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家银行67亿风险敞口 德正系骗贷案持续发酵
对于正在发酵的青岛港骗贷案来说,或许和一年多以前的钢贸案一样,都在给银行业敲响警钟:银行更应该回归经营信用的本质,而不是过度依赖担保。
理财周报记者袁盼锋/北京报道
从一个月前青岛港传出公安机关介入调查一宗金属贸易骗贷案起,青岛甚至山东区域内的金融机构就一直被市场所追踪。
曾经叱咤风云的“德正系”掌门人陈基鸿早已被有关部门带走协助调查,曾经备受银行追捧的“优质大客户”——“德正系”企业如今已处于骗贷的风口浪尖之上,成为各家银行“缉拿”的对象。
虽然这一过程中,各家银行有意识地保持缄默,但市场上关于各家银行涉案贷款金额的传言依然接连不断。先后有消息称,各家银行涉及德正系骗贷案的金额为148亿元、160亿元甚至更多,版本不断更新。
而一周前,由债权银行组成的债权委员会对外发布了唯一一次“权威数据”让“迷雾”开始消散。该数据称,截至目前,青岛辖区的银行对德正集团的授信敞口为66.7亿元,共涉及17家银行机构,其中包括一家政策性银行、5大国有行、6家股份行、4家城商行等。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唯一一家政策性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也是涉案金额最多的银行,达到了16.69亿元,约占四分之一。
上述数据是否完整,后续是否会继续增加,目前还未有进一步验证。
但是据理财周报记者多方了解,目前,各家银行正在陆续提起民事诉讼,诉讼对象包括德正系企业等借款方,也包括各类担保方。
与此同时,银行资产保全的措施也在进行。
6月25日,鄂尔多斯资源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其大股东鄂尔多斯羊绒集团所持有的4.2亿股股权因为贷款担保已被司法冻结,申请人即是工行青岛南二支行。有消息称,工行这笔借款的借款人正是“德正系”。
“我觉得不止是工行,应该说大家都在做相关的资产保全的动作,这也是尽可能化解风险,减少损失的一个措施,有利于下一步的起诉。”一位股份制银行的人士称。
截至目前,德正系骗贷案还处于不断发酵之中,最终将如何收局,理财周报记者还将持续关注。
债权银行保全诉讼进行时,德正系关联担保人“被诛连”
除了德正系的自有资产外,借款关系中的担保人在这场骗贷风波中也成为了“被诛连”的对象。
据知情人士向理财周报记者透露,目前,青岛市政府已经成立了由各家债权银行组成的债权委员会,负责协调各债权银行的“主张”。
此前,青岛市政府也曾专门成立了相关的“工作小组”,排查登记各家银行的涉案情况。
有关涉案金额的情况,在6月初骗贷案浮现之后就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各家银行借款金额的数字曾出现了多个版本,贷款总额一度被认为超过了160亿元,风险敞口也至少90亿元。
“德正集团一直被当做优质客户的,不只是我们,各家银行都争相和它合作,小银行甚至没有机会。所以当地的金融机构或多或少都与德正有业务往来。”一位当地银行的人士对理财周报记者表示。
据上述知情人士透露,6月20日,债权委员会曾在当地发布了一组统计数据,该数据也是截至目前为止,当地官方就骗贷案公布的唯一一次“权威数据”。
据该数据显示,德正集团在青岛当地银行的授信敞口为66.7亿元,共涉及银行机构17家。其中具体数额为:中国进出口银行16.69亿元,工商银行8.11亿元,民生银行7.47亿元,农业银行4.54亿元,中国银行4.15亿元,中信银行4亿元,交通银行3.6亿元,河北银行2.96亿元,日照银行2.86亿元,招商银行2.4亿元,恒丰银行2.3亿元,建设银行1.89亿元,威海银行1.89亿元,光大银行1.76亿元,兴业银行0.78亿元,潍坊银行0.73亿元,华夏银行0.58亿元。
