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险、扶老人险、熊孩子险…"奇葩险"是创新还是忽悠?
通过互联网建立起来的信息沟通、消费、理财、社交等新型的方式已经给人类带来了我们的先人不敢想像的便捷,使经济更加发展,也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但是,也有一些通过互联网发布的新的产品,却需要每一个消费者、投资者好好甄别一番。
比如,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好多网络平台出现了一股保险投资热潮。在互联网保险的主要集聚领域,传统险种都可实现线上化运作,如账户保险、车险、旅游险、健康险、意外险等险种应有尽有,需要的消费者在网上即可直接完成投保。除此之外,更有甚者,各类“奇葩险”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网络平台,看看它们的名称,真如刘姥姥进入了大观园,“美不胜收”。什么恋爱险、吃货险、痘痘险等,还有针对上班族的加班险,针对股民打新股的摇号险,针对开车族的违章贴条险等,甚至还有忘穿秋裤险、防小三险以及扶老人险等。可别说,这些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奇葩险”对一些年轻人还蛮有吸引力,因此生意还不错。
这种出现在互联网上的“奇葩险”,由于毫无规范可言,其投保安全性根本没有保障。去年7月,原保监会稽查处在保险行业通报了6起互联网保险风险案例,暴露了这类网上保险业务存在的各种问题。比如其中有一个案例说的是,多家具备第三方网销保险平台资质的国内知名在线旅行服务公司,在宣传产品、承保过程中,存在保险产品定名不规范、信息披露不全面,以及保险核保审查缺失、不提供保险单证等问题。很显然,这样不规范的网上保险,投保者不出险情还好,一旦出了险情向他们索赔,一定是困难重重。
而一些在名称上玩弄噱头的“奇葩险”,更是为保险推销者逃避保险责任埋下了伏笔。什么结婚险、扶老人险、退房险、熊孩子险,其实本质上还是保险公司所经营的一种意外险,但由于在名称上玩了花招,就为险企逃避理赔责任提供了“掩体”。由于这些“奇葩险”在投保人的权利和义务上制订的条款都是模棱两可的语言,如果投保者只是因为看上其名称好玩而投保,一旦真的出了险,那就准备好和险企扯皮吧,这个时候就不好玩了。
名目繁多的“奇葩险”的出现,是保险市场缺少规范和监管的一种表现,特别是在互联网平台上销售的保险,由于网络上设置的界面过于简单,只需输入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基本信息即可完成投保与合同生效,投保过程未经过保险公司核保程序,也未对免责条款等重要的保险条款内容进行说明或告知,极容易发生纠纷,投保人的利益很难得到切实的维护。至于那种以古怪的名称来吸引人的“奇葩险”,更暴露出保险市场的乱象,甚至很容易给集资诈骗者钻空子。
保险关乎百姓的钱财,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互联网上开展保险业务,不是不可以,但相关的程序不能简化,特别是后台核保程序一定要严格按程序进行。至于那种在名称上投机取巧的“奇葩险”,更是应明令禁止。互联网有利于开展业务,但并不是可以降低保险市场的服务质量,相反,网络平台上推销的保险应该更规范、更安全。要实现这个目标,一方面固然需要保险公司的自觉,同时也需要新组建的银保监会不断地探索出有效的监管模式。
(来源:南方都市报)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