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幽门螺杆菌竟得了早期胃癌?体检查出幽门螺杆菌,如何摆脱
日前有一则新闻报道,某地一名36岁男子体检发现感染幽门螺杆菌,经检测其他家庭成员4人均已感染。其父亲在医生的建议下,做了胃镜检查,查出早期胃癌,经手术治疗目前恢复良好。
幽门螺杆菌,简称H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该细菌生存能力极强,能够在强酸性环境中生存,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能在胃里生存的细菌。由于我国的共餐习惯,亲戚朋友习惯于通吃一碗菜,公筷公勺的使用尚不普遍,因此感染率高,约有56%的人群感染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多数感染者并无症状和并发症,但几乎均存在慢性活动性胃炎,即幽门螺杆菌胃炎,感染者中约15%-20%发生消化性溃疡,5%-10%发生消化不良,约1%发生胃恶性肿瘤,包括胃癌、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ALT)瘤等。
哪些症状提示可能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很多人没有特别明显的表现,但是只要细心留意,身体还是会给我们一些线索。
上腹部不适:胃部饱胀感、隐痛、反酸、嗳气,有些感染者会有频繁的“早饱现象”。
口臭:感染幽门螺杆菌后,细菌产生的分泌物所带来的臭味会通过口腔散发出来。
消瘦、贫血:由于消化不良,人体的营养摄取出现问题,会出现消瘦,甚至贫血的表现。
目前,幽门螺杆菌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两类,即侵入性检查和非侵入性检查。
侵入性检查是指在做胃镜检查时,医生通过内镜的钳道取一些胃黏膜组织进行活检。活检不仅可以评估胃黏膜的病理变化,还可以对黏膜上定植的幽门螺杆菌进行检测。
非侵入性检查方法有血清学检测、碳-13或碳-14呼气试验、唾液或粪便抗原检测等方法。
哪些人群建议根除幽门螺杆菌?
并非所有人都需要根除幽门螺杆菌,如:无消化道溃疡、糜烂性胃炎等胃部病变的高龄老人,由于多患有基础疾病,再用药杀菌,易增加药物反应风险,受益不多,不建议根除。
一般来说,以下几类人群建议根除幽门螺杆菌:消化道溃疡、胃食管反流患者;胃MALT淋巴瘤患者;慢性胃炎伴胃粘膜萎缩、糜烂,或伴消化不良症状者;早期胃癌、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或有胃癌家族史者;活动性胃炎患者;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或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者;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有明显腹胀等症状,或主观杀菌意愿强烈者。
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一定会得胃癌?
幽门螺杆菌经口到达胃黏膜后定居感染,会引发慢性、浅表性胃炎,长此以往就会发展为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等。萎缩性胃炎是导致胃癌最危险的因素。
胃癌的病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很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虽然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查出率越高,患胃癌率越高,但是,幽门螺杆菌阳性并不会绝对发展成胃癌,它只是胃癌发病的帮凶,只要出现症状尽早治疗即可,大可不必惊慌。
大约只有1%的感染者最终会发展为胃癌。但是反过来说,不感染幽门螺杆菌,也不一定就不得胃癌。
如果胃镜病理已经提示萎缩性胃炎该怎么办?实际上,轻度的萎缩,癌变率非常低,10年癌变率低于1%,根除幽门螺杆菌、祛除病因后,几乎为0。
但是,萎缩性胃炎进一步进展,可能会伴随有肠化、不典型增生,这两个并不是一个病名,是一个病理学名词,表示胃黏膜的变化情况。
肠化的癌变率,也非常低;只有不典型增生(也叫非典型增生、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癌前病变,这个阶段,发生胃癌的风险就陡然增加,需要严密控制和检测。
对于轻中度萎缩性胃炎,建议治疗的原则就是:有症状的,根除幽门螺杆菌,祛除病因,对症治疗;没症状的,除菌后,不需要治疗,积极随访即可;重度萎缩,一般会伴随肠化或不典型增生,可参考下文肠化及不典型增生内容。
轻度肠化,完全型肠化,原则上同于单纯的萎缩性胃炎;不完全肠化,要至少每年一次胃镜+病理检查。
轻中度的不典型增生,一般都伴随有症状,需要根除幽门螺杆菌、改善生活习惯,对症治疗,6个月一次胃镜复查;重度不典型增生(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要立即评估进行手术或内镜下切除治疗,术后还要定期复查胃镜和幽门螺杆菌。
如何预防感染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可通过粪口途径、口口途径传播。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的粪便中存在幽门螺杆菌,如果污染水源,健康人饮用了含幽门螺杆菌的水,可以被传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的口腔中也可能存在细菌,一起吃饭、接吻、使用不洁餐具、母婴传播、唾液传播等都有可能传染幽门螺杆菌。特别是口对口喂小孩,极容易将幽门螺杆菌传染给小孩。
理论上,疫苗的预防效果最好,如乙肝疫苗,能有效预防乙肝。但是,目前幽门螺杆菌疫苗还在实验阶段,没有在临床上使用。可通过以下措施降低幽门螺杆菌感染率。
■少去不卫生的地方用餐,特别是路边摊,那里的餐具可能消毒不合格;
■进餐时使用公筷,不将食物嚼碎了喂小孩,餐具要定时消毒,高温可以杀灭幽门螺杆菌,用沸水煮沸10到15分钟即可;
■个人的生活用品一定要分开使用,不要共用牙刷、碗筷等;
■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少吃盐,饮食清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多锻炼身体,提高自身免疫力。
作者:许树长(同济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唐闻佳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