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赚了724亿元,这家公司是怎么做到的?
关于平安的新经营模式、险资举牌和未来的万能险管理,马明哲和团队是这样回答的......
/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王博 编辑|米娜
3月23日下午,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集团”,股票代号:香港证券交易所2318,上海证券交易所601318)召开了2016年度财报发布会,其董事长兼CEO马明哲和平安各主要业务部门高管参加了发布会。
在会上,马明哲在回答《中国企业家》杂志社采访提问时表示:“平安用了30年的时间,其实都在做好一件事,就是完善平安的经营模式:围绕一个客户、提供多种产品、一站式服务。我经常和平安的同事们说的一句话是:30年磨一剑。作为一家综合金融经营模式的公司,最终目的是需要让一个客户在多个产品中得到更加极致的服务。那么,这需要平安旗下的十到二十个单位或者部门同时为一个客户服务,这体现在客户体验端比较简单,但是后台却很复杂。平安用了30年的时间,一块块砖,一个个流程去打造这种模式。”
随着年报的相继披露,传统金融巨头利润相对其他行业仍一枝独秀。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全年,平安集团营业收入达人民币7745亿元,同比增长11.7%;净利润为人民币724亿元,同比增长1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人民币623.94亿元,同比增长15.1%;公司总资产约人民币5.5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7%。在2016年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国内金融行业呈下行趋势的背景下,平安的财报还是比较亮眼的。
财报中还显示,2016年平安集团个人业务实现利润人民币408.29亿元,同比增长29.5%,占集团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的65.4%。
另外,在平安集团的2016年年报中,还增加了新的纬度和方法来解读公司,首次披露了平安的客户规模、客均合同、客均利润的相关数据,并认为这是衡量零售企业价值和发展潜力的核心指标。截至2016年末,平安的个人客户数达到1.31亿,较2016年初增长20.1%;客均合同数达到2.21个;客均利润从人民币289.07元增至人民币311.51元。
“这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公司的透明度。平安希望这种深入浅出的方法,让专业投资者看得更加深入,也希望一些通才的投资者和一般的投资者也很容易简单的了解到平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看到平安的价值。”马明哲说。
对于平安战略带来的价值增长,马明哲表示,对于从事零售行业,也包括金融的零售行业公司,判断其现有价值和未来增长空间,通常人们最关注三点——客户规模、客均合同、客均利润。平安作为个人金融生活服务提供商,其价值正是体现在这三个指标的持续快速的增长上。
运营新模式
平安近年来一直在打造围绕一个客户、提供多种产品、一站式服务的经营模式,如今已初见成效。其实,金融集团面对市场风险和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一直在近两年来进行资产配比调整和多元化战略。那么,平安如何保证这种运营模式在整个集团内部管理、运营上落地,而不单单只是表面体现在生态圈中的股权配比中?对于《中国企业家》杂志的问题,马明哲谈到:“这种模式平安已经运行了超过30年。当一个客户在平安购买了多种产品后,客户的忠诚度会提高,但是对平安的挑战也越来越大。比如,一个客户购买了平安的保险、信托、银行、证券,一个产品的服务不好,就会对其它的业务造成不良影响。所以这对客户服务的标准化和要求特别高。如平安这几年开始公布的NPS,平安这几年线上线下,能够接触到客户的单位,每一个接触点都有一个监测指标。让前端的客户服务和售后流程上更加高效。”他说。
马明哲认为要实现这种运营模式,最关键的三点是制度、流程和文化。制度不难,制定出来就可以了。流程复杂点,但是也可攻克。最难的就是文化,这其中包括合作精神。“这套模式是需要耐心,以及硬的制度、流程和软的文化形成合力的。这是平安的核心竞争力。”他说。
平安的制度与文化确实与国内其它金融集团有着很大区别。平安集团的创建之初,最底层架构就是国际化的,来源于摩根大通和表肯锡。而文化离不开人,马明哲一直善于识人。在外籍高管中经常流行一的句话是:“如果想来中国金融业发展,建议你去平安。”早在2014年,马明哲就表示平安的前百名高管中,有近六成是外籍。近几年,平安旗下发展迅速的互联网金融平台陆金所的CEO计葵生就是一个美国人,但却是个中国通,普通话比中国人还标准。
平安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明哲
早在1995年平安就开始着手与国际接轨的工作。 1996年12月,以张子欣为代表的麦肯锡成员走进平安起,到1997年,平安从国际知名保险公司引进了30多名培训讲师,总精算师斯蒂芬·迈尔曾经是美国林肯金融集团的高级副总裁,原来的首席财务官和总经理汤美娟则是来自安达信最年轻的高级合伙人……前后共有50多位外籍专业人才进入平安的管理层。对于请外脑,马明哲的论断是:“河上有桥,何必再去摸着石头过河?”
