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横幅广告
  • 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吉林省各地市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及各地市之间有何差异?

作者:三青 时间:2023-05-19 阅读数:人阅读

 

一、吉林省各地市经济的基本特点

吉林省所处中国东北地区中部,与辽宁、内蒙相连,同时根据我国经济带的划分来看,吉林省处于中部经济带,在全国属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在我国的一九八〇年至一九九九年期间,吉林省的地市区域经济在全国范围内大体上还是较为落后的。一九七八年大包干责任制的发展与普及时,吉林省到了一九八二年才基本完成,在当时算是全国范围内最晚的省份。

到了二〇〇二年,在国家开始重新布局战略性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后,吉林省的地市区域经济才迎来了较好的经济发展,经济增速开始明显变快。尤其是在二零零五年后,国家先后曾三次下达了扩权强市的政策,政策总量累计达到了1000余项,此项举措为吉林省的地市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自主自强空间,工业化、城镇化呈现加快发展的趋势。纵观全局,吉林省的地市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总体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地市区域经济增长速度变快。吉林省内有很多地市区域,虽然每个地市区域之间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之间有着许多区别,然而自从“十一五”计划开展以来,大体上都在以较快的经济速度发展。除了一些本身环境和经济发展就较快的地市区域在稳步增长,一些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市也一样实现逐步增幅。利用当地的土地资源投入发展,以地市区域经济为主导的产业逐步形成。

2. 地市区域经济发展的命脉是资源型产业。纵观吉林省内多个地市的产业类目,多半是依靠当地的资源从而获得了发展,这些资源涉及面很广,其中主要有各式各样的矿产资源的采取以及农畜产品、粮食等农产品的使用,以及依靠当地适宜的生态环境资源和当地良好的生活资源从而取得稳定进步的生物制药业。

在一九八零年后,以粮食为主导产业的农产品加工开始形成,然而在当时,整个九十年代的农产品的加工行业仍处在初步发展的时期,对于采摘的鹿茸与人参等特产品进行最原始的初始加工制造,主要出口加工原料,以及海量的玉米原材料被加工制造成淀粉。然而最近十年以来,加工玉米原材料的产业开始达到了更高的阶段,慢慢变成了当地较为重要的产业。

各地市开始形成了以生物制药为首要平台,鹿茸与人参的原材料的加工为主体的初级产品的加工时期。同时各地市的矿泉水资源以及各种各样的矿产资源以及风能与电能资源竞相变成地市中的资源型产业。

到现在为止,大部分的地市都以当地自身资源为根本从而构造出产业的合理发展平台,该举措十分符合吉林省各地市的经济资源发展的情况。与其他省的地市相比,在缺少特殊政策优势的扶持下以及没有优越的区位优势的情况下,依靠当地自身的资源是工业化开始发展的最高效的方法。

3. 地市经济的区位效应更加显著。吉林省的地市区域经济水平与其他较为发达的沿海地区比较,吉林省大体上并没有较好的区位优势因素,然而单从国内其他地市的分布格局来看,由于区位经济因素所导致的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性慢慢开始出现。

关于吉林省地市区域的区位经济因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主要是区位经济与中心城市之间的距离,主要体现在大中心城市的影响辐射力;其次就是交通位置的优越性,在于重要的交通干线以及重要的交通节点,便于依靠有益的人流和物流优势。

根据主要原因来看,长春市作为区位经济的首要中心,在其方圆一小时的经济圈内出现了显著的产业辐射带动效应。根据次要原因来看,现在表现较为明显的除了公铁线上的地市区域以外,梅河口市的交通区位经济优势体现得尤为突出,而且其物流产业同样表现出良好的的发展趋势。

4. 经济强市格局初现风采。二零一零年前,吉林省地方财政收入超过10亿元的地市只有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直到二零一一年,数量增加至8个,而到了二零一二年,数量增加到13个。虽然地方级财政收入达到了10亿元还不能被称为强市,但这代表着吉林省这些地市拥有着良好的潜力。

