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横幅广告
  • 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王均豪:三兄弟分股权,几个亿的股权,15分钟就分好了

作者:三青 时间:2023-05-15 阅读数:人阅读

 

王均金

(均瑶集团董事长)

王均金,男,1969年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1989年在湖南做生意。1991年起担任温州天龙包机实业有限公司经理;1993年担任温州天龙包机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1994年担任温州均瑶天龙包机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1995年担任均瑶集团副总裁和均瑶集团航空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2002年担任均瑶集团副董事长、总裁。2004年成为均瑶集团董事长。

20年前,温州商人王氏三兄弟"胆大包天",开通了长沙至温州的包机航线,成为中国民营包机先行者。多年来,三兄弟合力创办的均瑶集团纵横航空、乳业、地产、文化等多个领域,在6年前虽面临重大转折:38岁的企业领衔创始人、掌舵者王均瑶,因病英年早逝,二弟王均金、三弟王均豪从习惯隐身于大哥光环之后的左臂右膀,渐渐走到前台成为新的掌舵者,带领均瑶集团不断朝着现代化、规模化和国际化发展。均瑶集团的发展之路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道德精神在国内家族企业传承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和巨大的影响力。

王均豪

兄弟情谊,打造百年老店

王氏三兄弟出生在温州苍南县大渔镇鱼岙村的一个普通渔民家庭,老大王均瑶,老二王均金,老三王均豪。虽家境困难,坚强的父亲用他羸弱的身躯支起全家生活重担的同时,从小就教他们“兄弟团结一条心,稻草变黄金”、“ 做人要常摸摸胸口,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做事业,要一个好汉三个帮,多交朋友”等一些最为朴素的做人哲理。正是这些朴素、温和的家庭教育,造就了日后王家三兄弟非凡的成就和辉煌的均瑶集团。

王均瑶

由于早期家底薄,王均瑶和王均金初中辍学就去了附近的农民城龙港打工养家,老三王均豪则留在村里读书。一天,二哥王均金去看还在读书的王均豪,将自己身上仅有的一毛钱给了王均豪,王均豪提议一人吃一个5分钱的馒头,可王均金硬是塞给王均豪一个馒头和一碗5分钱的豆浆,理由是他正在读书,需要营养。王均豪拿着思考了很久,他无心再吃。一毛钱的早餐,尽显兄弟情,也深深地印在王均豪的心里。正是这样的兄弟情,一直是王均豪前进的动力。

1985年,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王家三兄弟开始自主创业,王均豪把这段时间称为“第一阶段”,也是资金原始积累的时期。不过,真正令三兄弟声名大噪的还是1991年的包机事件。

  “很多人都对我们包飞机的事情记忆深刻,其实当时有这个想法真的是误打误撞。”王均豪腼腆一笑。

当年王家三兄弟成立温州天龙包机有限公司,成为中国民营包机先行者,其背后的故事其实多少有些心酸。“当时我们在长沙打拼,一到过年就犯愁,因为买不到回家的火车票呀。后来同乡们开玩笑建议大哥包个飞机回家,就这样,我们算是正式进入航空领域。其实在我们老家,做生意讲究个铺路架桥,没想到这个传统思想成了我们成功的催化剂。”

  不仅仅是包飞机,三兄弟开始涉猎的领域越来越广。当时关注的都是"衣食住行"行业,比如出租车、宾馆、餐饮等,发展显得有些盲目。王均豪把这段发展时期称为“第二阶段”。

接下来路该怎么走?看着周围许多老乡都选择停滞不前,三兄弟却开始思考:"企业究竟应不应该继续扩展下去,如何扩展?"1999年他们决定搬到上海,“来上海的目的就是为了转型。我们要做一个真正的品牌企业,起码在有生之年能看到它发展壮大。”

到上海以后,均瑶集团的管理越来越规范,企业也越走越顺,但兄弟三人的谋变想法却一天都没有停止过。在创业之初,三兄弟的目的很简单,为了改善物质生活。但是随着赚的钱越来越多,三兄弟感觉“够花一辈子了”,他们开始超越物质层面,追求精神价值,想做一个品牌。1992年,三兄弟有了打造百年老店的最初设想。

但不幸的是,2004年11月7日,王均瑶因病英年早逝,王均金、王均豪兄弟承受了有生以来最大、最沉重的打击。王均豪忆及大哥去世的那段时间,曾经感到特别困惑,创业的激情仿佛一夜之间消失了,当时甚至想把集团收缩到仅剩上海这栋楼。不过,他记得伟人列宁曾说过一句话,纪念历史最好的方法,就是将过去未完成的,现在正在做的,以及将来要做的事做得更好。

2004年11月18日,均瑶集团新董事会成立,二哥王均金作为集团董事长第一次公开亮相。而王均豪作为副董事长除了负责集团的战略管理外,还主要负责乳业板块、置业板块以及其他集团重大投资项目的战略管理和目标管理。

2005年,均瑶集团正式提出宏伟目标——建立卓越的国际化的现代服务业百年老店。建百年老店的目的已经不是赚钱,而是完成三兄弟一辈子的共同梦想。

  王均豪说:“我一想到百年老店,就热血沸腾,就觉得辛苦根本不算什么。这是三兄弟共同的梦想,也是均瑶集团的最终目标。

如今,王均豪与二哥王均金自比“两个和尚抬水吃”,优势互补,带领均瑶集团这艘大船稳健前进。不管是原来的“铁三角”还是现在的“双剑合璧”,均瑶的管理层绝少爆出不和,令业界称奇,王均豪的解释是“这是兄弟同心的全情演绎”。

