,加强市场营销服务、质量安全、技术创新,对设计制造、维修运营、服务成本、竞争力等方面的体系化建设。五是供应商生态圈构建,厂商要深度参与专业化集成整合,持续优化和改进产品品质,最终形成产业大生态圈。”
12月11日,中国民航大学副校长吴仁彪教授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说:“大飞机突破很多关键技术,这些技术将来会外溢、应用到其他方面,比如60年代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在当时看来有什么用?但最终这些技术应用到其他方面,投入和产出比是1:8。”
在吴仁彪看来,我国大飞机产业的规模化发展还需要一个过程,安全性永远是第一考虑,“因此,建议C919可以先从货运、支线飞行开始,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改进完善,再到大规模投运。”
在大飞机带动产业链方面,吴仁彪指出,除了大飞机投运本身的市场,后续运营维护市场也很大。“现在的飞机基本都是波音、空客,除了买飞机的钱外,平时运营维护也很多是国外来做,将来,这块市场可以我们自己来做。”
2007年,由中国民航大学(CAUC)与法国航空航天大学校集团(GEA)联合创办了国内唯一一所专门培养精英航空工程师的“工程师学院”——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培养创新型复合型航空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近三年,他们有25%的学生都到了中国商飞。”吴仁彪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过去我们培养的主要是航空运输业人才,将来要航空运输和航空制造业融合,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懂民航,又懂航空设计制造技术。国产飞机投运后,我们最近也和中国商飞成立了‘大飞机绿色发展联合研究中心’,将来还会持续跟踪C919运行中发现的问题。”
“大飞机产业化正在提速,面对未来,年轻一代民航人要勇于创新,不断探索新技术、新科技,要紧密围绕上海航运中心建设新征程新使命,为民航事业安全运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用信息技术革命铸就大飞机产业的竞争优势。”金亚东补充道。
责编:杨琳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