也有消息称,作为最大的进出口贸易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涉案贷款总额可能远不止16.69亿元。截至发稿前,这一消息并未得到相关验证。
“得知德正系实际控制人协助调查后,我行较早采取了多项措施,目前已控制了相当部分有价值资产,可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总体上看,我行对德正系企业授信风险可控,不会形成损失。”对于外界的质疑,民生银行方面回应称。
据理财周报记者了解,截至目前,骗贷案所涉及的银行中大部分都已经陆续向法院提起诉讼。
上述当地的银行人士表示,其所在银行也在积极准备相应的诉讼准备工作,包括诉前的价值资产保全。
中信银行方面也对理财周报记者表示称,其对于德正集团及其关联企业授信业务正处于风险预警阶段,目前中信银行正在与对方积极协商,开展风险化解工作。
在银行看来,如果能够诉前经过与企业协商,能够化解一部分风险敞口是最好不过的事情。
6月25日,鄂尔多斯大股东鄂尔多斯羊绒集团所持有的鄂尔多斯4.2亿股流通股被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冻结,冻结原因是鄂尔多斯羊绒集团为工行青岛石楠第二支行的一笔贷款提供担保,因贷款经济纠纷,工行申请法院冻结。
这一担保方资产冻结被认为正是工行涉及的“德正系”骗贷案的一部分。
理财周报记者向工行方面求证,但并未得到回应,只是对记者称,相应的应对工作正在推进之中,目前还没有更多信息可以披露。
德正系其人,10年扩张路
“在青岛,大家都知道德正集团体系庞大,旗下的公司少说也有上百家,谁也没有想到这么大的一家优质民企会进行骗贷。”
在当地银行业,“德正系”的称谓也是并不多见,但各家银行出口贸易的名单中,德正系公司都是作为主要客户之一。
6月初,青岛港发布公告称,公安机关正在调查一宗欺诈案件,该货主是一家从事铝、铜贸易的公司。随后这家公司即被证实为德正资源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德正资源)旗下的青岛德诚矿业有限公司(下称德诚矿业)。
德正资源正是“德正系”的核心母公司,曾入选中国福布斯排行榜332位的陈基鸿即是“德正系”的实际控制人,与其兄弟陈基隆共同掌控“德正系”。
作为“德正系”的掌门人,陈基鸿从1990年就开始专门从事金属贸易,并于1993年创立了化隆先奇铝业有限责任公司,从事铝电解业务。随着化隆先奇公司年产量的一路暴增,陈基鸿在全国建了更多的电解铝厂,“德正系”的版图也在2004年后得到了迅速扩张。
2004年9月23日,德正资源注册成立,注册资本3.7亿元,陈基隆担任法定代表人、董事长,陈基鸿担任副董事长。
一年后,德正资源的全资子公司德诚矿业注册成立,注册资本8.5亿元,陈基隆同样担任法定代表人、董事长,但德正系的实际控制人依然是陈基鸿。
据了解,德正资源是由青岛嘉欣置业有限公司和上海迈德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出资成立的,出资额分别为8250万元和28750万元,而青岛嘉欣置业有限公司为陈基鸿的独资公司,上海迈德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也是陈基鸿。
与此同时,德正系也开始涉足房地产。
据资料显示,2006年2月,青岛锦绣前程投资有限公司成立,出资人是青岛嘉欣置业有限公司和陈基隆。2010年10月,陈基隆联合投资人刘国红以及青岛锦绣前程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了青岛锦绣盛世置地有限公司,陈基隆出资最多,为4000万元,担任董事长。
