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2019年天津GDP14104.28亿,名义负增长25%?
2020年春节前,国家统计局陆续公布了统一核算后的各省市自治区2019年的GDP数据。喜忧参半,北方省份大多数据下调,南方省份大多数据上涨。上海北京重庆广东等省市上调了数千亿不等,而下调最多的是山东的9000余亿元,和天津的5000余亿元。天津公布的数据是2019年GDP14104.28亿元,增长了4.8%。增长已经企稳,但GDP数据相当难看,调整后2018年天津GDP从18809.6亿元调整为13362.9亿元。要知道,2018年天津GDP在当时全国城市排行榜仅次于沪京深广渝,居第六位,而两三年前是排在重庆前面居于第五位。而2019年的数据,预计天津仅能排在全国第10位或11位。(武汉、苏州、南京数据未正式公布)。
(预计苏州2019数据为19300亿元,武汉17000亿元,南京14050亿元,长沙12075亿元,无锡12000亿元。)
看看,对天津来说形势何其严峻。天津不仅在四大直辖市中排名垫底,而且与老三重庆GDP差距近9500亿元,已经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即便和许多省会城市相比,也已经落后。天津面临着首次被挤出中国城市排名前十名的风险和窘境,而且这情况由于经济增速较低,未来几年难有改观!
那到底是为什么GDP被下调了这么多呢?我们来看看天津统计局的官方解释:“近年来,天津市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关停小散乱污企业,淘汰僵尸企业,全面解决“钢铁围城”、“园区围城”问题,坚决摒弃虚高的、不绿色的、结构不优的生产总值。不断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严肃查处惩治统计造假虚报案件,在四经普开展过程中,严格执法监督检查,夯实核算地区生产总值的基础数据,推动实实在在的高质量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以前数据有水分,现在挤了水,都是干货了。但还有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现在已经按照企业实际经营地原则去统计。相信2018年天津1.88万亿的GDP数据,也不可能是凭空捏造的,而且当时发布时是经过国家统计局审核的,但是当时还是按照企业注册地去统计的。但2019年统计和核算的数据是按照企业实际经营地去统计的,结果天津就被下调了近5000亿!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个在地统计对天津的影响是巨大的,在天津注册但不在天津经营办公的企业很多,而且创造了天津全市四分之一强的GDP!这不仅使人发问,为嘛天津注册的企业都跑去异地经营了呢?为嘛天津本地留不住人和企业了呢?为嘛天津现在就不行了以至于有人甚至呼吁取消其直辖市身份了呢?
这个事很复杂,一句两句也不是很容易说清楚的。简单来说,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离北京太近,被北京强烈虹吸。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天津的兴起是由于政治因素,朱棣迁都北京而设卫城,清末遗老遗少避祸和多国设租界而兴起,同时凭借自己优越的地理位置,在民国年间逐渐发展成了中国第二城。但在民国,北京不是首都!天津作为北方经济中心得以快速发展。建国后,北京重获都城地位,所有资源都向北京汇集,这是首都的定位决定的,天津自然需要配合服从!华北平原太小,120公里的距离容不下两座核心城市!纵观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也很难形成距离如此之近的两座齐头并进发展的辐射全国的顶级城市,即便广州也被后来者深圳一定程度压制和虹吸,必然天津的发展会被抑制。2008年京津城际开通,便捷了两个城市间的资源流动和人员交流,但天津人才外流的趋势在便捷交通的助力下日益明显。每周甚至每天在依靠城际通勤,家在天津,工作在北京的天津人和“新天津人”不计其数。市场经济中无论个人还是企业,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和北京充足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收入相比,天津都差了不止一个层次,无力抗衡;同时天津经济的引擎滨海新区由于优惠的税收政策,吸引了大量企业注册,但由于远离市场核心,很多企业都在以北京为主的异地办公,这在以前不是问题,税收肯定少不了,GDP也可以计入天津的数据。