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尹振涛:金融科技可以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可得性、可行性、可控性大学生证件照毁容,比P图更可怕的是盖章,心疼之余也忍不住大笑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李愿 青岛报道
日前,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腾讯安全联合主办的“金融服务新市民,如何克服风控难关”研讨会在青岛召开,这也是“共建金融风控科技”系列闭门研讨会第二站。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科技研究室主任尹振涛在线出席会议,并做了“银行助力新市民金融服务的理解、痛点与策略”为主题的演讲。
今年3月,银保监会、央行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提出,银行保险机构要针对新市民在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的金融需求,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完善金融服务,高质量扩大金融供给,提升金融服务的均等性和便利度。
“新市民并不是一个多么新的概念,早在2006年青岛就将外来务工人员称之为新市民,金融机构、科技公司也为包括白领等新市民群体提供了金融服务。”尹振涛表示,和以往相比,此次新市民的“新”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更加突出普惠金融的属性;更加强调对就业、创业的支持;更加强调金融服务的配套功能;更加贯彻ESG实践理念。
所谓“普惠属性”,尹振涛解释称,以信用卡为例,以前商业银行都会给白领发卡,这些服务更多是金融机构的商业性行为,但从《通知》中可以看到,除了商业可持续的重要性以外,还有非常重要的普惠,即服务要广,还不能成本太高。
“《通知》规划第一段就提到新市民金融服务是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要举措,这就意味着金融机构在服务新市民时,很重要的一点是有一点公益或者是企业社会责任这种属性。”尹振涛认为。
更强调对创业就业的支持方面,尹振涛介绍称,以前金融机构服务新市民群体更多侧重信贷领域,特别是消费类消费信贷等产品,《通知》则显示,消费信贷只是一部分,而且特别谈到了对创业、就业的支持作用。
对于金融服务新市民的难点、痛点,尹振涛认为,主要在五个方面:新市民金融服务无法完整套用传统的银行信贷风控标准和流程;金融机构传统的激励机制和内部考核不利于新市民服务的深入;为新市民服务配套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参差不齐;“以租为主、兼顾购房”是新市民住房金融需求的主要特点;针对新市民的养老金融、健康金融及教育金融等方面的金融产品存在缺口。
同时,尹振涛还提出了解决金融服务新市民难点、痛点的五点策略:聚集重点行业和领域,助力新市民“稳就业”;加强产品创新,解决好现有金融供给与新市民需求之间的不匹配问题;加大住房金融支持力度,帮助新市民实现“住有所居”;加大新市民养老金融支持,帮助新市民实现“老有所养”;加快数字金融发展,破除新市民地域变化带来的融资难题。
如何助力新市民“稳就业”,尹振涛解释,服务新市民不完全是针对零售客户,也可以较大程度上去支持路边滩、小饭馆等,这些群体能带动一家几口人或者亲戚老乡等的就业问题,“将服务领域和视角放大一点,还可以服务于重点行业和领域,这个重点行业可能就是小型、微型企业行业。”
如何加强产品创新,尹振涛认为,商业银行需要在增信方式创新方面进一步思考,增加信用贷款占比也是监管考核等重要内容;还要增强信用信息共享,扩大抵押物、质押物新标准的方式和方法,创新抵押、质押贷款模式,比如扩大供应链金融、产权贷款融资等这些都是可行的方式。
尹振涛提出,在金融服务新市民时有多个方面一定要重视:一是住房金融支持,传统意义上银行对新市民的住房信贷支持是重要内容,但是未来更多可能是围绕保障性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进行服务;二是养老金融服务,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包括商业银行、保险机构需要重点思考,如何围绕新市民养老等进行投入;三是数字金融发展,一方面是银行自身加强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是加强与金融科技合作,来突破新市民金融服务的痛点。
“科技投入成本很高,并且需要长期的投入,并不是所有的银行都具备自主研发能力,可以通过联盟、合作,一部分通过外包服务,另外一部分通过合作的方式,实现数字化转型是一种可行的路径。”尹振涛表示,这个过程当中要发挥“鲶鱼效应”,也就是金融机构与科技公司相互促进的过程,在科技服务于金融机构的过程当中,科技不断迭代,解决包括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等方面的欠缺,使之更加合规;金融机构在合作过程当中,能够实现更快、更好的数字化转型。
在金融机构服务新市民方面,尹振涛认为,金融科技可以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可行性和可控性。
可得性主要是获客,特别是场景中的获客方式,商业银行面临多方面的竞争,面对3亿新市民群体,如何抢到蛋糕,金融科技的作用非常重要,至少可以让你发现哪些是你的客户。
可行性,主要是围绕没有征信的小白用户,如何能够给他做合理的风控以及风控之后的授信额度和贷后管理,在合规安全的情况下提供服务,可能需要科技手段的支持。同时,只有科技的手段才能降低金融服务的成本。
可控性,银行最重要的就是风控,在扩大一个新用户是,一定要做好风控,把好风控关,科技实力可以突出优势和特点。从目前金融科技的应用来看,以替代数据为支撑的大数据风控仍然是金融机构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新技术工具。
尹振涛最后还分享了其对金融科技回归本源的理解。有人提出金融科技回归本源,就是金融做金融、科技做科技,尹振涛认为这个理解是错误的。在他看来,科技的本源就是底层要赋能金融、服务于金融,只做科技的事情则无法实现这个功能,二者必须要融合发展,“科技的本源是服务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