由此可见,吉林省的地市经济正迎来高速发展时期,在地市的空间布局上做出调整与改进会使地市之间的产业结构发生新飞跃。通过不断努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相信各地市的经济潜力将会成为吉林省未来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吉林省各地市空间上的经济发展比较

(一)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

吉林省区域经济发展目前处在非平衡发展阶段,在省内区域明显有着经济局部集聚的表现。随着经济发展的推进,这种局面有所改善,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使得区域发展不平衡差异有减小的迹象。

二零一零年人均GDP最高的吉林市为52744元,最低的白城市仅为16279元,相差3.24倍;二零一四年人均GDP最高的长春市为70891元,白城市为30689元,两者相差2.31倍;二零一八年人均GDP最高的长春市为93396元,最低的四平市仅为29556元,两者相差1.99倍;

二零二零年人均GDP最高的长春市为79659元,最低的四平市为41489元,两者相差1.92倍。在空间格局上,吉林省各地市呈现出以中部凸起为主的空间格局,其东、西两部城镇群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显著低于中部城镇群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其中长春市与吉林市尤其突出,其数值分别为55.29%和8.6%,这两个地市的发展水平,显然高于全省平均值。

长春和吉林作为吉林省内两个最大的中心城市,长春的市区人口数为314.7万,吉林的市区人口数为178.9万,都均属特大城市范畴。其中长春与吉林两市的工业化与城镇化水平在全省之内也同样位于最高水平,由于长春与吉林两市的工业基础较为浑厚,交通发达且便利,城市与社区功能较省内其他各地市更加齐全,且综合实力较强,因此使得两个地市的经济发展成为吉林全省的经济增长核心,它们在吉林省的经济发展中担当了领头的作用。

另一个明显区域特征在于,吉林省内发展东高西低。位处于吉林省东部的通化、白山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略高于位处吉林省西部的松原市与白城市。该区域特征总体上与我国东高西低的整体的经济发展态势是相同的。

在省内众多地市中,有几个城市是属于明显的高资源地区,比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松原市、白山市以及通化市。然而通化市、白山市以及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虽然利用了长白山的区域资源进行发展,但近年来也一直受到长白山地区森林资源方面的限制,其中一些与森林相关的工业发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从而使得一些地市的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遏制。

但医药制造、长白山特产行业以及旅游业的发展迅速,则为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活力。松原市善于利用当地自身丰富的石油资源得以快速发展,反观辽源市的煤炭资源已然接近枯竭,四平市和白城市则没有任何可以开发且利用的资源地区,而且两市的经济规模较小,工业基础相较于其他各地市也较为薄弱,经济发展的动力不足。

(二)产业结构的空间差异

当第一产业产值在社会总产值中的占比如若能不断下降,第二、三产业占比不断上升,那么对于地市区域来讲,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就是在不断提高。第一产业通常表示农业,其中包括畜牧业、种植业、渔业以及林业等,而第二产业一般表示的是建筑业以及工业,关于第三产业通常表示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产业,一般也称为服务业。

“产业结构”是关于三次产业以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因此用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在衡量地市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上有着较强的解释力。在二零一零年,吉林省产业结构类型上大体分为“二三一”型,其中四平市和白城两市仍作为传统的“一三二”型,然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已然转型成为“三二一”的产业结构类型。

其中“一三二”格局和“一二三”格局通常对应的是“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二一三”格局和“二三一”格局往往代表的是“工业化阶段”,“三二一”格局通常对应的是“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偏离度是我们用来测度每个城市不同产业结构带来收益的一种工具,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一直存在一种不对称模式。

当这种不对称程度越高,劳动力和所对应的产值偏差就越大,产业结果的产出效益就会越低下,这种情况就会导致经济发展失调。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白山市和长春市以及吉林市的产业结构偏离系数较小,均低于0.3,产业产值结构与劳动力结构之间比较协调,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是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能够吸纳足够的劳动力所导致的。四平市、松原市以及白城市三市的产业结构偏离度较大,均高于0.5,这就说明其协调性较差,产业结构效益低下,就会导致经济发展落后。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

标签:
微信

三青

当你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就要去奋斗。如果缘分安排我们相遇,请不要让她擦肩而过。我们一起奋斗!

微信
阿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