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硬道理 | 一核三极一带!在海洋强省中担当重任的胶东,如何破解产业同质化难题?
风口财经记者 李红梅
胶东兴则山东兴,胶东强则山东强。
近日,《山东省“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简称《规划》)正式发布,提出坚持创新驱动、市场导向、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原则,构建“一核引领、三极支撑、两带提升、全省协同”的发展布局。其中,“一核引领、三极支撑、两带提升”均点名提到胶东经济圈五市。
具体而言,“一核引领”指着力提升青岛市龙头引领作用,打造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引擎;“三极支撑”指以烟台、潍坊、威海市为骨干,建设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增长极;“两带提升”之鲁南临港产业带,充分发挥日照市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合作支点等优势,加快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
全省海洋经济发展布局中的“一核、三极、一带”,实现了胶东五市全覆盖。山东沿海七市中,除了东营、滨州两市之外,其他五市都在胶东经济圈。在“一群两心三圈”的区域发展总体布局中,胶东经济圈的战略定位是突出海洋特色,以海洋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为目标,昂起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
青岛“一核”引领
作为山东半岛城市群的“两心”之一,同时也是胶东经济圈的核心,青岛最大的特色和优势在于海洋。
“十三五”期间,青岛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特别是2019年以来,青岛发起经略海洋攻势,海洋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2020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近三分之一。
《规划》提出,着力提升青岛市龙头引领作用,紧抓自贸试验区、上合示范区建设契机,持续放大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效应,聚力增强海洋开放门户枢纽、海洋要素资源全球配置、海洋科技创新策源、海洋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加快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
在海洋产业方面,突破发展海洋交通运输、现代海洋渔业等传统产业,重点发展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水淡化、海洋新能源新材料等海洋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现代航运服务、海洋信息技术、涉海金融、海洋文化旅游等海洋现代服务业,谋划发展深海开发、基因技术等海洋未来产业。
青岛百发海水淡化项目
同时,加快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国内知名的海洋生物医药研产基地和船舶海工装备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海水利用基地,打造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引擎。
此外,在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全球海洋科技创新高地、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深入拓展海洋经济开放合作空间等方面,《规划》多次提到青岛。
锚定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总体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青岛市“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左右,海洋经济规模继续走在全国、全省的前列,勇担经略海洋先锋。
不论从山东半岛城市群,还是从胶东经济圈来看,青岛都扮演着中心城市的核心角色,理应与周边城市错位发展,避免产业同质化竞争,辐射带动区域协调和高质量发展。
烟潍威“三极”支撑
《规划》提出,以烟台、潍坊、威海市为骨干,以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建设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增长极。
烟台海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海洋资源丰富。近年来,该市着力精耕海洋,将海洋渔业、海工装备制造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等作为经济发展的“蓝色引擎”,“十三五”时期全市海洋经济以10%的增长率快速发展。
《规划》提出,烟台市发挥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核心城市作用,重点发展现代海洋渔业、海工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水淡化、海洋文化旅游、海洋交通运输、海洋新能源等产业,建设国际海工装备制造名城、国际仙境海岸文化旅游城市、国家海洋牧场建设示范城市、国家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名城。
海洋牧场综合平台“耕海一号”落户烟台
潍坊海域面积1421平方公里,海洋化工、海洋装备制造等产业独具特色。潍坊把海洋经济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2020年,潍坊市实现海洋生产总值1192亿元,现代海洋产业占“十强产业”比重38.1%。
《规划》指出,潍坊市发挥先进制造业优势,重点发展海洋化工、海洋高端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水淡化等产业,培植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建设国际海洋动力城、海工装备制造基地、绿色海洋化工基地,打造海洋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
威海市海岸线占全省的1/3,管辖海域1.1万平方公里。“十三五”期间,威海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3%,2020年达到1027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占全市GDP的比重超过34%。这些数字,最直观地呈现了海洋产业对于威海的分量。
《规划》明确,威海市重点发展现代渔业、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业、海洋生物医药、海水淡化、海洋新材料、海洋文化旅游等产业,大力发展海洋电子信息与智能装备;扩大全球海洋生物产业标杆、世界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中国海洋食品名城、中国钓具名城品牌效应,高水平建设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示范区、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全域建设国际海洋科技城。
烟台、潍坊、威海三市海洋经济各具特色,如何优势互补、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决定着三市能否成为全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增长极。
日照“一带”提升
“临港产业带”是中国区域发展,特别是沿海区域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式。国务院2011年批复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构建以日照精品钢基地为重点的鲁南临港产业带。
作为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重要组成部分、鲁南经济带最便捷的出海口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日照具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双重枢纽优势。
因港设市的日照,有“小城大港”的特点,钢铁产业发达,临港经济特色鲜明。去年,日照港的货物吞吐量4.96亿吨,居沿海港口中国第7位、世界第9位。
日照港
日照聚力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率先推出加快发展向海经济行动计划,入选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国家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全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示范城市。2020年,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增长30%,近几年,海洋经济年均增长9.6%。
《规划》提出,充分发挥日照市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合作支点等优势,加快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发展壮大现代航运服务业,重点发展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优化提升海洋休闲旅游、海洋渔业及水产品精深加工等优势产业。加快建设区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中国北方能源枢纽,打造现代化国际港口、海滨旅游度假、海滨体育、生态宜居名城。
如何避免同质化竞争?
胶东五市产业门类齐全、基础雄厚,但也不同程度存在产业结构同质化、产业链配套不完善、要素资源整合效率低等问题。具体到海洋经济方面,海洋产业发展存在重复建设等同质性问题,影响了发展要素的合理流动,制约了资源配置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这一点,从《规划》中可见一斑。在五市重点发展的海洋产业中,海工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水淡化等海洋新兴产业高频出现,大有“一拥而上”的感觉。再如,海洋港口是胶东五市的优势,但发展协同不够,存在同质化竞争现象。
胶东经济圈海洋经济一体化发展,做优做强做大“海”的文章,共创经略海洋新局面,亟待破解海洋产业同质化竞争问题,真正做到“创新驱动、市场导向、错位发展、优势互补”。
《胶东经济圈“十四五”一体化发展规划》明确,引导产业错位协同发展。整合提升区域内优势产业,加快补齐关键短板,增强全产业链优势,形成特色鲜明、相对完整、安全可靠的区域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提升青岛产业创新发展能力,发挥烟台、潍坊等装备制造优势,高效配置区域产业资源,提高全产业链区域配套能力,形成研发在中心、制造在周边,链式配套、梯度布局的产业分工体系。
胶东经济圈海洋发展图
对于结构同质化、产业配套不完善、要素资源整合效率低等产业发展痛点,胶东经济圈拟借鉴长三角等地一体化发展的经验,建立重点领域产业链联盟,聚焦五市优势特色产业链,加快构建优势互补、高效分工、错位发展、配套协作、有序竞争的区域产业生态。
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联席办统筹协调五市改革、工信等有关部门,对接会商相关重点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按照“先试点、再铺开”的原则,计划先行选择五市产业基础雄厚、比较优势明显、发展潜力较大的11个重点产业链,如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海工装备、水产品精深加工等,开展胶东经济圈产业链联盟建设试点。
对于胶东经济圈乃至山东半岛城市群来说,这种市场化的运作机制确实是一种新打法。胶东五市能否破解产业协同发展的难题,还需要更多革故鼎新的改革来蓄力。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
上一篇:山东三大经济圈:胶东、省会和鲁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