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八记之七——落星墩记
北鄱阳湖岸多山林幽壑之美,自老爷庙往北一棹碧涛,东有都昌绵延群峰,山岭葱郁,鸟鸣林深,如矜持少女,静止百里;而西岸尤俊美者,匡庐奇秀,汉阳险峻,含鄱蓄雾,香炉藏烟。谚云:庐山之美在山南,而山南之美,实聚于星子县一身。星子古称南康,据庐山之阳,鄱湖之西也,考其名所由来,乃南康镇紫阳堤外鄱阳湖中二里许,有落星墩,郦道元《水经注》有云:落星石,周回百余步,高五丈,上生竹木,传曰有星坠此以名焉。后人遂以此名县,谓之星子也。落星石者,今所谓落星墩也,即陶渊明《游斜川诗序》谓之曾城者也。
吾少喜读陶公《归去来兮辞》,至今每临故乡都昌,尚慕靖节先生豁达自适,不为形役,或学其登东皋,或仿其临清流,心之羡无已。犹忆其乙巳岁十一月,先生不肯折腰于五斗之米,乃舍公田之利,挂冠归去,自彭泽溯鄱阳湖而南,乘扁舟遥遥以归,经落星墩,至南康镇登岸,返归庐山之阳玉京山下,先生高隐之地也。想当日落星墩睹先生思归之情,不忍扰其“轻扬扁舟、风飘吹衣”之快意,乃示以荒草腐竹,隐黄菊,倾浊酒,却先生之登也!
越二年,祝融肆虐,荒草八九间,尽付之一炬,先生乃举家南迁于栗里,今所为栗里陶村者,遂来往柴桑桥,涤锄濯缨池,采菊东篱下,醉辄卧石上。又越七年,先生与二三父老,游于鄱阳湖滨之斜川,时落星墩望先生之气,有飘然之姿,亦杂悲悼之意,亲耳闻先生歌“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于水滨。随后宁困于山水之间,醉止于田园之诗,终先生之世,不复出也。落星墩亦沉寂数百年,任彼鄱阳湖之风浪,未有闻于世者,如哀靖节先生千年不复朝之悲也。
唐朝末年,落星墩始见有人来往于此,建造落星寺,落星墩遂盛装以示人也。至北宋年间,有好事者增设清晖阁、玉京轩、西轩浮玉楼,其后江上名流遂爱登此地。落星墩乃识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朱熹、陆九渊、揭俣斯,刘杼德、罗洪先,张维屏、翁方纲等诸多名士,或登阁揽胜,或饮酒吟诗,于此落星墩声名遂播于天下,传诵千年。陶公泉下有知,或有不登之憾焉!
于时网络多广,至今落星墩亭阁风姿如旧,游客纷至沓来,或为访庐山之客登高揽胜,或星子本地之人踏青湖床——自非昔日宁静之时也。或因鄱湖涨满,乘扁舟登落星墩以凭栏,四处留影;或趁鄱湖秋涸,步行湖底草地,登落星墩以嬉游也。虽四时风光各不相同,而鄱湖舟船络绎不绝。落星墩自陶公去后,千载以来,屹立鄱阳湖上,迭经风吹浪打、野草铺地,独不再见有一诗人,乘扁舟,遥遥轻扬,负手昂立,风衣飘飘,乘熹微之晨光,问征夫以前路,溯鄱湖而南,途经落星墩,而归栗里陶村,诚可叹也!
吾,永修之婿也,自都昌往来永修,必经星子故地。昔鄱阳湖二桥未建之时,须次湖口鄱阳湖大桥济鄱湖,折九江南绕城,沿庐山之南,见东林佛寺,至星子温泉镇,转昌九大道往南,方可达永修也。而今鄱阳湖二桥畅通无阻,自都昌老爷庙济鄱湖,隔岸即星子华林镇,栗里陶村在其侧也。吾每过此,均行色匆匆,仅观庐山之风云而已,虽久慕于陶公高风,而心懒于南山赏菊,竟不成行,是故偶睹落星墩于网上,暗自怀惭,毕竟落星墩素不识吾,此吾之过也。
吾久在樊笼之中,于时心绪不宁,方有近忧,作《鄱阳湖八记》,拟将此寸心,付诸鄱阳湖山水之间,以消吾忧耳。他日有闲,必访先生旧踪于栗里陶村,复观斜川之境于落星墩上。虽不能效陶公之归去,亦可稍慰吾师之来兮!遂作此记。
2022年10月25日醉解兰舟作于江苏无锡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
上一篇:“今日湖中石,当年天上星”鄱阳湖上的落星墩是怎么来的?
下一篇:中国最神秘的古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