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 到 南 炼
四月中旬的南炼,阳光普照,树木青绿。
道路上随处可见工作状态的运油车,数不清的烟囱与铁塔指向蓝天,铁路一直从厂区内延伸向远方。而户外作业的人,抬头便是静静矗立的长江四桥。
这些,都是独属于南炼人的意象。
几十年的时光如流水,生活缓缓向前。今天、上个月和上一年,似乎没什么不同。
而南炼的春天,那得往前数二十多年。
1958年,南京炼油厂在栖霞山下成立。
1965年,2岁的老张彼时还是“小小张”。跟随父母南下,懵懵懂懂地在这里定居下来。从最初的荒地建起,到了九十年代这里已是一方如火如荼的工业宝地。
从炼油厂幼儿园、小学、中学,一路进入南炼,然后遇见同为南炼人的另一半。这曾是大多数南炼石油子弟共同的人生轨迹。
亦惠存了几代人的青春。
1984年底,南炼三村交工,连带途安大酒店对面70年代的房子,是那个年代的“Dream House"。
六七十平的住宅楼,家家户户通暖气,邻里都很熟悉。再加上离单位近,生活配套也很丰富。
一住就是半辈子的老张戏称:“那里曾经是‘天堂’。”
早晨7:30,工人们按时迎着晨光骑上自行车,浩浩荡荡进入厂区。 从生活区进厂区,至少有七八个门。
如果从高出往下望,便能看到一派生机勃勃。
那时的生活也没那么“卷”,傍晚17:00便早早结伴下班。
家家户户都做饭,一起长大的小孩在楼房前的空地嬉戏。
“这是最平凡的一天啊,你也想念吗,不追不赶慢慢走回家……”后来听歌里唱,恍惚间又浮现起那几年。
人和人的距离很近,生活热气腾腾。
单位福利好,时不时就发新鲜鲫鱼、鳊鱼、猪腿,一筐一筐的水果,各种副食品……不过南炼小孩,最爱的是三伏天的冷饮券
。
爸妈下班顺带捎回来奶油冰棍儿、赤豆汤、绿豆汤,或者自己拿着瓶子去热水站装可乐……
这些都成了记忆里夏天的标志。
那时的夏天似乎比现在炎热得多,但也热闹得多。
冬天被爸妈带着上浴室洗澡,夏天的周末可以和小伙伴一起游泳。
体育场、电影院、老菜场,时不时缠着爸妈去炼油厂吃砂锅,周末的固定活动是去炼油厂公园喂鱼……
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称得上南炼人的“故土”。
哦对了
——
炼油厂小学前面的大麒麟,应该没有人没合过影吧?
总有些东西,在时光里渐渐改变。
比如,这里越来越少的年轻人。
新鲜的血液总要去看更大的世界
留下老一辈的南炼人,慢吞吞地守着旧日。
以前的炼油厂小学、初中、高中,合并又扩建,成了现在的炼油厂小学。
不过,大麒麟和紫藤萝
都还在。
菜场从灰色的水泥楼, 搬到了现在宽敞的新址。
入口处的童子鸡
,是不少人的心头好。
重要的是,你爱的八八酷
也还在。
自老板娘20岁那年从姐姐手上接手,算起来拢共开了二十多年。
98年客人爱喝的雪泡,现在成了“隐藏菜单”。
现在的八八酷,有别于外面的“网红奶茶”,仍然秉持着老味道。
来喝奶茶的大多是周边的居民,以及周末回南炼生活区的年轻人。
早上十点半慢悠悠地开门,晚上八九点关门。不知不觉,八八酷成了南炼“情怀”的一部分。
成了情怀的,还有同样开了二十多年的罗家早点和万顺烤鸭
。
都是老南炼人的味觉依托。
长大后才发现,几乎承载了几代石油子弟的童年及青春的南炼生活区,好像也没记忆里那么大。
泳池关停,浴室关停。
骑个自行车,不消多久就能晃完。
可也是长大后才明白,小时候想离开的,长大后都成了深爱……
摄影 / 周董
商务 / 怀俐 (微信号:H13337716453)原创文章,欢迎转发,谢绝转载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