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横幅广告
  • 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预防“供给需求”双降,要为消费复苏扫清障碍

作者:三青 时间:2023-05-28 阅读数:人阅读

 

  开年以来,消费复苏、经济回暖,但需求恢复的压力依然存在。

今年五一,全国国内出游合计2.74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80.56亿元,按可比口径,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9.09%和100.66%。但人均消费是下降的:今年五一人均每次旅游消费约540元,2019年同期约为645元。

另一组数据反映了类似的趋势。今年一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3.8%,低于国民生产总值增速的4.5%。相比经济大盘,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较慢,这可能会拖累消费复苏,进而影响后续经济增长。

  

  居民收入增速(红线)和GDP增速走势(蓝线)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4月28日,政治局会议经济会议指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得到缓解。但会议同时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好转主要是恢复性的,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会议指出,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

在日前召开的2023数字经济(东湖)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杨光普对观察者网表示,现在供给恢复较快,需求恢复较慢。若不平衡状态时间过长,会导致供给和投资下降,影响产能提升,最终导致未来经济陷入供给需求“双低”的处境。

  要遏制这种恶性循坏,就得尽快把需求提上来。复苏需求除了增加居民收入,还有增加有效供给,消除不合理的限制性因素。提振消费不等于发现金和消费券,它需要更多行之有效的组合拳。

  供给和需求不平衡,可能导致“供需双降”

杨光普表示,当商品消费恢复速度过慢,会导致工业企业库存增加;库存增加多、订单又比较少,会让企业的利润和效益降低;工业企业效益不好,又不敢投资,那么为了去库存,就只能降价。因此PPI(生产者价格指数)录得连续数个月的下跌。

  

  全部工业品PPI同比走势 图源国家统计局

这最终会影响消费:如果企业对未来没有信心,那么就不敢扩产、扩招,会进一步对就业产生影响。甚至因为企业效益变差,导致员工的奖金和收入降低,进而导致需求进一步下降。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在杨光普看来,现在要紧的就是把可能形成的恶性循环止住,让需求尽快地提上来。而消费需求没有充分释放出来,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是低收入群体没钱花,即购买力不足的问题。它的核心是人们的工作和收入没有复苏。

其二是中等收入群体有钱不敢花,即消费意愿不强的问题。这是因为大家对收入的增长有担忧,再加上教育、医疗、住房和养老等中长期问题上的顾虑没有解决。某种程度上,这是“收入增长了也不敢花”背后的重要原因;

  最后一个问题是,高收入群体的个性化消费需求找不到有效供给。

  不同收入群体面临的困境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相同。

对低收入群体而言,收入是消费回复的核心,而服务业是他们就业的主要领域。那么

  恢复服务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因为这可以为他们提供工作和收入;对于中高收入群体而言,要增加有效供给,消除抑制消费的限制性因素,进一步去带动消费复苏。

  增加有效供给,释放潜在空间

  在杨光普看来,很多消费潜力之所以无法释放,是因为有效供给不足。

以康养行业为例。在北京等地,由于老年人多,尤其是高级知识分子和高收入群体比较多,大家对优质和高端的养老服务需求较大。但因为有效供给不足,曾经出现了“最火养老院要排队到100年以后”的情况。

医疗行业也是一样。很多人的基础医疗没有任何问题,完全可以得到满足。但是由于高端医疗服务供给不足,很多人到三甲医院的就医体验非常不好。这并不是因为大家对优质的、高端的医疗服务没有需求,而是我们的供给不够。

  

  2015年,“北京最火养老院入住要排队100年”引发热议 报道截图

在杨光普看来,如果可以科学地降低行业准入门槛,例如让国有企业等资本进来,增加有效供给。那么这不仅可以满足高质量或者个性化的需求,刺激消费;还可以增加就业岗位,带动收入,实现双赢甚至多赢。

  增加有效供给带来的消费潜力,既体验在宏观数据上,也表现在相对微观的产业上。

中国有大量人口生活在农村地区,城镇化依然有很大空间。在杨光普看来,从中国现在68.5%左右的城镇化水平,上升到发到国家85%的水平,中间会有接近20个点的增长空间,也就是说14亿人中有2亿人要进城。这会释放相当大的消费潜力,

城镇化的继续推进意味着大量人口流入,这会带来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大量需求,这本身就是一个扩大内需的重要契机;另外一方面,城市地区的人均收入普遍高于农村地区的人均收入,而且城区消费场景也会更多,这更有利于消费潜力的释放。

  

  对比发达国家,中国城市化率仍有空间 数据来源联合国

  在相对微观的产业领域,增加有效供给也有利于释放消费活力。例如电动汽车下乡。

“有人可能觉得,电动汽车下乡自然而然就会形成消费。不会的,其实有很多的配套问题。”在杨光普看来,电动汽车下乡同时意味着农村充电设施的建设和农村电网的建设,它们事关供给侧的综合升级,并非孤立的“消费”事件。

招商证券此前表示,目前国内充电桩保有量163.6万根,未来三年新能源车销量有望继续维持较快增长态势,充电桩的需求可能会爆发式增长。预计2025年全国新增充电桩需求量或超过700万根,对应充电桩市场空间有望超1600亿元。

在非一线城市,乃至农村地区新能源车相关产业渗透率低,供给不足,开发潜力巨大。开源证券指出,目前一线城市的新能源车渗透率已经超过50%,而部分三四线城市渗透率不足10%。新能源汽车下乡激发的市场空间和消费潜力,无疑是相当可观的。

  从“想消费”到“能消费”,要为消费复苏解决后顾之忧

  在提高收入、增加有效供给之外,消除抑制消费的限制性因素同样重要。

以房地产为例。对于很多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来讲,人们有很强的住房需求,不管是刚性需求,还是改善性需求,人们的住房消费尚未充分释放。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一些限制性措施总是从行政手段出发去调控房地产,结果导致市场活性下降。

  杨光普表示,究其原因,是有的调控政策并没有准确把握中央文件精神。

国家倡导“房住不炒”。“房住”首先要解决居民的住房问题,要增加供给,而不是限制交易;“不炒”,是要淡化房屋的金融属性,要让房屋持有者看到,未来房价并不会过高,或者多套房持有成本不菲。这样一来,自然很多人就不会去炒房了。

  “所以要更多动用价格和税收的手段去做房地产调控,把不合理的行政性限制拿掉。”

杨光普表示,在中国经济复苏进程中,供给和需求高度相关,畅通循环很重要。以房地产为例,当需求复苏不畅,那么房地产企业就会不敢投资。在总需求侧,这就会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受到抑制。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那么整个大链条就会受到波及。

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在房地产行业,以前是保“供给”,例如保交楼、保企业,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接下来如果能提振需求,或许将进一步打开局面。

消费复苏具有连锁效应。有研究显示,一套二手房的交易,能带动2-3套连环单交易。它不仅能释放中小户型和中低价位为主的二手房供给,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还能通过卖一买一带动住房消费升级,同时创造家居、家电和装修等领域的消费机会。

  消费复苏,需要更多组合拳。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此前曾表示,将进一步优化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全链条良性循环促进机制,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做好基本消费品保供稳价,使居民能消费敢消费。

孟玮说表示,“针对制约消费的体制机制问题,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文件,进一步健全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强化消费信用体系建设,完善消费争议多元化解机制、在线消费纠纷解决机制,让老百姓获得感强、愿消费。”

本文源自:观网财经

作者: 周毅

举报/反馈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

标签:
微信

三青

当你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就要去奋斗。如果缘分安排我们相遇,请不要让她擦肩而过。我们一起奋斗!

微信
阿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