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刚 | “看不见的手”是什么手?
龚刚,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云南财经大学首席教授、云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金融研究院院长,《政治经济学报》联合主编。
首先要指出的是,有人可能在有些场合听过我上次的讲座,但上次讲座时出了些特殊情况,所以没讲好。这次我希望再讲一次,因为这个题目太重要了,能在某种程度上颠覆对经济学的理解,以及现有对中国经济高增长动因的解释。对中国经济高增长动因的解释,大部分关注资源配置方面,认为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优势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增长,一些具体的观点我就不一一解释了。我认为这部分观点的一个关键在于受到学界对“看不见的手”的解释影响。实际上长期以来,经济学普遍关注和研究的问题是市场的资源配置机制,但对市场经济所具有的其它机制如“激励机制”却很少关心,毫无疑问这是受“看不见的手”的影响。在经济学界,“看不见的手”被公认为是资源配置机制,如果将“看不见的手”看成是资源的配置机制,则“看不见的手”的名言必然会导致“有效配置论”。然而,真正的问题是,市场真的能有效配置资源吗?我们最近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的论文,讨论的是市场经济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有效地配置资源,我们认为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有争议的。市场到底能不能有效配置资源?或者,多大程度上能够有效配置资源?经济学家各种流派之间存在争论。中国过去是通过市场把大量的资源分配到房地产业,这是有效分配资源吗?事实上,经济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只有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才能有效资源配置,但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根本就不可能存在,而且也不可能通过体制改革来参照构建。现实中的市场通常错配资源,由此给市场经济带来无休无止的波动、失业和经济危机。市场也不能在关键性领域,如创新领域等配备足够的资源,从而使经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等。此外市场配置资源也通常会导致贫富分化和三聚氰氨事件等不道德的行为,所以市场真的有效地配置资源了吗?然而,市场除了配置资源这一机制之外,还存在着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才是中国典型的故事: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明显的变化就是更高能的激励。“小岗村”实际就是一个发挥激励机制作用的例子,调动了人们参与经济活动的积极性,使人们更加勤快。而这一增长动力,在现有对中国经济奇迹的解释中很少被提及。所以,本文的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斯密那只“看不见手的” 真的是资源配置机制吗?或者,它可能就是一种激励机制。以此为基础,从激励机制的视角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高增长进行解释。我们希望,这一讨论至少能够在现有对中国经济高增长奇迹动因的解释上补上一个重要的缺口。一、文献中“看不见的手”是什么手?
二、 揭示“看不见的手”是什么手?
《国富论》试图来做这样的解释,《国富论》又是如何来解释的呢?《国富论》分为五篇,前两篇从理论途径解释了国民财富积累的两个途径,一个是提高劳动生产力,一个是资本的积累。后三篇则通过历史的回顾,对重商主义的批评等和对政府行为的讨论等,分析了国民财富积累的现实途径,最后得出需要建立一套自由、平等为原则的经济秩序,在这样一种经济秩序下,人们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自动经国民财富积累的两大理论路径,实现社会利益的增值。《国富论》全书讨论了资源配置机制了吗?基本上没有,也没有看到资源配置这一名词。尽管在第一篇有一个章节简单讲了一下供需调节。事实上,《国富论》是发展经济学,而不是微观经济学的一般均衡理论,实际上讨论的是增长和发展问题,而资源配置要解决的是现有的资源是否得到了充分和有效的利用,它不能解决现有资源从何而来,如何积累的问题!而这才是斯密所述的 “增进社会利益”的真正内含。作为交易和资源配置的市场自古就有,国家的经济秩序和体制不仅仅体现为资源配置机制,更重要的是由产权关系所决定的所有制形式,后者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市场的激励机制。再来谈论资本主义产权的独特性。资本主义的到来也是通过体制改革,而且是突发性的改革,而非自然而然的过程。通过“竞争性地租”,废除了之前私有土地上的各种习俗性的使用权,通过“圈地运动”,使私人占有之物扩大化和普遍化,通过立法,建立了具有排他性私有产权制度,从而完全剔除了私人产权对他人生存的责任。在这之前,生存权大于私有产权,所以当时地租是习惯性的地租,象征性收租,让人们能够生存,随后“排他性”产权基本上把人的生存权剥夺了。这样一个独特性、排他性的产权制度形成了一个胁迫式的激励机制,我认为这就是“看不见的手”,也是血淋淋的手。排他性的私有产权制度凌驾于生存权之上,由此,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对金钱和财务的匮乏感。排他性的私有产权是以生产者的财产直接被剥夺而获得的,排他性的私有产权制度必然会导致强制性的市场:所有的人包括资产者和无产者都必须依赖市场。强制性的市场同时也是生存性、丛林式的竞争场所:无产者必须通过提升自身素质、服从劳动纪律和延长工作时间等方式满足市场的要求,资产者也必须在竞争中胜出,否则就面临着资产被再剥夺的可能,从而使他们不得不穷尽所能进行经营、创新和资本的积累。资本主义产权关系这种突变给社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生存性恐惧,从而形成了一种胁迫式的激励机制,这种胁迫式的激励机制所产生的推动财富积累的力量根本无法用资源的配置机制来进行解释。三、改革开放给中国经济所带来的高能激励
责任编辑:陆家桢 审核:李亚伟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
上一篇:龚刚 | 优秀的译者是语言演奏家
下一篇:龚刚 | 西部组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