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横幅广告
  • 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启函生物杨璐菡:以科学之名,敬畏生命的伟大 | 原创特稿

作者:三青 时间:2023-06-04 阅读数:人阅读

 

“我们的愿景是创造一个让细胞和器官治疗普及到每一位患者的世界,我们也立志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基因和细胞治疗公司。”杨璐菡告诉「红杉汇」,“十年后,我们希望成为行业的巨无霸!”如她所说,启函生物一直在这条路上越战越勇,她和她的团队也正在一步步向目标大踏步迈进。

但,为什么是她?

2008年,从北京大学本科毕业之后,杨璐菡前往了哈佛大学,师从著名遗传学家George Church教授,继续进行自己的博士研究。2013年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CRISPR系统应用于人类细胞基因组编辑的文章后,2014年与George Church一起成立了eGenesis,将这项突破性的科研成果向临床方向转化。2017年,杨璐菡带着自己的研究成果回到中国,成立了启函生物。2021年4月,启函生物完成了6700万美元的A++轮融资,A轮股东红杉资本中国基金继续跟投。

那么,为什么是他们?这是本次采访试图解答的问题。

红杉中国合伙人杨云霞表示:“启函生物创始团队有着深厚的研究背景,和对技术与商业的深刻理解。他们在业内的技术落地尝试,是具有开拓性和前瞻性的。红杉一直是生物医药前沿技术落地探索的支持者与推动者,我们期待与更多有远大目标的创业者一起加速生物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我们也期待,启函生物能够成长为生物医药领域的参天大树。”

‍ ‍ ‍ ‍

“在最艰难的那段日子,我们团队的主动离职率也是零。”杨璐菡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激和骄傲。随后当被问到如果自己作为领导者发现决策错了的时候该怎么办时,她回答道:“收集反对意见,果断执行,作为一个领导者,承担最后的责任。”

坚毅、坚定、冷静的判断、果断的执行……在迷雾里依旧笑着前行,在考虑到最坏的情况时亦能引吭高歌。

以下是「红杉汇」对启函生物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杨璐菡的采访实录。

“困难是锤子,

它的存在只是为了让你们清楚自己是钻石”

Q:创业总是步履维艰。重压之下你是如何鼓励团队的?

杨璐菡:

我每年会给大家写一封信,今年写信的日子是武汉封城一周年的时候。信中分享了三点。

第一点是学习和成长这已经是启函的第三年,与大家一同成长的过程是弥足珍贵的,就算踩过那么多坑,但是只要一直在成长、反思,生命力就会一直保持下去。

第二点是试错。做新业务的时候总会有很多的挫折。有一次一个人采访爱迪生,问他你实验电灯丝的材料失败了一百次是什么感受,爱迪生告诉记者,我没有失败一百次,我是成功地找到了一百个不行的方法。事实上,在挫折面前汲取教训,并保持勇气做下去,是一个团队能取得胜利重要原因。

第三个是胸怀。2020年是一个新的起点,是大家意识到可以用生命科学实现一个更美好世界的起点。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反思,世界上最早的制药公司,比如说像拜耳,它就是从柳树里面提取出了阿司匹林起家,但是从柳树里面找到止痛的东西其实在东汉末年就有了。但在生物医药行业,中国还没有几个可以顶立在世界的公司。在这个时代的结点,我们很幸运成为生物科技的弄潮儿。个人的能量是微弱的,但是我们作为一个集体,是否可以抓住这个结点,用我们的知识、努力和智慧,真正的做出一个以创新为主的生物科技公司。

最近我们也业务压力挺大的。刚开始搭建免疫细胞疗法的时候,卡在一个环节一直没有办法突破,大家很迷茫也很沮丧。过春节之后,我亲自每周都抓着同事把所有的数据都过一遍。为了鼓舞士气,我跟团队做了一个小测试。我说如果你在草地上面看见一个闪闪发光的东西,你怎么来鉴别它到底是钻石还是玻璃?然后大家讨论来讨论去,有两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方法就是你用锤子去锤,因为钻石比玻璃硬。第二个就是你拿一块布来擦拭,玻璃会越擦越污,但是钻石会越擦越亮。

我告诉团队“我知道你们在座每一位都是钻石,如果你们自己还不相信,那这个困难就是一个锤子,我希望等我们把难关攻克的时候,你们也可以坚定的知道自己是钻石。”

Q:转型时期免不了困局。这期间面对的最困难的挑战有哪些?