对于锦绣系地产与陈基鸿的关联,日前,“锦绣系”地产的实际控制人郭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锦绣系”地产和陈基鸿早在2012年时分家,“锦绣前程投资公司归他,地产方面归我”。
当然,德正系的盘子还远不止这些。
仅据公开资料显示,德正资源旗下主要控股或参股企业中除了德诚矿业、锦绣前程投资有限公司外,还有至少9家公司。
这9家公司分别是阳新鸿骏铝业有限公司、阳新亿利碳素有限公司、内蒙古霍煤鸿骏铝电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通顺铝业股份有限公司、青铜峡通润铝材有限公司、化隆先奇铝业有限责任公司、青海佳合铝业有限公司、青海银行有限公司、上海鸿骏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等。
此外,德正系旗下的湖北鸿骏投资有限公司也曾认购西部矿业14%的股份,于2006年又将其持有的全部股权转让。
“在青岛,大家都知道德正集团体系庞大,旗下的公司少说也有上百家,谁也没有想到这么大的一家优质民企会进行骗贷。”上述当地的银行人士介绍称。
4月29日,陈其鸿被有关部门协助调查。有消息称,协助调查的原因是陈其鸿与青海省委常委、西宁市委书记毛小兵落马有关。
也正是从此时开始,一些银行开始“有所动作”,德正系资金运转困难的现状逐渐暴露,更意想不到的金属贸易骗贷案也随之浮出水面。
骗贷玩法仓单质押技大小银行通吃
“实际操作中,简单的多开仓单重复质押很容易被银行发现的,但如果仓库和借款方相勾结,不按银行的指令放货监管,同一批货物在不同公司名下开出不同的仓单来融资,银行是不容易发现的。”
据理财周报记者了解,在“德正系”的金属贸易骗贷案中,企业的主要融资方法是仓单质押融资和信用证融资。
在6月20日披露的风险敞口数据中也提及仓单质押融资的情况。据该数据显示,该骗贷案中,仓单质押融资金额约为27.12亿元,涉及银行6家。具体为民生银行7.88亿元,日照银行7.8亿元,中国进出口银行7.38亿元,建设银行1.98亿元,工商银行1.48亿元,中信银行0.6亿元。
“仓单质押贷款是一种很好的货押业务。正规的操作是,仓储企业依据仓储货物为借款人开具仓单,借款人以仓单作为融资担保获得银行借款。其间,仓储企业作为货物的监管方履行货物存放,出入库的监管责任。”一位从事产业链金融的银行人士介绍称。
但事实上,“德正系”骗贷案主要手法也正是仓单的重复质押,即借款人通过仓储公司对同一批货物开具了多个仓单,向不同的银行套出资金。
据了解,在“德正系”骗贷案中,出事的四个仓库分别是GKE、CWT、理资堂和永鸿等老牌仓储公司,其中,永鸿还是伦敦金属交易所批准的指定交割仓库。
“实际操作中,简单的多开仓单重复质押很容易被银行发现的,但如果仓库和借款方相勾结,不按银行的指令放货监管,同一批货物在不同公司名下开出不同的仓单来融资,银行是不容易发现的。”上述银行人士介绍称。
除了很大一部分的仓单质押融资外,一些银行涉及骗贷案的借款主要通过信用证融资。
“我们主要是信用证方式发生的借款,相比于仓单质押的借款风险要小,目前我们也已经起诉了企业,也保全了一些抵押或担保资产,接下来将通过法律渠道解决风险。”一位涉案的大中型银行的内部人士透露称。
据理财周报(微信号:Money-week)记者了解,对于进口货物,企业向银行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即可得到银行开具的3个月到6个月的信用证,保证金的比例也多在15%-20%之间。
但实际上,进口货物到港根本就不需要那么长时间,最短的可能就几天时间。
“正规的做法是,客户将钱回笼银行,银行通知港口放货,逐步回笼资金,银行逐步放货。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借款到期尚早,也会有客户将钱运作出账户外进行其他投资。”上述从事产业链金融的银行人士介绍称。
“德正系”骗贷案的浮出正是借款体系外投资未能按时归还的结果。