但在GDP以实际经营地核算以后,这部分数据就不属于天津了!可以看看北京GDP调增了近5000亿,而天津、河北的GDP同时大幅调降,说明华北地区的经济,北京是无可争议的核心和总部所在地。天津一直引以为豪的融资租赁行业,中国40%的企业都注册在天津滨海新区东疆港区,创造了全国一半以上的租赁资产,每年可以贡献上千亿的GDP,但在滨海新区实际办公的有几家?在天津办公的有几家?大部分在津注册的融资租赁企业都在北京办公了!再看看天津的54家上市公司又有多少是天津注册天津办公的?起码市值比较大几家如中远海控、中海油服、中科曙光、海油工程都是注册在天津而总部在其他区域,算不上纯正的天津本地企业。新挖来的360虽然把注册地迁移至天津,但总部仍位于北京,天津仅设置审核、客户等低端岗位。
二、缺乏经济腹地,无力抗衡强省会。曾经有全国主要城市经济辐射范围统计,北京的辐射范围涵盖东北沈阳以西,内蒙中西部,山西全境、河南郑州以北的广大范围,而天津呢,自己市域范围内的武清、蓟县没能保住,都是北京的辐射区域,仅对河北的沧州有较强的影响力,纳入了自己的辐射范围。在目前的环境下,可辐射影响的经济腹地是一个很重要的要素,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后劲和保证。以武汉、郑州、成都等为代表的强省会由于自己在省内超群的实力和辐射全省的范围,往往可以实现大踏步的发展。湖北、河南、四川,都是人口大省,最少的湖北也有近6000万户籍人口,河南四川都是近亿的人口规模,这些省的中心城市可以至少辐射全省范围,是全省人进城务工、定居的第一选择。现在这个时代,人口是一切发展的根本,是最重要的资源。而天津的辐射范围应该可以算是中国大城市里最小的一个了。别人的人口和地盘抢不来,自己的人口和地盘都快保不住了。
三、人口虚高,实际常住人口规模存疑,直接影响天津日常消费规模和第三产业的规模。天津对外号称户籍人口1081.63万人,常住人口超1500万人。但天津的很多与常住人口相关的地铁客运量、影院票房、线上线下消费等数据,都显示天津的排名大大落后于原来GDP的排名,反倒是与调减GDP后全国第十的排名比较相符,位于武汉、成都、南京、重庆、杭州等城市之后。这说明什么?不是年轻一拨的天津人不爱坐地铁,看不起电影,叫不起外卖,而是确实常住城市人口就这么大体量,作为消费主力的外来年轻流动人口较之京沪差距较大,导致消费规模、服务业产值总体较小;天津前些年的买房落蓝印户口以及最近的“海河英才”政策不能说对抢人没有效果,每年统计的“新天津人”二三十万的数据也是实实在在的,但这些新天津人有的是已经在津是工作常住多年,但一直没能落上户的,更多的则是在北京工作为了孩子教育而把户口落在天津的,前者其实算不得增量,后者虽然带动了天津房产销售,为天津带来了税收,但短时间内无法带来人气,长期来看也仅是带来一个上学的孩子和陪伴的家长,就业的主力仍旧不在天津,无法扩充城市的就业市场及规模。
四、城市布局限制。天津的老城区小是有目共睹的,主打的双城双核战略虽然避免了天津因摊大饼发展方式带来的大城市病,但同时也弱化了中心城区和滨海核心区的集聚效应,不利于城市服务业发展和人口集聚。同时滨海新区在教育、医疗、地铁等方面的城市配套水平远逊于中心城区,但又很难与中心城区共享,导致滨海新区的城市发展速度和配套水平发展欠佳,很难取得中心城区老天津人的青睐,中心城区和滨海核心区目前似乎还是两个独立的城市自我发展的节奏,没能体现出1+1>2的效果。设想一下,如果把当时投在于家堡的那几千亿资金投在中心城区,那天津中心城区现在的城市规模、人口规模,肯定要好于现在的发展水平。但是港口在滨海,这似乎是没办法解决的问题,但双核布局确实影响了天津的城市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