杨璐菡:刚开始的业务是用基因编辑做异种器官移植,主要是改造猪,但是从2018年开始中国就遭到了非洲猪瘟的侵袭。当时我们摸索了很多途径,都准备去内蒙古建一个基地了,因为那里与外界比较隔绝生物安全性比较高,但是还是不成型。2019年我们是非常痛苦的。但是2020年的时候,我就在想,启函有技术、有资金、有人才,我们可以做什么?之后我们选定了将人的干细胞分化成免疫细胞这条路,可以发挥我们的优势,也可以在近期商业化往前推。

我们在异种器官移植的研究是国际领先的,但当我们要进军细胞治疗市场时,在这个行业群雄争霸的时刻启函是否仍有优势?启函真的能做得出来吗?大家心里是没有底的。而对一些员工而言,也会担心公司有了新业务,自己是不是没有价值了。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样坚定大家的信心、安全感,然后继续走下去,对我还是挺有挑战的。

Q:“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基础研发的进展和个人生命周期的长度其实是很不匹配的,这会不会让你在某一刻产生挫败或恐惧感?

杨璐菡:我很早的时候,就搭建起了对生命科学的认知框架,所以我心里非常明白,人类仍有很多未知。在这个未知的框架里面,即使知道我们更接近于“零分”,但至少知道身处何地,这让我更有信心去学习。

而且我们可能低估了技术和科技的发展能力,比如说像前段时间,国外某期刊发表了最新成果,一个人造子宫可以在体外模拟各种环境,让一个小动物的胚胎完整发育到某个阶段,这是我之前不敢想象的。因为我觉得如果要做一个人造的东西,首先要理解它,虽然我们现在可以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测量各种参数,但是我觉得测量的精密程度和容量还没有那么大。这件事情对我触动很大,连我这种每天和生命科技打交道的人,都低估了这个技术会走多快,生物科技的爆发的速度也许远超我们的想象。

Q:你对红杉的第一印象到底是怎么样的?

杨璐菡:我们的愿景是创造一个让细胞和器官治疗普及到每一位患者的世界,我们也立志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基因和细胞治疗公司,但行业还处在萌芽期,所以我觉得红杉的嗅觉非常灵敏,可以很快找到我们,并且在我们转型的艰难时期不离不弃地支持我们。

“做出最终的决定,

承担最后的责任”

Q:作为一个团队的掌舵人,发现自己可能错了时,你会怎么处理呢?

杨璐菡:我经常会反思,对我自己,对团队,对公司。特别是重大决定,会尽量收集不支持我决定的一些事实和想法,来反复推敲。当做一个重大决定的时候,一定要知道,不支持你这个决定的一些事实和可能性在哪里,这样你再往前走的时候,心里面会有底,因为已经考虑了最坏的情况。

Q:当团队内部出现意见相左的情况,你是如何处理的?

杨璐菡:我的决策风格是敢想敢做类型。但意见相左要按情况讨论,在一个创业公司里面,需要让大家有归属感、参与感,但是最终的决定和最后的责任还是创始人要承担。

Q:同时作为科研工作者和企业家两种角色,感受如何?

杨璐菡:我觉得科研的发展总是早于法规的发展、伦理的讨论。而且在企业环境,你是在真实接触和推动这些事情的进展。所以我还是很高兴能作为一个技术的开拓者,以及行业的开拓者来走这条路。

Q:促使你创业的动力来自于哪里?

杨璐菡:我在创立启函的时候,有三个愿望。

第一,基因编辑是在基因领域里面最新兴的一种技术,欧美已经有公司成功地把技术转换成了治病救人的产品。我希望启函成为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上最好的基因和细胞治疗公司。

第二,当一个行业的知识、技术、资本向商业化传输的时候,还是会孕育出以创新为主的公司,我希望启函可以成为下一代以创新和技术为主导的生物科技公司。

第三,我希望启函成为一个平台,让有抱负的年轻人可以最大程度地施展才能、实现抱负。

“共同且强大的愿景,

是吸引人才的根本”

Q:人才永远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启函聚集人才的方法是怎样的?

杨璐菡:做好企业自身是吸引人才的根本。

我看好中国的经济发展前景,我很难想象10年后的中国还没有一个巨无霸的生物科技公司。当然,我们这个行业对知识、技术、监管以及人才的需求都很严格,所以会存在一定滞后性。

如果我们可以大胆预想一下10年之后这个领域的巨无霸公司必须有哪些特质?

第一是必须要有产品,真的可以治病救人。第二要有核心的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三是要有各方面的人才,第四还要有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我觉得启函有资本和潜力,10年之后,成为这个巨无霸,这个共同的愿景和可能性也是我们吸引人才的根本。

Q:启函有一个很强大的科学顾问委员会,您是怎么样把这样一群在各个领域几乎是顶尖的人才吸纳到启函的这个组织里面的?