在信用证的借款环节中,仓单质押融资的方式也若隐若现,而仓储公司作为其中一个最为关键的环节,遂成为骗贷案难以撇清关系的一方。
体系性漏洞银行过度依赖担保警钟
“目前,贸易仓单抵押,不同于房产等不动产抵押,缺乏一个有效统一的登记机构和查询系统,银行的仓单抵押融资相对于其他银行是一种背对背的形式,信用风险随之增大。”
在理财周报记者采访的多位银行业人士中,他们均认为骗贷案中,作为仓储管理方,仓单的开具方仓储公司责任重大。
“如果仓储能够严格监管,严格按照银行的指令放货交易,仓单重复质押,信用证骗贷应该就不会产生。”上述银行人士表示。
至于青岛港是否有内部人员参与骗贷,目前还处于调查之中。
青岛港此前曾表示,公司及其雇员目前并无涉及任何机关提起的任何调查,仅由于涉及调查的金属产品储存在大港分公司而被要求协助调查。
“在青岛港的区域内发生了骗贷案件,虽然青岛港不大可能参与其中,但青岛港至少有对其区域与内的代理或第三方仓库有着监管不严的责任或漏洞。”一位当地从事贸易的人士表示称。
对于青岛港贸易骗贷案的发生,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曾在6月21日的青岛金家岭财富论坛上指出,是青岛银行业不认真核实企业仓单就盲目扩大信贷,过度依赖担保所致。
在吴晓灵看来,如果银行有了企业联保就不再认真考察现金流安全,将导致出现一家企业跑路,其他企业资金链跟着断的情况。
不过,令上述从事产业链金融的人士最为担心的是,虽然银行的风险监管要求有着隔日对账,现场盘点检查、抽查的措施,但如果大家放松对资金的跟踪监管,不管资金是否会出去进行体外循环,哪怕按时把钱还给银行,只要中间的管理相对疏忽,日久习以为常,很容易就会酿成如今青岛的大面积案例。
除此之外,“德正系”骗贷案之所以长期引而不发,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货物质押信息的不透明。
“目前,贸易仓单抵押,不同于房产等不动产抵押,缺乏一个有效统一的登记机构和查询系统,银行的仓单抵押融资相对于其他银行是一种背对背的形式,信用风险随之增大。”上述当地的银行人士分析称。
金属贸易融资存变
在银行业人士看来,接下来,至少青岛地区对于金属仓单的抵押将会特别审慎,短期内,很可能会主要以消化存量风险为主。
虽然“德正系”骗贷案是从6月初开始逐渐浮出水现,彼时即有消息称,一些外资银行和中资银行开始申请法院的查封令,已获得相应的抵押品。与此同时,渣打银行、花旗银行等一些外资行也传出暂停了对国内客户的金属融资业务。
但事实上,青岛银行业有关金属贸易融资的风波早在两个月前便已上演。据理财周报记者了解,早在陈基鸿4月底被带走协助调查之时起,就开始有银行对德正系停贷、回笼贷款,甚至开始通过保全诉讼获得抵押品。
“我们从五月起就在排查金属贸易融资业务的情况,新的业务增量也就停了下来,重在排查风险,尽可能降低风险敞口。”上述当地的银行人士表示称。
据了解,在此之前,各家银行对金属矿石的仓单质押率一般都为50%左右,甚至有些银行的质押率可以高达60%。
在民生银行的回复中,也提及“截止2014年6月13日,德正系企业在我行存量授信有铝锭质押,质押率为55%,所有质押及监管法律手续完备”。
在上述当地的银行业人士看来,接下来,至少青岛地区对于金属仓单的抵押将会特别审慎,短期内,很可能会主要以消化存量风险为主。
在此次德正系的骗贷案中,也有不少银行以远期信用证的方式向企业融出资金。日前,也有消息称,一些银行在青岛暂停了开具信用证。
“信用证业务并没有暂停,但接下来信用证的保证金的比率必然会增加。”上述银行人士介绍称。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银行业的金属贸易融资业务结构和政策酝酿变化的背后,由此所引发的中国矿石市场和矿石贸易前景的“巨变”。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