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证族”的冬天来了吗?
经济导报记者 戚晨
“考个证就能挣钱,当初考的时候可没想到。”在研究生阶段就通过了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济南大学生王茜在毕业后,并没有从事与财会相关工作,但因为有“证”在手,家里的亲戚帮忙把她的注会证“挂”在一家会计师事务所,结果“挂证费”甚至一度比她的本职工资都高。
像王茜一样的“挂证族”不在少数。由于我国的执业资格实行单位注册,相关单位要想取得资质,必须有相当数量的注册人员。这样就导致有些考取了执业资格证的人员,不从事相应的工作,只是把自己的执业资格证给需要的单位注册,单位给一定的报酬,但本人并不在这个单位工作,俗称“挂证”。
围绕着“挂证”这种畸形的市场需求,已经形成了一个灰色产业,虽然近年来相关部委加大对“挂证”机构和人员的清理整顿力度,“挂证族”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但资格证书挂靠背后的利益链条始终没有彻底斩断。
“人证分离”已成常态
“没有建造师就开不了建筑公司,但我们又不可能‘养’这么多员工,这就逼着我们选择‘挂证’这种模式。”济南鑫泰建筑安装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刘东告诉经济导报记者,公司要想投标拿到承包工程,需配备相应数量的一级建造师,但公司不可能实际雇佣这么多一级建造师。因此,他们只能和中介公司或者一些有证的个人签协议,他们的人事关系不用转过来,只需将证挂在公司,由企业向“挂证”人支付报酬。
刘东透露,“挂证”的费用很可观,一般的价码是一级注册建造师每月在5000元左右,这意味着一年下来即使不坐班,也可以轻松拿到数万元的年薪。
刘东承认,这种行为已经成为了建筑行业公开的秘密了。“企业要通过资格审验、项目投标等要求,也为了节省人力成本,只能选择‘挂证’,从而也出现了‘干活的没有证,有证的不干活’这种人证分离的现象。”
21日,经济导报记者上网搜索“挂靠”等关键词,在搜索中有不少专门提供中介服务的网站,比如“XX挂靠网”,在58同城、赶集网等平台也可以搜索到“挂证”服务等个人和中介信息。
企业需要的资质不同,也导致各行各业的职业证书都出现了“挂证”现象。在调查中,经济导报记者发现,“证件挂靠”已形成了一条完整链条,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违法违规,但谁也不捅破这层窗户纸,按照自己的利益自行其是。除了建筑行业外,在食品药品领域,执业药师缺口较大,导致“挂证”现象突出。环保领域“挂证”较多的是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此外注册消防工程师已成为“挂证”热点。
存在“信息孤岛”
让“挂证族”感到寒意的是,自今年1月1日起全国社保联网,届时社会保险费将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作弊”操作很难,这被认为是终结证书挂靠的终极利器。与此同时,一场由7部门联合组织的对“挂证”等违法违规行为的专项整治正在撒网。
面对如此重拳整治,一位从事“挂证”中介服务多年的中间商却显得“不紧不慢”。“目前市场上尤其是建筑类企业对证书的需求依然很大,有很多企业要证,有很多人愿意挂证,还有很多人在忙着考证。”这位中间商带有侥幸心理,他认为查出来的是少数,大部分人都没被查到,“挂证”行业不可能一夜之间倾覆,只能是向更为隐蔽的方向发展,而且甘愿冒险的“挂证族”也将获得更多报酬。
2018年11月,住建部会同人社部、工信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铁路局、民航局等部门共同印发《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挂证”等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整治的通知》,采用社保比对、人事档案核查等有效手段打击工程建设领域的“挂证”行为。查处后的违规人员和单位列入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向社会公布,且3年之内不得再申请注册。
“也有不少同行认为社保联网也只是社保部门与税务部门共享数据,对于持证人到底是否在挂证单位实际工作,这个调查取证有难度。”刘东认为,“挂证”之所有市场,有几个原因:一是利益驱动;二是在企业开办、年检、投标等环节上不少部门设置了过高的权重或条件,一些不具备人员条件的企业为取得资质寻找具有职业资格的人员只能通过挂靠的方式取得资格;第三就是取得职业资格的人员数量难以满足行业发展需要,人才储备不足。
中国新经济发展研究院金融学院副院长何英盛认为,目前国内商业市场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造成“挂证”违法成本较低。虽然相关部门重拳整治,但是因为部门之间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存在“信息孤岛”,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现、查处挂证违法行为,但必定有不少“漏网之鱼”。
净化市场还需长效机制
“已有建造师证书且纯粹为了‘挂证’赚年薪的人,一定要清楚项目风险大,而且现在实行的是项目终身负责制,‘挂证’务必谨慎,一旦发生事故,项目经理可能面临刑罚。不要图小利而失去个人未来。”刘东认为,要想净化“挂证”市场,首先要从持证个人“下手”,通过警示以及相关法规政策让他们明白“挂证”的后果,自然不敢轻易将资格证交到企业手中。
违法成本低、处罚力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挂证”行为在市场上大行其道。何英盛认为,目前现行法律对“挂证”行为仅仅是严令禁止,并没有明确相应的处罚措施。从相关部委的处理结果来看,通常也只是对少数违规者吊销注册执业证书、撤销注册等行政处罚,对整个灰色市场形不成有效震慑。
20日,人社部表示,对“挂证”行为绝不手软。将按照国务院要求,深化职业资格改革,积极支持和配合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以更严厉的手段,更大的力度整治“挂证”行为,不断营造职业资格健康发展良好环境。
据了解,在全国社保联网后,监管部门可以通过社保系统查询企业在职人员,并与资质要求比对,使相关企业有资质的人员处于动态监控中,企业作弊的难度大大增加,“人证分离”的现象将会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作为从业者,刘东认为,我国当前专业人才不济导致资质租借的现实,下一步应该从人才供给方面提供更完善的程序,让人才能“用得起”“可以用”,这才能在根本上有效防止企业租借资质。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