五、经济转型过晚,大型企业倒闭,国有经济比重高,船大难掉头。前几条都是客观因素为主,很多都是天津自己控制不了的,最后一条则归到自己身上。天津这几年发展慢了,到底是主观的原因为主还是客观的原因为主呢?我觉得,即便是产业结构偏重偏旧等主观原因,其实也有其当时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也有天津身处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地理环境综合导致的结果。中国从北到南,就是从偏国有(计划)经济向偏民营(市场经济)逐渐过渡的趋势。天津身处北方,作为曾经的国家老工业基地和门类齐全的传统工业城市,在改革开放初期是不可能抛弃已有的传统产业去刻意培育当时不知为何物的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和鼓励扶持老百姓创业的,而天津的工人阶级们在当时思维下也是不可能辞去已有铁饭碗去创业干买卖做生意的。江浙福建地区民营经济发达,则更多的是当时没有矿、没有厂、没有地被逼无奈生计所迫的选择。同样的,近几年天房、天物、渤钢等大型地方国企陆续爆雷也是同样的原因。曾经天津物产依靠国企身份和银行信贷支持,依靠大宗贸易产生的巨额销售收入跻身世界五百强,外强中干,跑冒滴漏严重,如果是制造业创造出上千亿的产值,那得带来多少就业人口和上下游配套产业?能增加多少城市的繁荣程度?这几年渤钢、物产都不行了,原有的贸易模式也干不了,天房也不新拿地了,影响了天津多少GDP?现在北方经济普遍面临转型问题,过去越光鲜的,现在越困难。从东三省到山西、河北以至于山东,都面临着转型的问题,天津也难以独善其身。(北京虽然也是北方,但首都光环加深,不能一概而论。)很多人都说天津不行是市民小富即安的性格导致的。我觉得小富即安是很多大城市原住民身上的普遍共性,绝对不是天津自己独有的。最后,天津是直辖市,位于全国城市的最高层级,起到首都护城河的作用,经济发展绝对不是最重要的工作,你懂的,不再赘述。
未来路在何方?
现实已然如此,下一步该怎么办?是就此沉沦还是奋起直追?即便不甘沉沦又能怎么奋起直追呢?
笔者作为天津土著,也总是在在思考。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天津还是要有所作为,有所改变。
思想上要抛弃“直辖市光环”,接受现状。第六也好第十也罢,天津还是天津。但天津的市民和官员应该抛却直辖市的优越感和光环,放低姿态,要接受天津已不再领跑其他城市的现状,这样才能摆正位置,解放思想。
清醒认识自己,底子还在,优势尚存。现在国家已经不再以GDP论英雄,过去官员们的政绩观,现在已不再适用。虽然GDP调降了5000亿,但天津的一般财政预算收入还是在全国各城市名列前茅的。2018年三大主税收入2692亿,仅次于北上广深和苏州,列全国第六位。天津也是少数几个财政转移支付为负,即可以支援全国财政的城市,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一个城市有了钱才可以修路架桥,招揽人才,提升民生水平,才会有人愿意来。天津的教育医疗还是全国领先的,也是天津未来招揽人才的最大资本和杀手锏。天津港虽不很景气,但仍是北方的核心大港,华北西北最近的出海口,这是天津最重要的竞争优势之一。
刀刃向内,不破不立。人最难的是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城市也一样,天津目前已经或主动或被动走出了原来的“舒适区”,低端产业不搞了,提升GDP但破坏环境的不搞了,坐家里开票就能带来巨额GDP的贸融也不搞,市属国企能混改的全部混改,也不谋求国资控股权了。打破公务员铁饭碗,改为聘用制,激发政府公务人员的积极性和服务意识都是很好的做法。虽然听起来像卖家产,铁饭碗也打破了,但真真正正带来了鲶鱼效应,否则,是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久生存的,也无法与其他经济发达地区竞争的。只有向自己开刀,才能更长久的生存,更好更快地发展!
不谋求高大全,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天津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他不可能走北京、上海的路子,他成不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心城市”,需要探索出自己的定位和发展路径。也许苏州、杭州的发展路径可供天津借鉴。苏杭坐落富庶江南,自古经济发达,这点是天津不具备的条件。但苏州、杭州能在受到上海巨大辐射影响下发展到今天的程度,靠的绝不仅仅是一个苏州中新工业园和一个阿里巴巴。差异定位,错位发展,在上海的影响下,苏州杭州活出了自己的存在感。苏州工业园和阿里巴巴不是原因,而是这片土壤培育出来的结果。也许北方的民富程度永远无法和江浙相比,但对城市的发展理念和经营理念仍是值得天津借鉴的。
经得住喧嚣,耐得住寂寞。祝愿天津早日走出困境,步入前进的快车道!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