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横幅广告
  • 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香港回归前,没有这群香港富豪相助,如今的中国崛起不会如此迅速

作者:三青 时间:2023-05-29 阅读数:人阅读

 

1997年7月1日0点0时,伴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谭善爱那声中气十足的:“你们可以下岗,我们上岗!”被英国强行霸占了一百五十多年的香港终于回归到了祖国的怀抱。

谭善爱

在香港回归仪式的现场,有无数中国人忍不住落泪。身为中国人的他们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无时无刻不在期盼着回到祖国的怀抱。

彼时,已经75岁高龄的伍沾德也在女儿伍淑清的搀扶下来到了现场。看着高高升起的五星红旗,他的眼眶里充满了泪水。作为香港有名的爱国商人,他这一生为祖国作出了许多贡献,如今能够亲眼看到香港的回归,对他而言也是人生另一种意义上的圆满。

香港回归现场

其实,不仅是伍沾德,在香港回归之前,有许多香港的爱国商人为新中国做出了许多贡献,用自己的行为诠释了“商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真正含义。

庄世平——在香港高高升起五星红旗

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刚刚传到了香港,庄世平就急匆匆地跑到了中国银行香港分行行长郑铁如的办公室。彼时,国共双方正在争夺中国银行香港分行等十多家银行的归属权,宋子文早就胁迫郑铁如等人帮他将银行中的所有资金转移到台湾。

庄世平

为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为了四万万国民的生计,在香港银行届素有威望的庄世平每天奔波在这十几家银行,他希望这些银行都能归祖国所有,能为新中国注入发展的动能。

也正是因为庄世平的坚持和努力,在英国政府宣布承认新中国的第一时间,这些银行就联合起来通电全国,宣布自己接受北京管理。印度、新加坡、英国等中资海外金融机构也都纷纷效仿。

彼时,刚刚成立的新中国还在遭受着西方各个国家的封锁,深知国家在外汇方面会面对巨大阻力的庄世平明白,只有这十几家中资银行是不够的。为了解决新中国经济上的困境,庄世平又毅然决然地在香港创办了南洋商业银行。

在萌生出开银行这个打算的时候,庄世平的口袋里只有多年来打拼下来的一万美元。在那样一个动荡的年代里,创办银行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一旦经营不善,很有可能将庄世平十几年的积蓄全部赔进去。但是深知国家需要经济发展支持的庄世平没有丝毫的犹豫,将所有的积蓄全部投入了银行的建设当中。

1949年12月14日,随着南洋商业银行的开业,银行大门的上空高高飘扬起了五星红旗。在那个香港还被英帝国统治的年代,无数香港人民仍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黑暗时期,南洋商业银行上空的那面五星红旗,就像是无数在港中国人心中的光亮,给予了他们回家的希望。

南洋商业银行上空的五星红旗

不仅如此,自南洋商业银行开业的那一刻起,庄世平就在心里暗暗发誓:“我是在替国家办银行,不谈条件,不要股票和权益。”

这句话,一直刻在庄世平的心里,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也真正做到了这句话。在南洋商业银行成立之后没多久,时任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的叶剑英就将一封信送到了庄世平的手上。

原来,当时新中国为了统一货币,从广东地区收回来了五亿元港币和一批美元、人民币。这笔钱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不是一笔小数目,如何让这笔钱突破外国的封锁,转变成为中国的外汇,成了中央的大事。

叶剑英同庄世平见面

得到了消息的庄世平当即就应下了这件事。他花了半年的时间,利用各种方法,分批将这笔钱存进了汇丰银行,成为了中国的外汇。而这笔巨款,也成为了新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撑。

霍英东——穿越封锁线,为志愿军送物资

正当新中国想要凭借着这批得来不易的外汇大赚一笔的时候,朝鲜战争爆发了。为了保家卫国,中国不得不派出兵力前往朝鲜作战。

抗美援朝的战士们

彼时,正在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封锁的中国想要为朝鲜战场上的战士们送物资极其艰难。哪怕是身处国外或者香港、澳门等地的商人想要支援一下志愿军战士们,都要受到美国商界的挤兑。

但是,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仍然有许多在港的爱国商人向国家伸出了援手。其中就包括霍英东、曹光彪等人。

作为香港商人当中为数不多没有背景、没有人脉、白手起家的商人,此时的霍英东创业生涯开始的并没有多久,积攒下来的家底也并不丰厚,如果此时的他被美国或者英国商人发现帮助中国,对他好不容易创建起来的产业功亏一篑。

艰苦创业的霍英东

但是一想到朝鲜战场上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甚至连药品都没有的志愿军战士们,想到刚刚从战火中走向新生的新中国,霍英东的内心就像是有一团火在燃烧。

