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罕见!中国对美日同时发出警告,撂下这8个字“杜甫能动”?毕业生晒领导办公室的书法,没点文化都不好意思读
很直白,很坦诚,很罕见,关键时刻,中国对美国和日本同时发出严厉警告。
或者可以说,中方撂下了8个字。
对美国,是这四个字:说到做到。
谁说到做到?
我们说到做到。你可以体会一下中方的坚决态度。
对日本,是这四个字:火中取栗。
谁火中取栗?
日本你不要为他人火中取栗。你可以感受一下中方的强烈不满。
外交无小事,这么严厉的词汇背后,是中方对美日勾结对付中国的高度关注和警惕。
在5月18日与日本外相林芳正视频会晤时,按照新华社通稿,王毅很不客气,第一句话就是:
日方即将主办美日印澳“四边机制”峰会。令人关注和警惕的是,美国领导人还未成行,所谓日美联手对抗中国的论调就已甚嚣尘上,搞得乌烟瘴气。
拜登还没到呢,你们就这样搞,甚嚣尘上,乌烟瘴气。别以为我们不知道你们的把戏。
于是,也就有了同一天中国的两次外交举动:一边是打电话,杨洁篪应约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一边是视频会晤,王毅和林芳正。
中方的新闻稿都不长,但强烈的不满,扑面而来。
先说中美的电话。
根据新华社报道,谈了不少事情,涉及乌克兰、朝鲜半岛局势,但重点还是中美关系,杨洁篪一开场,就说要切实落实好中美元首的重要共识,近期双方也进行了一些有益对话,但他马上话锋一转,说:
同时必须指出的是,一段时间以来,美方采取一系列干涉中国内政、损害中方利益的错误言行,中方对此坚决反对并予以有力应对。美方应当言行一致,将相关承诺落实到具体政策和行动中去……
然后,他强调: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最核心的问题。美方多次明确表示奉行一个中国政策,不支持“台湾独立”。但近来美方在台湾问题上的实际行动与表态大相径庭。如美方执意打“台湾牌”,在错误道路上越走越远,必将把局势引向危险境地……中方必将采取坚定行动维护自身主权和安全利益,我们说到做到。
请注意,言辞中的机锋:
1,美国你最新的行动,与你的言行太不一致;
2,我们坚决反对,而且有力应对,请注意:有力,别以为你就能得逞;
3,最过分的,是你们打“台湾牌”,这将导致危险境地;
4,中方必将采取坚定行动,我们说到做到。
最关键的,就是这四个字:说到做到。
美国,这就是红线,我们说到做到,你们也不要有幻想。而且,他还明确预言:任何出于一己私利损害亚太地区各国根本和长远利益的行为,都注定走不远也行不通;任何拉帮结派、搞分裂对抗的企图都不可能得逞。
杨主任最近一系列对美外交,确实很有看头。
那边厢,王毅视频会晤林芳正,除了刚才提到的批评外,根据新华社稿件,王毅还说了三句话:
日美是同盟关系,中日则缔结有和平友好条约。日美双边合作不应挑动阵营对抗,更不应损害中方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希望日方汲取历史教训,着眼地区和平稳定,务必谨慎行事,不要为他人火中取栗,不要走以邻为壑的歧途。
意思也是很明确的:
1,你们和美国是同盟,但你们与中国也有和平友好条约,日本,你要有起码的国际信誉;
2,明确提示:你们和美国可以合作,但不应挑动阵营对抗,更不该损害中方利益;
3,警告日本,你是有历史原罪的,别再犯历史错误,务必谨慎行事;
4,最后说了“两个不”:不要为他人火中取栗,不要走以邻为壑的歧途。
最形象的,我觉得,就是这四个字:火中取栗。
日本,你自己要清醒,不要被别人当枪使,最后自己走上歧途。
王国委的外交辞令,果然有一套。
最后,怎么看?
完全个人看法,粗浅三点吧。
第一,这是非常罕见的外交举动。
非常罕见,不仅仅在于言辞的犀利和火药味;而且,中方同一天对美日发出严厉警告。
反正,近几年来,这样的阵仗,不讲绝无仅有,也是非常非常少见的。
背景,前面也说了,美日试图勾结对付中国,而且最近不断发出风声来。比如,拜登要在访日时,推出一个对付中国的所谓“印太经济框架”;美日还将在台湾问题上,如何如何……
这显然触犯了中国的红线,中国必然要亮明立场。
第二,中国强烈不满美日说一套做一套。
前面也说了,看两篇新闻稿,中方的这种强烈不满,可以说是扑面而来。
你们太虚伪了。
要知道,拜登可是明确承诺“四不一无意”的,即美国不寻求同中国打“新冷战”,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不寻求通过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独”,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
记得上次视频会晤,当时中国领导人还紧跟着说了一句:对于你的这些表态,我是十分重视的。
言犹在耳,实际行动呢?
美国言行太不一致,尤其是在台湾问题上,行动和表态大相径庭,反而大打“台湾牌”。
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日本也好不到哪里去。
所以,王毅提醒日本:不要为他人火中取栗,不要走以邻为壑的歧途。
邻居是搬不走的,日本,你别傻不愣登被卖了还不知道。
“他人”是谁?
你懂的。
日本应该能听懂吧。
第三,中国的自信和底气。
这就不需要多说了,红线就是红线。当然,我们也不能有幻想,美日也不会停止勾结,更激烈的斗争还在后面。
但“说到做到”,这四个字够了。
话就撂这儿了,勿谓言之不预也!
来源:牛弹琴
流程编辑:TF021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