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永发布《2022年中国海外投资概览》
中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1,465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0.9%;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168.5亿美元,同比增长2.8%,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209.7亿美元,同比增长3.3%[1]。
► 中企宣布的海外并购总额仅为287.4亿美元,创历史新低,同比下降52%,且大额交易大幅减少;宣布的交易数量为507宗,同比减少6%,部分地区和行业交易数量录得上涨,交易活跃度较去年有所回升[2]。
从行业角度,按交易金额计,前三大热门行业为TMT*,医疗与生命科学以及房地产、酒店与建造行业,占总额比例达55%,其中医疗与生命科学行业占比进一步提升至15%,创历史新高;按交易数量计,前三大热门行业为TMT、先进制造与运输以及医疗与生命科学,占总量的一半。本年度亮点为采矿与金属业并购金额及数量逆势双增长,同比分别增加33%和111%,为本年交易金额唯一录得增长的行业。
从区域来看,亚洲仍最受欢迎,尽管占比较去年有所下降,但交易金额与数量仍位列第一。按金额计,最受中企欢迎的十大目的地中,有四个录得逆势增长,分别是日本、澳大利亚、法国和阿根廷;按数量计,除北美洲和非洲大幅下降外,其他大洲交易数量均录得上涨,交易活跃度有所回升。
► 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2,530.7亿美元,同比下降2.1%[1]。
安永中国海外投资业务部全球主管周昭媚表示:
2022年世界经济经历了诸多挑战,地缘冲突升级导致许多国家出现能源短缺、高通货膨胀等问题,中国经济也出现下行压力,消费、进出口等经济指标呈现走弱趋势。展望2023年,据IMF最新预测[3],全球经济增长率将降至2.9%,低于 2022年的3.4%,且大多数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率将进一步下降,发达国家降幅较明显。而中国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经济有望率先稳步回升,跨境投资热度也有望回暖,但短期内,中企在海外投资仍需关注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地缘政治风险和较高的宏观经济风险。
一、对外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基本保持稳定,部分行业对外投资增长较快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1,465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0.9%;其中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168.5亿美元,同比增长2.8%。部分行业对外投资增长较快,投向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以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投资,分别同比增长19.5%、17.4%以及5.8%。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209.7亿美元,同比增长3.3%,占同期总额的17.9%,主要投向东盟国家、巴基斯坦、阿联酋、塞尔维亚和孟加拉国等[1]。
二、海外并购:全年海外并购金额创历史新低,但部分地区和行业交易活跃度有所回升
2022年,中企宣布的海外并购总额为287.4亿美元,同比下降52%,创历史新低,一方面受全球经济及中国疫情政策影响,中企海外并购继续保持审慎,另一方面未披露金额的交易占比也有所上升,对交易金额统计有所影响;2022年中企宣布的海外并购交易数量为507宗,同比减少6%,部分地区和行业交易数量录得上涨,交易活跃度较去年有所回升。
1. 行业分析
按交易金额计,前三大热门行业为TMT,医疗与生命科学以及房地产、酒店与建造行业,占总额比例达55%;采矿与金属业为本年唯一交易金额录得增长的行业,同比增加33%,达35.2亿美元,主要集中在锂矿开采、金矿运营等;此外,医疗与生命科学行业并购占比进一步提升至15%,创历史新高。
按交易数量计,前三大热门行业为TMT、先进制造与运输以及医疗与生命科学,占总量的一半。多个行业均录得同比增长,交易活跃度有所回升,其中采矿与金属业同比增幅最大,达111%,房地产、酒店与建造业(38%),先进制造与运输业(20%)以及消费品(17%)等行业也录得不同程度的增长。
各行业的区域分布特点明显,部分行业区域集中度高,如医疗与生命科学行业交易额的75%集中在北美洲,消费品行业则主要集中在亚洲(64%)和大洋洲(32%),电力与公用事业则80%的交易额集中在亚洲,同比大幅增加87%,主要投资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或相关产业链的细分行业,体现出亚洲国家日益增长的绿色能源转型需求。此外,先进制造与运输业在整体下降53%的情况下,在北美洲和欧洲分别录得178%和43%的增长,主要分布在交通基础设施、汽车及零部件和化学品等细分行业。
2. 区域分析
三、对外承包工程:对外承包工程项目稳步发展,助力多国经济发展
2022年,中企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2,530.7亿美元,同比下降2.1%,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新签合同额1,296.2亿美元,同比下降3%,占同期总额的51.2%[1]。2022年尽管面临众多挑战,中企海外新签项目仍硕果累累,如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签下了沙特未来新城隧道和沙特麦地那隧道项目,以及坦桑尼亚中央线标准轨铁路项目等,在能源和电力项目领域中标阿根廷国家天然气管道项目、安哥拉输变电项目、乌兹别克斯坦最大风电单体项目以及沙特光伏电站项目等,其他还包括沙特社会住房等重大项目[5]。
2022年,中企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1,549.9亿美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成营业额849.4亿美元,同比下降5%,占同期总额的54.8%[1]。2022年,中国承包工程服务商克服了重重困难确保了一批标志性项目落地,如:东盟第一条高速铁路试验运行,柬埔寨第一条高速公路正式通车,南亚地区首条水下隧道(孟加拉国卡纳普里河底隧道)项目南线隧道竣工,克罗地亚佩列沙茨大桥通车,喀麦隆首条中国标准建设高速公路通车和卡塔尔世界杯主体育场项目顺利交付等[5]。这些项目的完工落地不仅展现了中国企业在承包工程领域的技术及竞争优势,也切实拉动了多国的经济发展并惠及了当地民众。中国承包工程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在国际工程市场取得相对竞争优势,根据《工程新闻记录》发布的最新国际承包商排名,2022年有7家中国企业进入前二十强,较2021年增加一家,而前250家国际承包商中则有79家中国企业入围,占比超三成[6]。展望2023年,全球经济仍将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基础设施项目有望带动投资为各国经济发展注入动力,期待中国建造继续拓展全球市场,并在智能数字化、低碳绿色化领域深入实践,打造更多标杆项目。
注:
[1] 资料来源:中国商务部
[2] 资料来源:Refinitiv、Mergermarket,包括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中国台湾的对外并购交易,数据包括已宣布但尚未完成的交易,于2022年1月4日下载;安永分析
[3] 资料来源:《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23年1月
[4] 注:东盟五国为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越南
[5] 资料来源:公开信息整理
[6] 资料来源:美国《工程新闻记录》(Engineering News Record,ENR)杂志发布的2022年度“250家国际承包商”榜单,2022年8月;安永分析
本文是为提供一般信息的用途所撰写,并非旨在成为可依赖的会计、税务、法律或其他专业意见。请向您的顾问获取具体意见。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