霍英东派人悄悄摸清楚了英国海警巡查的时间和规律,寻找间隙为抗美援朝物资的运输争取机会。短短几百天的时间里,霍英东通过自己的货轮,将大批量的汽油、钢铁、纱布、药品等物资从香港运到澳门,再从澳门拉到广州。

码头工人搬运物资

正是这些看起来稀松平常的东西,在当时为抗美援朝做出了大贡献。尤其是志愿军一直短缺的抗生素,当时许多不法商人用假冒伪劣的药物来冒充青霉素,又恶意抬高价格,为朝鲜战场上的战士们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只有霍英东,通过自己的人脉关系,不仅搞到了一大批青霉素,更是没有任何加价地运到了大陆,支援抗美援朝事业。

尽管霍英东做了极严格的保密措施,但是他和共产党走得近的消息还是传了出去。不仅港英政府联合一些商贩对他的生意进行打压,台湾当局也派出了一批特务,将他为志愿军运输物资的船队炸掉了一批,甚至还有一群特务扬言如果霍英东不停运,“就拿枪干掉他”。

邓小平接见霍英东

面对如此险境,霍英东没有丝毫退缩,他毅然决然地来到了港口亲自检查每一艘为大陆运送物资的船有没有炸弹,从而保证货物的正常运输。

霍英东等人对祖国的情感不仅仅体现在了抗美援朝这一件事情上面,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更是为他们建设祖国提供了一个极大的窗口。

全国各地支援抗美援朝的物资

出席了香港回归仪式的伍沾德就是其中一位。

伍沾德——创办新中国第一个合资企业

1979年,中美建交之后,中美直通航线准备开通。这不仅是中国与美国的桥梁,更是宣告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

但是刚刚迎来改革开放的新中国遇上了一个难题。此时虽然国内已经开通了多条航线,但是飞机配餐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甚至连一家正规的航空餐公司都找不到。

美国方面在得知这一消息之后,当即派出了专人前来北京考察,并且向中方提议,航班可以经停日本,由东京的航餐公司为中国航班提供配餐。

得知了这一消息的邓小平当即就表示了反对,中国人可以克服一切困难,怎么能因为一个小小的飞机餐,让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中美直航绕道日本呢?

为了化解这个困境,民航局只得到处招标,寻找一个能和新中国共渡难关的企业。但是在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民航的运营和发展并不完善,就连法律法规对这个领域的规划和保障都少之又少。因此,许多大的航餐公司都不愿意与中国合作。

航空配餐

而欧美许多国家见到中国面临如此困境,并不打算伸出援手,他们想要将中国逼到退无可退的境地之后再和中国谈合作,这样就可以要挟中国答应他们的无力条件。

正当中国民航局陷入山穷水尽的境地之时,一手创办了美心集团的伍沾德站了出来。美心是当时的香港数一数二的餐饮集团,在中西餐、快餐等领域有着非常高的地位,可惜对于航餐这一领域,他们并没有涉及。

但是在得知祖国遇到难题之后,伍沾德毅然决然地带着女儿伍淑清来到了民航局,主动接下了这个“烫手山芋”。

伍沾德

有了美心集团的合作,民航局终于迎来了转机,但是创办新中国第一家航空食品公司的道路注定艰难。

因为没有经验,更没有相关的法律条文,与伍沾德达成了合作意向的民航局甚至连一份正规的合同都拿不出来。面对这样的境地,伍沾德没有任何的不满,仍旧亲力亲为地为各项事务来回奔波。

然而,这个时候的欧美尚未解除中国的经济封锁,即便是有了中美直航的这个项目,中国政府也没有办法从欧美手里买来一套符合欧洲标准的航餐生产线工具。

为此,时任民航局局长的沈图不得不再次拜访伍沾德:“大家都是中国人,你们能不能先垫资500万港币,购买设备开始施工?”

500万港币对于上世纪80年代末来说,简直就是一笔巨款,甚至可以轻轻松松地买下香港中环的一栋大楼。哪怕是对于伍沾德来说,这500万港币也可以称得上是他前半生所有的积蓄。

更何况此时的民航局和美心集团还没有正规合同,甚至许多审批流程都还没有顺利完成。这也意味着哪怕是民航局都不敢担保这个企业一定会顺利开张,更不能保证伍沾德的这500万港币一定会回本。

但是,就因为沈图那句“我们都是中国人”,商界打拼了多年的伍沾德觉得自己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被触动了。经历了战火纷飞岁月的他,始终无法忘记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了一个新中国前赴后继、死而后已的无畏精神。那是深植于每一个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最强烈的情感。

伍沾德代表美心集团捐款

伍沾德仅仅考虑了几十秒,他就答应了沈图的请求,将全副身家压了上去。这就是中国人可在骨血中的“爱国情怀”!