杨璐菡:这些科学顾问大部分是我邮件邀请来的,很多都是“三顾茅庐”。我们每个月都会召开一个科学顾问委员会的会议,把公司新鲜出炉的数据和问题跟他们讨论。每次讨论都像开一个学术会议一样,这些专家都会互相吵起来,他们是非常有参与感和主人翁精神的,此外也有一点惺惺相惜的感觉。

他们可能会觉得比在实验室能做的事情更多。并且,他们告诉我们什么事情,我们都会给回应,如果是好的建议我们会执行下去。他们会觉得自己的时间和知识是有影响的,也可能慢慢地变成产品。最后,我觉得还是同类相吸,他们也很珍惜这个机会,一方面可以跟优秀的公司一起合作做产品,另一方面也可以跟自己领域不同但同样出色的科学家有一个交流平台,对他们来说也是挺有意思的一件事情。

Q:在邀请时会有吃闭门羹的时候吗?

杨璐菡:我觉得整个科学领域还是注重分享的,不管是发表文章,还是学术会议,因为做科学最终的目的都是希望将自己的知识与大家分享,成为有永恒影响力的、有价值的东西,所以科学家和科研领域大多都是很开放的态度。

“搭建信心、充分交流,

总能杀出一条血路来”

Q:三年来,“启函速度”是否达到了预期。

杨璐菡:过去的三年,启函还是取得了非常多的成就和里程碑,包括我们做出了猪三代,是最近临床的猪雏形,最近也会发表一篇文章,我们的猪的肾可以支持猴子的长期存活,一个野生的猪的肾只能成活几分钟,这证明了基因编辑可以重塑这个领域的兼容性。

在细胞编辑和分化这一块,从去年3月份开始到现在,一年的时间从无到有,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系统。我觉得在速度和执行力层面,启函的团队还是证明了自己可以做出成绩。而且我们并不着急,真正扎实做业务的其实是不着急的。

Q:这三年,你最大的成就感是来自于哪?有没有一两个瞬间让你觉得是很兴奋的。

杨璐菡:除了业务上有重大突破的时候,让我最感动的是在公司转型的时候,最困难的时候,团队不离不弃,一起走下来,作出成果。很感激团队相信我,也相信启函可以重新杀出一条血路来,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希望他们也看到他们是钻石,可以更有自信、更开心的在做药的路上走下去。

Q:你最后通过什么样的路径让大家在这个过程中,还能找到安全感、归属感。

杨璐菡:第一是整个过程中信息交流是非常清楚,透明、及时。

第二,用事实给大家树立信心。在做新的业务的时候,首先我会告诉大家我做过这件事,因为我以前就是做干细胞编辑的。其次赶快找到这方面的世界顶级专家来支持我们,让大家相信有人可以托底了。

第三,带领团队从无到有搭建体系。去年正好很多国际会议都在网上开,也给了我们一个很快的学习机会,我们几乎参加了行业上所有欧美大型会议,让我们团队的知识储备,对行业的理解迅速深化,很快就能“打怪升级”。

所以我觉得沟通交流、有担当,并且带着团队一步一步做出来,有行业老大背书,有一个学习的渠道,这些都重塑了大家的信心和归属感。

启 函 生 物

领域:医疗健康

启函生物于2017年成立于中国杭州,是一家致力于用多基因打靶技术开发细胞和器官产品的生物科技公司,启函生物希望利用其高通量的基因编辑技术平台和对免疫移植知识的深刻理解开发免疫兼容的同种细胞治疗和异种器官治疗,为世界上千千万万的病人及家属带来希望。启函生物累计融资金额超1亿美元,目前正处于同种异体细胞治疗的IND前期准备阶段。

红杉资本始终致力于帮助创业者成就基业长青的伟大公司,为成员企业带来丰富的全球资源和宝贵的历史经验。49 年来,红杉资本投资了众多创新企业和产业潮流的领导者。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作为「创业者背后的创业者」,专注于TMT、医疗健康、消费品/服务三个方向的投资机遇。16年来,红杉资本中国基金投资了近600家具有鲜明技术特征、创新商业模式、具备高成长性和高发展潜力的企业。

互动送好礼

在以上有关基因编辑技术及免疫移植的讨论里,最吸引你的是哪一项,为什么?在启函生物发展的历程中,又有哪些经验引发了你的思考?欢迎留言说说你的真实感受,我们将从中选出5位读者,送出红杉定制T恤(颜色随机)一件!

注:时间截至5月31日24:00,获奖用户请于收到通知后24小时内回复邮寄信息,未收到通知或未及时回复则视为“谢谢参与”。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

标签:
微信

三青

当你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就要去奋斗。如果缘分安排我们相遇,请不要让她擦肩而过。我们一起奋斗!

微信
阿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