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横幅广告
  • 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二十二》| 海南临高抗日女战士--林爱兰

作者:三青 时间:2023-05-26 阅读数:人阅读

 

《二十二》预告片

一名80后电影导演

花五年时间凝视一群人

她们都已风烛残年

枯瘦伶仃

佝偻孱弱

在时间的缝隙里一天天地过

冷暖自知

在安稳的现世

她们如同残酷岁月留在世间的深深泪痕

提醒后来者——

面对伤痛,不终日怨恨,但一刻不忘

8月15日

是日本二战终战纪念日

1945年的这一天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

8月14日

是世界慰安妇纪念日

如果不是一部电影

大概人们早已遗忘了她们

2017年8月14日

80后导演郭柯执导的

国内首部获得公映许可证的

“慰安妇”题材纪录片

《二十二》

在全国公映

林爱兰老人

二战期间,日军从中国强征至少20万女性充当慰安妇,其中许多因虐待而死,日本政府始终拒绝对此道歉。生活在海南的林爱兰就是20万慰安妇中的一个。

林爱兰,生于1926年, 2015年12月去世。临高县南宝镇松梅村人。

林爱兰的父亲是一名赤脚医生,对中草药颇有研究。在父亲的耳濡目染熏陶之下,林爱兰也渐渐识得一些草药的用途。

【参加战争】

1939年2月10日,日本悍然入侵海南岛,位于琼州海峡之滨的临高县自然难逃一劫。15岁的林爱兰,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独立队。最初只是游击队的医护人员。没多久,林爱兰就晋升成为了荷枪实弹冲锋陷阵的游击队女战士,那一年的她只不过16岁。是名副其实的“红色娘子军”。日军知道她是游击队成员后,残杀了她的母亲。小妹妹逃命离家再无音信;父亲和大妹妹流亡他乡直至解放后才敢回来临高与其重逢。而林爱兰则因为那段难以启齿的“慰安妇”烙印,终身自梳。

【落入魔窟】

1941年,16岁的林爱兰和几位女战友在途中不幸被日本兵抓到,一位日本军官垂涎于林爱兰的美色,出言调戏,并假意要娶她为妻。性格刚烈又有弑母之仇的林爱兰自然是嗤之以鼻。她不屑的回应惹怒了残暴的日本兵。几个日本兵把她团团围住毒打了一顿,狂怒之下正准备当场枪毙她。这时,一直在旁边看着又敢怒不敢言的一位林爱兰的同村老乡,凭着自己为日本人当差办事的几分薄面,斗胆起身为她求了情,总算保住了林爱兰的命。但等待林爱兰和她的女战友的,却是生不如死的更不堪的境遇。她们都被送去了加来的慰安所。

林爱兰说,被抓去加来慰安所后,她们几个被关在一间木板房里,吃喝拉撒都在这个闷热暗黑的闭塞空间里。只有门被打开时,才有充足的光线能够照亮这间本不大的木屋,让她们看清彼此。然而,林爱兰和姐妹们宁愿暗无天日也一点点也不觊觎,甚至是恐惧那扇能够带来光明的门被打开。因为一旦门被打开,就意味着又要涌进一批日军进来摧残轮奸她们了。遭到林爱兰严词拒绝的日本军官并没有善罢甘休而是怀恨在心,老盯着林爱兰,翻着花样儿折磨她。他经常把林爱兰双手吊起来,用木棍塞住她的嘴巴,狠狠地毒打一顿后再奸淫她。

就这样,日复一日地遭受非人折磨,林爱兰的右大腿筋骨被彻底打断,自此落下残疾。她屡次想咬舌自尽,但日本兵看守得非常紧,生生让她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直到半年后,一个在日军军营里做苦力的中国老人看到“慰安妇”们大多奄奄一息,实在是不忍心,趁着据点里日军倾巢出动下乡“扫荡”时的一个深夜,在据点围墙上打了一个洞,放她们都逃了出去。

【终身未嫁】

劫后余生的林爱兰,脚残废了,再也无法扛起枪浴血奋战,回到根据地后只能负责后方救援工作。尽管当时还未满18岁,但那段不堪回首的经历让她对婚姻已不抱奢望,而做过护士的她知道自己已经永远失去生育能力了。

铁骨铿锵的女战士和任人凌辱的“慰安妇”,光荣与耻辱,几十年来,林爱兰一直在两种极端的情绪之间煎熬、拉锯,捱过一个个无眠黑夜。直到现在,林爱兰只要看到电视中出现日本兵的画面时仍会本能地操着临高话破口大骂。曾有记者问她是否后悔当初参加游击队的决定时,林爱兰撇了撇掉光了牙而凹瘪的嘴,轻轻地摇头,浑浊晦涩的眼睛过了许久才迟钝地泛出泪花。

2005年,林爱兰获赠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

【尾声】

现在有很多以抗战为题材拍成的影片,但历史可以拍成电影,电影却永远无法还原历史。

  战争、革命,从来都是残酷的。战争,以战止争,革命,革的是命。在革命和战争中丧失的不仅是生命,还有尊严。

  这一点,林爱兰刻骨铭心。

据导演介绍,林爱兰老人曾是红色娘子军的一员,潜入日军为部队偷过子弹,并打死过两个日本人。政府因此奖励给她两个纪念章。后来,她被抓去做慰安妇,丧失生育能力,并被殴打至双腿残疾。

林爱兰老人和导演交谈

但林爱兰老人去世之后,坟头却只有一抔黄土。导演从老人的养女处得知,按照当地风俗,只有儿子或男性亲属才能为逝者立碑。经过多方联络,老人去世四个月后,终于有了一块墓碑,上面刻着“抗日女战士林爱兰女士之墓”。老人生前最珍爱的两枚纪念章,一枚随她入土,一枚捐给了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

林爱兰老人之墓

可贵的是,导演在用影像记录她们最后生活的时候,最终放弃了将她们拖入主流人群对这个标签的想象,而选择为观众展现这些命途多舛的老人生命中真实的悲伤和喜乐、坚硬和淡然。

2012年,导演郭柯为自己的纪录片起名《三十二》,是因为当年中国逾20万慰安妇,仅剩32人幸存。 

2015年,数字变成了《二十二》。

2017年8月14日,主流媒体纷纷报道海南最后一位慰安妇“含恨去世”的消息。至此国内“慰安妇”幸存者仅剩8人。《二十二》公映。

可以说,《二十二》是对最后一批幸存者的抢救性记录,而且最大程度地避免了对受害者的消费。影片以葬礼为始,葬礼为终,“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只留下为慰安妇诉讼问题奔走二十余年的志愿者一声叹息:“早知不会有结果,也许当初就应该不去打扰她们。”

《二十二》剧照

也许在所有老人都去世的时候,公义仍不会到来。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因为这部影片,她们生活过的痕迹不会再被抹去。

希望每个人都能腾出时间,

走进电影院看看这部电影,

去看老人们鲜活的笑容,

从中感受生命的坚韧,

看看我们必须记住的事情。

就像郭柯在电影海报上期待的,

带上我们的心,深情凝视。

宣扬能量    缅怀先烈  

做一个正能量的临高人点点转发吧!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

标签:
微信

三青

当你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就要去奋斗。如果缘分安排我们相遇,请不要让她擦肩而过。我们一起奋斗!

微信
阿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