1980年4月12日,由美心集团和民航局创办的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诞生了。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不仅填补了我国在民航领域的空白,为中美直航的顺利开通提供了中央保障,作为中国大陆第一家合资公司,他更让许多想要来到大陆办厂的外资看到了希望和成果,展现出了中国市场的活力与未来。

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董事会

不仅仅是伍沾德,在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无数的香港商人将目光锁在了中国大陆,回家不仅仅意味着他们的双脚踏入了中国大陆的土地,更意味着将未来的希望播种在曾经的故土。

曹光彪——为中国打破航空产业垄断

曾经一起和霍英东为志愿军战士们运送物资的曹光彪在改革开放之后成为了第一个来内地投资建厂的商人。

曹光彪

作为香港的实业大亨,曹光彪在葡萄牙、印度等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工厂,这些和世界有着紧密联系的国家不仅人力成本低,更有着四通八达的口岸,可以将货物运向全世界。

但是在得知内地招商引资的政策之后,曹光彪毅然决然地将自己产业的主力放在了中国大陆。作为商人,他不是不知道此时仍被欧美等国封锁的中国在世界市场上没有什么话语权,但是他还是选择了和中国的经济一同成长。

即便当时有许多合作伙伴嘲笑他的这个决定会让自己亏钱,但是曹光彪却十分坚定:“就算亏掉所有的家当也要做!这是对国家发展有帮助的大事!”

曹光彪为清华大学捐款

不仅如此,在中英两国就香港问题达成一致、确认香港将会在1997年回归祖国之后,曹光彪还为祖国做了一件大事。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香港航空业非常发达,对香港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可惜的是,这些产业都被英国人牢牢掌握,甚至可以说达到了垄断的地步。

商人出身的曹光彪敏锐地察觉到,如果即将回归的香港仍然被英国人掌控着航空交通的命脉,那么香港的经济仍然会被英国人影响。如果想要香港在回归祖国之后不被影响,那么就一定要有一个能与英资航空抗衡的航空公司!

为了让中国人在香港航空业也有话语权,1985年,《中英联合声明》签署的第二年,曹光彪毅然决然的和包玉刚一起成立了港龙航空。

港龙航空飞机

作为香港第一家华资航空公司,港龙成立之后在仍然被港英政府管理的香港受到了严重的排挤,甚至港英政府连航空牌照都不发给他。

没有航空牌照,没有航线可飞,耗资巨大成立的港龙航空在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在不断亏欠。亏损最严重的时候,坐拥多家纺织厂的曹光彪和有“香港船王”之称的包玉刚都顶不住。

但是为了争夺中国人在香港航空业的话语权,曹光彪抗住了巨大的压力。他先是找来媒体披露港英政府的不公平待遇,又亲自奔走于中国大陆、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区,亲自申领航空牌照,更是一口气开通了和大陆有关的22条航线

凭借着内心的那份坚持,到了香港回归的那一年,港龙航空终于在香港航空业“杀”出了一条血路,打破了英国人对香港航空业的垄断,为大陆顺利接管香港的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

从1840年到1997年,在香港离开祖国母亲怀抱的150多年里,这些在港商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爱国”的含义。

和曹光彪一同创办了港龙公司的“香港船王”包玉刚在改革开放的初期阶段,为国内造船企业输送了大量订单,支持中国经济的发展。

包玉刚

被称为“基建大王”的胡应湘先后斥巨资670亿,为中国修建了沙角电厂,支持了港珠澳大桥的修建,为大陆和香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还有推动澳门回归,斥巨资拍下了国宝——圆明园猪首、马首并将他们无偿捐献给国家,同时还在1990年成立了“何鸿燊航天科技人才培训基金”何鸿燊

或许一张张的不平等条约,可以强行将香港划分为英国的殖民地,但是列强的枪炮,却对无法阻断中国人心中的那份爱国情怀。

事实上,不仅是这些商人,还有许多香港的平民百姓,在抗日战争期间为艰苦抗战的中国捐款捐物,为内地的抗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真正的显现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现实模样

2022年,是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的25周年,也是香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向前发展的第25个年头。在过去的9000多个日夜里,中国用自己的方式守住了维多利亚港的璀璨,向世界证明了香港回归之后依旧能够拥有美好的未来。

如今,许多为新中国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实业家们离开了这个世界,中国经济的发展也交到了新一代人的手里。但是,我们始终相信,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会将这种为国奉献、爱国爱民的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

标签:
微信

三青

当你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就要去奋斗。如果缘分安排我们相遇,请不要让她擦肩而过。我们一起奋斗!

微信
阿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