传统文化,经营家族企业

均瑶集团副董事长王均豪认为,均瑶集团最重要的支撑力量其实是家族文化,这是企业战略文化中很重要的一个元素。

王均豪的父亲是个渔民,虽然没什么文化,但他有一句话成为家训,对三个儿子影响深远:"做人要摸摸胸口这一巴掌地方,看看对得起对不起自己的良心。"王均豪说:"我们三兄弟合力打拼了20多年,深深感觉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民营企业传承中,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句老话说得没错我们企业能发展到今天,我三兄弟从无二心,只有一个目标,希望这个企业有生之年还在。”

  王均豪透露:均瑶集团时至今日,股权结构一直非常稳定,“当初我们三兄弟分股权时,几个亿的股权,只花15分钟时间就分完了。大家都不太在乎股权多少。因为我们早已经超越了物质追求的层面。我对自己有一份自信:即使企业经营遇到风浪,我有可能会变成一无所有。如果从零开始,上海的人均收入10万元,我相信凭我的能力年收入能够达到15万元,过上中上的水平,这就是我的物质追求。股权再给我多一点又怎么,分股权时我只说了一句话,给我1%都可以,但咱们三兄弟谁也不要超过51%控股,三个人两个说了算,因为三个臭皮匠抵一个诸葛亮。所以大的决策我们在股东会里面,三兄弟遇到分歧时,必须其中两个人说了算,这已经形成一个制度,也是我们能发展到今天的很重要的因素。”

王均豪认为作为民营企业的老板,应该提前有培养接班人的意识,在儿孙辈里,早就应该培养两个以上作选择,别在一棵树上吊死。接班人不一定非要儿子孙子,女儿能行照样也可以上,还可以外聘职业经理人来管理,只要家族保证对企业的控股权就行了。任人唯亲肯定是家族企业容易犯的毛病,但如果把制度建立好了,往往会比五百强企业的寿命更长。这在西方早有数据证明。国际上有个统计:一代传给第二代成功率是30%,第二代传给第三代成功率是15%。”

对于企业接班人问题他同时提出“眼下中国大量民营企业都面临接班的问题,希望社会能给民企的财富传承创造一个好的舆论环境。其中首要一点就是不要给富二代太大压力,希望社会有包容心;其次,中国传统文化还有个常用词——败家子,对于传承失败的富二代,不要指责他是败家子,不要形成人身攻击,周围人不要以有色眼光看待他;其三,富二代传承成功了,社会普遍有种心态是认为他(她)靠的是出身好,他们做好了,没有一种成就感,其实能够进入30%的传承成功阵容,已经很优秀了。”

王均豪认为,在家族企业建设与接班问题上,第一代要把心态调整好,然后还需要考虑建立家族委员会的制度:“董事会的产生必须由家族委员会决定,家族委员会要拥有企业的控股权。未来社会的离婚率可能会越来越高,有一个制度必须建立:谁离婚,可以,离异的配偶可以享有家族委员会成员同等的生活待遇,但股权不能带走,还得留在家族委员会里,以确保家族对企业的控股权。”

  也许,这些原则将成为均瑶集团中王氏家族委员会建设的核心理念。

除了以家族文化作为支撑外,王氏兄弟更把传统的文化思想用于企业管理的每一处细节上,均瑶集团的发展理念是做久、做强、做大,做任何事都留有余地,这种境界也与他多年追求中国儒释道传统文化的思想与路径相关。

王均豪喜欢读书看报,自诩为杂家。头脑灵活的他,似乎天生对知识精华有着快速吸收的能力,并结合实践化为已用。

这些年我看了很多儒家和道家文化的书籍,有一天突然悟到:如果把儒家的中庸与道家的无为思想对应起来,变成行为方式,对人生很有好处,后来我引进西方管理学的量化标准,凡事尽力做到七八十分,其他二三十分让它无为而治。

“悟到后,一开始我还不太自信,我就到实践中去应用。比如我对女儿进行家庭教育也这样,女儿上小学第一天我就对她说,班级有40名同学,你首先要力争做到第19名,这不难吧,经营企业是51%控股,第19名就相当于掌握了控股权;最好的状态是十名左右,不用努力地想着考100分。虽然没叫她考,但她后来无意中多次考出了满分,我对她说这才是真正的100分,这就是无为。”

他把中庸与无为思想用于企业管理的每一处细节上,包括贷款融资时,一定不要做无法控制、力所难及的事。早在90年代初,王均豪到上海交大上EMBA时,当时西方的管理学教科书强调上市公司以股东利益最大化,我结合公司的经验实践提出反对意见。

我认为让顾客、员工、股东、社会平衡满意的,才是好企业,2009年金融危机就是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的恶果,因为很多CEO也是股东之一,造成一些百年金融企业倒闭。西方理论一定要结合中国特色,西方的发展有些理论是对的,但有些太片面。”

纵横商海多年,王均豪把中国当前的商道分为三类:一是买卖,一是经商,一是生意。从经商角度可能一下子会成功,来一下官商勾结,一夜暴富或负债的案例也不少,他追求的目标是做一个合格的生意人。

王氏兄弟充分体现着在家族企业传承中“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句老话的价值和意义,他们以情的力量,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运用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下一代子女教育、接班人培养等问题中去,又引入现代管理知识和方法,以建立百年老店为目标,带领均瑶集团走在通往成功的路上。

商务合作 广告投放+小编微信:Lgxw0577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

标签:
微信

三青

当你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就要去奋斗。如果缘分安排我们相遇,请不要让她擦肩而过。我们一起奋斗!

微信
阿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