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横幅广告
  • 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主持完成中国国花园项目设计的工程师张江辉回忆:一亭一阁有典故 一景一花有故事(我与花会的故事)

作者:三青 时间:2023-05-26 阅读数:人阅读

 

张江辉 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郭学锋 摄

洛水南岸,牡丹桥与洛阳桥之间近2.5公里的狭长地带上,坐落着素有“中国国花第一园”美誉的中国国花园。

“从敲定设计方案、开工建设到正式开放,前后历时一年半,我们就建成了国内最大的牡丹专类观赏园。”8日,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张江辉回忆起主持完成中国国花园项目设计的往事,言语间难掩激动与自豪,“接踵而至的游客是最好见证”。

今年57岁的张江辉踏入古建筑园林行业已有35个年头。洛浦公园、隋唐城遗址植物园、中国国花园、周王城广场……这些洛阳人熟知、五湖四海游客争相“打卡”的热门景点,都融入了她的智慧与汗水。

“主持完成中国国花园工程勘察设计,我至今引以为荣。”张江辉说,2001年,随着一年一度“国色之约”声名远扬,洛阳有关部门决定在洛河南岸的牡丹桥与洛阳桥之间,依托当地散布的牡丹花圃,建造一个高品质牡丹观赏园。

消息一出,国内多家设计单位如期提交了设计方案,竞争相当激烈。“我对自己的方案颇有信心。”张江辉说,想让建筑具有顽强生命力,必须在建筑风格上赋予其民族与地域文化的精神与灵魂。她的设计主打的正是洛阳牡丹文化元素,一亭一阁有典故,一景一花有故事。

张江辉介绍,东门的古典建筑与园林凸显洛阳厚重的文化底蕴,入园向西而行,艳冠群芳的牡丹赏心悦目,千姿百态的植物错落有致,奇石、亭台点缀其中,二乔亭、飞燕红妆广场、欧阳修碑亭、衍秀湖等独具特色设计,把洛阳自隋唐起的牡丹文化传承脉络同园林景观融为一体,美景无限,占尽风流,充分展示了牡丹的美、清、幽。

值得一提的是,西端出入口处,由孔雀与牡丹雕塑组合而成的拱桥形钢构大门,象征着吉祥与富贵,寓意“以花为媒,广交朋友”。“如果那个年代流行社交软件,与国花园西大门的合影会在不少人的朋友圈刷屏!”张江辉说。

“经过三轮淘汰筛选,有关部门最终敲定采用我的设计方案。”张江辉说,2002年正月初二,施工紧锣密鼓展开,数十辆工程作业车穿梭,数百名工人各司其职,种牡丹、栽苗木、搭亭台、搬物料……一派热火朝天景象。

经过数月建设,2002年牡丹文化节,初具规模的园子开门迎客。次年4月,中国国花园正式开放,游客络绎不绝。据统计,中国国花园共种植1000多个品种50余万株牡丹,涵盖牡丹9大色系,种植乔、灌木及各类植物100多个品种200余万株,环境布置以植物见长,自然流畅,突出体现了传统皇家园林的造园风格。

第24届洛阳牡丹花会开幕式暨千枚牡丹邮票发行仪式(资料图片)

2006年,第24届洛阳牡丹花会开幕式暨千枚牡丹邮票发行仪式;2009年,中国2009世界邮展全国60城市巡邮洛阳站活动暨第27届洛阳牡丹花会赏花启动仪式;2011年,第29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赏花启动仪式……中国国花园成为洛阳城展示国色天香的焦点和“核心舞台”。张江辉也凭借该设计方案,先后获得“河南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建设部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三等奖”等荣誉。

如今,张江辉仍在古建园林设计领域孜孜以求。她说:“我是洛阳人,能发挥所长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倍感荣幸。看到市民游客在我的‘作品’里欢呼雀跃,这种获得感激励我不断向前。”(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郭学锋)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

标签:
微信

三青

当你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就要去奋斗。如果缘分安排我们相遇,请不要让她擦肩而过。我们一起奋斗!

微信
阿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