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昉:老龄化第二个转折点将至,会带来哪些影响?
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公布。数据显示,与2010年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
对于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作为长期研究人口问题的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蔡昉近日在发表演讲时表示,2010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到达峰值,形成老龄化的第一个人口转折点,与之伴随的是我国经济遭遇了供给侧冲击,但当时需求因素保障了经济潜在增长率的实现。而接下来,在2025年之前,中国会出现总人口峰值,这是老龄化的第二个转折点。他指出,总人口峰值下的老龄化将通过三个效应抑制消费。
对于如何促进人口均衡发展,蔡昉说,这需要破解一个世纪性的难题,即靠什么提高生育率。不能指望生育率的实质性回升,但是,优化生育政策特别是加快推进自主生育仍然是有意义的。
蔡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
老龄化的第二个转折点或于2025年到来
我们已经看到,2010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到达峰值,形成老龄化的第一个人口转折点。接下来,不会超过2025年,中国又会出现总人口峰值,也就是老龄化的第二个转折点。
▲图1 分年龄劳动收入与消费支出
如何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需要破解一个世纪性的难题,即靠什么提高生育率。图2中蓝色的曲线代表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总和生育率水平,有的国家和地区仍然高达3-4甚至6-7的水平,也有的国家和地区已经在2-1的更替水平之下,甚至还有少量在1以下的。但是联合国进行的生育意愿调查显示,无论在哪类国家和地区,询问的结果都认为生两个孩子最好。也就是说,人们实际生孩子的数量与其生育意愿是不一致的。
▲图2 各国生育率水平与2.1的更替水平
汗牛充栋的文献表明,生育率下降的趋势几乎是不可逆的。近期《柳叶刀》的一篇文章指出,妇女受教育程度和避孕手段的可得性,可以解释80%生育率下降的原因。这两个方面都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因此客观上既不会逆转,主观上也不应该逆其道而行之。因此,我们只能在剩下的20%因素当中想办法。最近有研究表示,因受到环境污染、生存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人的生育能力也大幅下降。由此来看,能够阻止生育率下降的办法似乎已经所剩无几。另外,大家都对最近央行几位年轻人写的工作论文比较关注,我也看到这篇论文引用了一篇多年前《自然》杂志上的文章。该文章表示,当一个国家的人类发展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HDI)达到足够高的水平时,生育率又会上升。
总的来说,我们不能指望生育率的实质性回升。但是,优化生育政策,特别是加快推进自主生育仍然是有意义的,因为我们的目标不是回到很高的总和生育率水平,而是追求尽可能向2-1这个更替水平以及生育意愿水平靠近。最紧迫的问题就是努力在降低孩子的生育、养育和教育成本方面,推出真金白银和精准到位的硬措施。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学会跟老龄化共舞,通过完善终身学习、反劳动力市场歧视、提高劳动参与率、建立更普惠的养老保险制度等,收获老年人口红利。
监制:李晓云
编辑:孙惠
校对:周佳苗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