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影像作品与时代同频共振 南艺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系举办毕业展映及创作分享会
用光影记录青春,用青春追逐梦想。正值第八届南艺520毕业展演嘉年华之际,近70场展演活动从5月中旬起陆续推出,5月23日下午,2023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106报告厅举行展映会,共享这场展示毕业生学习成果、激励同学努力创作的文艺盛典。
毕业作品以 “场域·未来”为主题,关注初心与使命、个人与社会、多元与跨界,凸显传媒学院多学科融合的时代性和实验性。传媒学院党总支书记王诗坤,副书记恽彩锋,院长薛峰, 副院长周剑、卢莹莹,江苏远峰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俊杰,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全体老师和传媒学院全体辅导员出席展映会,与同学们交流创作心得。
王诗坤祝贺同学们顺利完成毕业作品,把握住时代的声音,反映社会现实,体现内心精神。薛峰鼓励大家,面对毕业压力或许会有困扰,但在后工业时代,他们就是当代社会文化信息的创作者和宣传者,很多人通过影像去理解世界,小到三岁孩童,大到古稀老人,影像正不断对社会发挥价值。
“传媒学院是南艺520毕业展演中持续时间最长的,通过数字媒体能让影像作品更广泛地在全社会渗透和传播。即使520毕业嘉年华结束了,传媒学院的影像故事还没有说完,还可以继续讲下去,向社会证明我们的力量。南艺只是起点,希望能在更高的平台上看到你们的身影。”薛峰说。
“东山岸、太湖边,我与三舅,愁绪万千;枇杷林、直播间,何以解忧?邀君共观。”由汪黎黎老师指导,茆雅茹导演的轻喜剧《我和我三舅》,引起台下观众阵阵笑声和掌声。
《燕归青蓝》讲述了在大城市失去工作的尹潇回到故乡,身为非遗传承人的父亲希望她能传承扎染手艺,不同想法的两代人之间爆发矛盾到相互理解的过程。导演谭沁洁讲述拍摄经历:“我们去过黄山拍摄,前往宁波学习扎染。后回到南京拍摄,走访了南京许多村落,包括不老村、佘村,在走访中发现江苏乡村振兴工作做得真不错。”“选择扎染是希望宣传中国传统非遗文化,拍摄画面也比较好看,还想再拍《燕归青蓝2》,希望可以实现。”编剧吴雯娟表达自己的心愿。
“《心纱》有一个关键词——迷茫,刚开始创作时,学生就讨论到孔乙己脱下长衫的社会议题,片子有些‘幼稚’却显‘真诚’,有的老师认为结尾太理想化了,用一种成功解救了所谓的不成功,但我恰恰觉得这是同学们打造的温暖现实主义,不想搞成暗调,而是做出对抗,非常可贵。”《心纱》指导老师陈琰说。
毕业于南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14级的王俊峰师长向同学们讲述传媒行业的发展与人才需求,他认为“把爱好作为奋斗终身的事业”是一种幸福,讲座引发了大家对传媒行业的思考,同时也激发了同学们的创作热情。
“今年的毕业作品将视角投向了‘时代’话题,用影像表现时代、思考生命、体悟人生。时代的变迁、生命的流淌、民族的传承、国家的发展都展现在影像中。成长的困惑、生死的感悟、文化的传承、理想与现实的距离等等都是选题丰富的呈现。”广播电视编导系系主任魏佳告诉记者,毕业作品在选题深度、类型模式、拍摄手法、专业合作等方面都进行了更为多样的展现,公路片、喜剧片、悬疑片、穿越片等,应有尽有。
魏佳用三个关键词总结本次展映会,即仪式、传承和情怀。“南艺举办520毕业嘉年华活动,旨在让大家轻轻地来,轰轰烈烈地走。通过近70场丰富多彩的校内外展演活动,点燃大家的情怀,不忘创作初心。”
(江南时报记者 钱月明)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