马明哲曾表示:“回顾30年的发展历程,平安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一年上一个台阶的进步,’杰出的团队、清晰的战略’是我们的秘诀。简单地说,平安的战略可以概括为‘一个定位、两个聚焦、四个生态服务’”。“一个定位”即平安的战略定位为“国际领先的个人金融生活服务提供商”。平安集团聚焦的是中产阶层为主的目标客户群,并开拓这一客群的零售市场、个人消费市场、个人金融服务市场。而而个人零售是相对稳定的业务,其需求受经济周期和市场波动的影响最小。“两个聚焦”即平安聚焦于大金融资产和大医疗健康两大产业。“四个生态服务”即平安坚持从人的需求出发,围绕“医、食、住、行”中与金融相关的领域提供服务。
而关于两个聚焦,大金融资产和大医疗健康,平安已经从资本和业务层面与互联网融合。
万能险和险资举牌
2016年的平安财报显示其万能险的保费收入规模占比为928.6亿元,仅次于分红险,现在保监会加大了对万能险的监管力加大,未来平安会如何管理和规划万能险业务?
对于《中国企业家》杂志提出的这个问题,平安集团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官李源祥是这样回答的:“关于万能险这个问题,我记得在2017年2月22日的时候,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了一个新闻发布会,黄洪副主席在回答记者的问题的时候,专门就提到平安的万能险久期是超过11年的。言下之意,其实平安的万能险完全符合’保险姓保’这个理念。平安是第一家引进万能险的公司,从2004年到现在,经营万能险已经有13年的时间了。而平安的万能险是一个长期聚焦的产品,无论是死亡保障、疾病保障,或者是意外保障是我们各种险种里面处于比较高的水平的。平安未来会继续按照过去以往的方式和方针去经营我们符合’保险姓保’理念的万能险业务。
而对于一行三会都在关注的近两年保险公司疯狂举牌二级市场的现象,中国平安集团总经理任汇川也对此进行了解释:“平安在负债端产品结构健康,万能险的久期本身是比较长的,整个平安寿险保单的久期也是比较长的。这些长负债久期使得我们在做投资的时候能够有穿越周期的可能性和准备。在投资端,平安更多的是配合负债端的久期,以及它所需要的投资的回报率。总体来讲,我们还会要抓住整个利率变化的趋势和中国资产大类的变化的趋势。因为比如说利率变化趋势就是说当在降息周期里,我们可能会提前配置一些好的固定收益的产品,包括我们像利率债,一些好的资管计划、信托计划等。第二个,如果在升息周期的时候,比如说这次我们的现金有一点多,那是因为我们在做一些准备。在整个决定投资组合的结果里面,所谓战略资产配置,就是SA起到了80%以上的作用,所以平安非常注重大类资产配置。第二个,平安还是会按照中国经济发展的形势去自上而下的做顶层设计,去做一些行业区分的设计。在未来除了我们做好固定收益类资产配置之外,也会看一些跟国家经济建设直接相关的,比如说基础设施的PPP模式,跟“一带一路”相关的重点建设项目,我们也会积极参与进去。最后一点,还是一个风险底线的问题,我们是非常注意保险资金投资的整个风险的管控的,这里面除了像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操作风险之外,我们也会非常注意这里面的风险集中度。”
扫描图中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中国商界木兰年会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