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嗅觉经济”时代,人们更爱东方味道?百年前,上海“花露水” 已是国民香氛
提及香,现代人大多会想到西方的香水、香氛。事实上,中国香文化历史悠久,丰富多彩。最近,随着纪录片《惟有香如故》的热播,中国香开始被更多人关注。
那么,你知道历史上中国香文化是如何发展的吗?古人熏香有何讲究?新时代,中国香又有哪些新的变化与发展?
亘古而来的传统
早在远古时期,先民们就开始了对香味的利用,用燔木祭天和用艾草驱虫是当时人们的普遍习惯。
而我国最早关于熏香的文字记录出现在商周时期。据《周礼》记载:“以莽草熏之,凡庶虫之事。”“莽草”为西周时期盛行的一种香草作物,点燃之后会散发一种清香。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佩香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成为一种礼仪,例如,在晚辈拜见长辈时,佩香囊就是必不可少的。品种丰富的芳香植物被用于熏香、辟秽、驱虫、养生等目的。并开发出熏烧、佩戴、熏浴、饮服等多种方式。
汉朝时,丝绸之路的开拓极大丰富了我国的香料资源,丁香、安息香、龙涎香、乳香等后世常见的香料均在此时从海外进入中国。制香技艺也进一步提升,在香品中出现了“和香”,这可以看作最早的“调香”,宫廷中的“调香师”根据阴阳五行和中医学调配香方。
到了隋唐时期,佛教的传入加深了香与佛的融合。这一时期,域外香料的大量输入,制香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城市中出现了许多专门经营香材、香料的商人和香行。
宋朝是传统香文化的“高峰”,宋徽宗对制香十分热爱。据《癸辛杂识外集》记载:“宣和时常造香于睿思东阁,南渡后如其法制之,所谓东阁云头香也……”他在宫中专门设立了“造香阁”亲自研究制香,仅《陈氏香谱》就记载了他研发的三个香方。
《听琴图》局部 故宫博物院 藏
宋人的生活可谓处处留香。香的使用也逐渐从皇宫内院、文人士大夫阶层扩展到普通百姓。“起来洗面更焚香,粥罢东窗未肯光”,讲的就是人们早起洗脸时也要点香。另外,在南宋的市集酒馆喝酒,还有专门的“香婆”照看香炉。
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关于香的典籍,如周嘉胄所撰的《香乘》。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也记载了许多制香方法,其中包括了现存最早的关于线香的制作方法。此时,行香、熏香已完全深入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
周嘉胄所撰的《香乘》
尽管晚清以后,传统香文化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阻碍,但到了近代,“双妹”“金鸡”等国货品牌也在制香领域做出了探索。
作家叶广芩曾在小说《梦也何曾到谢桥》中写道:“谢娘身上有股好闻的胰子味儿,跟我母亲身上的‘双妹’牌花露水绝不相同。”在这里,“花露水”指的是以花露油为主体制成的香氛。当时,“花露水”可谓是红极一时的国民香氛。
氤氲中的风雅
古人焚香、熏香很有讲究,不仅诞生了许多精巧的香熏器物,也十分看重用香的时机与场合。
历史上第一款专业香炉出现在汉朝,被称之为博山炉,这种熏香器皿也被誉为“香炉之祖”。博山炉的外形以古人幻想中的仙境为基础,外部形似小山,内部排布数量不一的孔洞,纹饰多样,常雕刻奇珍异兽、仙人流云、树木花草等。
错金铜博山炉, 1968年出土于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
人们在设计博山炉时,经常会额外设计一个储水的小圆盘。于是,焚香之时,香气随着镂空的孔洞向天空中飘散,再向小圆盘中注入热水,此时整个博山炉就形同山水环绕的仙境一般。
汉朝时,还流行一种被称为“香熏球”的小型熏笼,用来为衣服、被褥熏香。这种“香熏球”内部结构精妙,装置有环形的活动轴承,无论外力如何运动都不会使得内部燃烧的香料失去平衡。
到了宋朝,由于文人阶层多追求雅致素净,熏香方法有了新的迭代,“隔火熏香”盛行。“隔火熏香”指的是不直接对香料燃烧,而是在炭火与香料之间增加了云母片或银叶片,这样做不仅大大减少了燃烧所带来的烟雾,也使得香味更加浓郁。
随着新熏香方法“隔火熏香”的流传,熏香器物也随之改变。宋朝的熏香器物种类大幅度增加,出现了香炉、香盛(盒)、香盘、香匙、香箸、香壶(瓶)、香罂等。
宋代鎏金莲花宝子银香炉
在这之后,逐渐形成了熏香三事:主要使用香炉、香盒、香瓶作为固定熏香器物,并且搭配上香箸与香匙作为辅助。
这一时期,文人读书宴庆时要焚香,闲居时也有烧香的习惯,这被称为“燕居焚香”。许多南宋诗人都写到燕居焚香的生活趣味,例如,陆游《初夏》写道:“床有蒲团坐负墙,室无童子自烧香。”讲的是自己点香的经历。
古装影视剧中的焚香场面
另外,焚香待客也是当时文人喜爱的社交方式。陆游《闲中偶题》“客来拈起清谈麈,且破西窗半篆香”,许棐《题常宣仲草堂》“客来无可款,石炉添水沉”,都描述了文化雅士在香气中闲坐畅谈的情境。
古人还将品香与品茶联系起来。在明代文震亨编写的《长物志》中就有“香茗”一节,记载了明人焚香伴饮的六种情趣:谈玄悟道时,能提神醒脑;晨钟暮鼓时,可舒抑解郁;吟诗困倦时,可去困解乏;儿女情长时,有助于享受温情;雨天闭门时,能解慰寂寥;宿醉熬夜后,能使身轻舒爽,润肺甘喉。
重新崛起的东方香
近年来,“新中式”浪潮叠加“嗅觉经济”的快速增长,“东方香”开始重新走入大众的视野。一众国产香氛品牌逐渐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香氛之路,也征服了不少消费者。
现阶段,许多新兴的国产香氛品牌都尝试与中国传统香文化进行连接,从而引发情感共鸣。
例如,Aromag的“松烟黛墨”将徽墨与焚香融入香氛,鎏婳书的“定州公库印香”“鹅梨帐中香”取自古时典故,南柯记的“空山”“瑟瑟”等名称借用古诗词的意象等。
不过,想要真正打响品牌,国产香氛品牌不仅需要对中国传统香文化做更加深入的探寻,也需要在香味创作和香氛供应链上有所突破。
目前,现代香料的种类主要分为天然萃取和化工合成两种。天然香料的萃取成本高,过程繁杂,而合成香料的工艺复杂,需要高水平人才和专业技术作为支撑。但我国的香氛产业总体集中度低,在技术、配方、资本、人才等方面仍有差距。
因此,国产香氛更要保持独立性和原创性,持续加强研发投入和人才培养,建立属于自己的供应链,继续从传统香文化中汲取养料,将香味的“东方气韵”打磨得更加深入人心。
栏目主编:龚丹韵 题图来源:图虫 图片编辑:苏唯
来源:作者:肖雅文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