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洪水越治理,经济损失越大?一次讲清中国洪灾
在2021年这一年中国所遭遇的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1.07亿人次受灾,因灾死亡及失踪人数867人,房屋倒塌16.2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了3340.2亿人民币。而在所有灾害当中,洪涝灾害所带来的损失占了48%以上,如果除开08年大地震,占比能提升到60%。毫不夸张地说,洪水是中国自然灾害中最厉害的一个,没有之一。今天我们就来讲讲中国洪灾。
其实,从大禹治水到如今,洪水已经陪着中国走了一路。自公元前200年起,较大的洪水已经在中国大地上发生了1000多次,平均每两年就得打一回。假如你回顾以往的新闻,也会发现,像这种波及广,影响大的洪水几乎每年都有。
最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如今中国治理洪水的调控能力正在不断增强,但总感觉治理力度越大,经济损失反而更加严重,这又是为什么呢?首先,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中国洪水频发的原因。要知道,我国地处亚洲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属于典型的季风气候。这种气候类型的特征是夏季潮湿多雨,冬季干燥少雨。每年暖湿的季风气流都会不断将大海的水汽输入到中国。
另一方面,我国的降雨量其并不多,但降水很不均匀,具有南涝北旱的特点。并且南方地区的降雨时间非常集中,在每年的五到九月,南方集中了全国70%到90%的降雨,而在汛期当中,又有几周的降雨量占到全年的20%左右。降雨量的集中并不一定会引发洪水,这还和中国的地势有关。我国的地势呈三级阶梯状分布,海拔自西向东依次降低,大江大河也会沿着阶梯注入海洋,而地势平坦的第三阶梯,比如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自然也就成为了洪水泛滥的场所。中国为什么总是遭遇洪水灾害?
古往今来,不乏有关洪水的传说和相关记载,比如说大禹治水,诺亚方舟等等。但问题是,既然洪水这么可怕,那为啥人类还想着往江海边跑呢?因为江河可以带来肥沃的土地以及充足的水源啊。这土地肥了,产的粮食才多,才能够吃饱活下去。所以说,一直以来,人类的活动都是向河流湖泊地区聚集。不过人一多,需要的土地也就越多,那这个时候又怎么办呢?
为了养活更多人,人们只能向河湖索要土地。经过几千年的围湖造田,各地的小型湖泊几乎消失,大湖泊的面积则在不断减少,加之频繁地修筑堤坝,导致河流的水位被不断抬升,水面甚至高过了城市的海拔,形成了所谓的地上河。
在这种状态下,一旦洪水降临,那么城市密集的排水系统便失去了作用,很容易就会形成破坏性极强的洪涝灾害。此外,人类的活动又导致了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河床抬高,从而导致原有水体的调控能力变弱,几乎失去了缓冲作用。说到这儿,你可能会问了,既然知道了原因,那么我们有没有做一些事情来控制住洪水呢?其实治理洪水我们一直都在进行,比如说修筑三峡大坝,修建各种水库,比如说退田还潮,将土地还给江河,比如说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防止水土流失和泥沙淤积等等。
但这些措施顶多只能减少洪水带来的损失,却不能杜绝灾害的发生。中国年年治理洪水,为什么每年洪灾带来的损失还这么大呢?表面上来看,中国几乎每年都会遭遇洪涝灾害,而且损失都非常大,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治理效果不佳。
首先,洪灾造成的巨大损失和中国的快速发展有关。目前我国主要城市群,比如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渤海,长江中游,中原城市群等都处在河流和湖泊形成的冲击平原上。而随着经济的发展, GDP柱上升,洪灾带来的经济损失自然会更大。其次,货币的升值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以1998年和2021年做对比,在23年之间,中国经济增长了将近13倍,但同样多的货币,如今的购买力却只有98年的1/17左右,也就是说不论是以人民币还是美元统计,在洪水中同一件东西损失,换到现在,它在纸面上呈现出的货币数据量明显会更高。
此外,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厄尔尼诺现象频发,极端天气越来越频繁,加之人类活动对江河的过度干预,决定了南方洪涝灾害不断,整体排涝压力极大。和美国比起来,我们人口多,且以制造业为主,而美国地广人稀,以金融业为主,遭遇洪水时,我们的损失显然更严重,和印度相比,虽然他们的人口密度更大,但印度的制造业和金融业都差点意思,所以说遇到洪水时损失也没有我们的大。
总的来说是地理条件,气候因素和人为因素致使洪灾频发,又因为中国的人口风险,经济风险比较大,所以说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中,我们都很难规避洪水猛兽的侵袭。对此小伙伴们有什么看法,可以在下方评论留言。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