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横幅广告
  • 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国土空间规划 | 武汉市典型社区改造规划

作者:三青 时间:2023-05-03 阅读数:人阅读

 

引言

近期,复旦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上海空间规划设计研究院、《城乡规划》杂志社联合举办题为《从“蓝图”到实践——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与治理创新升级》(点击标题,了解概况)的研讨活动,通过分析国土空间规划、智慧城市建设、可持续生态发展的优秀案例,探讨国土空间规划与治理的思路和方法。

本次线上学术交流活动得到了来自全国7大区域、14家省市规划院的积极参与。相关文章将在接下来的1个月内陆续发布,本文为该系列第5篇内容。

研讨活动参与单位:武汉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孙鸿洁 王紫 黄泽柳 王静)

正文

城镇老旧社区改造是重大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对推进城市更新和开发建设方式转型、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宏观背景下,近年来,国家及地方政府对城镇老旧社区改造越来越重视。

武汉市多年来不断尝试并推动各种形式的社区改造,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推动城市品质提升和城市转型发展,特别是2018年以来,社区更新改造思路更具人文关怀和可落地性。

▲武汉晴川阁铁门关

武汉市规划设计公司长期服务于武汉政府和市场,致力于城市功能区建设、城市更新和社区改造等规划工作,为地方政府编制了多个社区规划,积极探索武汉市社区改造模式,先后获得多个国家、省、市城乡规划编制奖项。本文以典型社区江岸区六合社区、青山区通达社区、硚口区荣东社区改造为例进行简要介绍。

1、武汉市典型老旧社区类型

武汉位于中国中部、长江与汉水交汇处,由汉口、武昌、汉口三镇构成。清末汉口开埠后,汉口成为近代最早的工商业城市之一,沿长江建成有英、俄、法、德、日五国租界区。

▲武汉江汉关

建国后,武汉成为“一五”、“二五”时期国家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在武昌打造了“武钢”、“武船”等一批响当当的“武”字头企业品牌。改革开放初期,武汉市政府恢复汉口汉正街中断了数十年的自由商贸传统,重新开放小商品市场,引领“对内搞活”内陆发展模式。之后,武汉市逐步经历市场经济转型、经济全球化时期等阶段,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武汉城市发展的漫长历程,形成武汉市老旧社区的三种典型类型:一是位于原租界区内的老旧社区,二是作为建国初重工业企业的配套住宅区的老旧社区,三是改革开放后,按照市场化改造方式逐步拆旧建新形成的老旧社区。江岸区六合社区、青山区通达社区、硚口区荣东社区即代表了上述三种典型社区类型。

图1 六合、通达、荣东社区区位图

老旧社区一般都存在配套设施不足、环境质量差等共性问题,不同时期形成的老旧社区,因其迥异的社区文化、人口结构、建筑形态和景观面貌,也面临各不相同的特性问题。从社区建设历史切入,抓住社区文化特点,动员社区居民参与,有针对性地编制改造规划,并落实到具体实施工程,是社区改造成功的基础。

2、汉口早晨——江岸六合社区改造

2.1区位及现状

六合社区位于汉口滨江、原日租界区内。本次六合社区规划范围北至山海关路,西抵中山大道,用地面积6.6公顷。该社区居住人群以汉口原居民为主,是沿袭老汉口居住生活方式的典型社区,拥有细腻的城市空间肌理、特色历史街巷及日式建筑风貌等资源。

随着城市建设的持续推进,社区周边高楼林立、开发密集,社区内部环境品质日趋恶化,传统空间风貌及原居民生活存在被侵蚀的现象。

图2 六合社区范围图

2.2规划构思

整合挖掘滨江旅游资源,串联两江四岸,助力长江主轴建设,打造文化旅游新亮点;延续传统文化特征,着力改善民生,将六合社区打造成为“浸入式新市井生活体验地”,主打“买菜过早”的独特汉味休闲生活区,打造江岸区新的体验式旅游目的地。

图3 六合社区区域功能分析图

以“人”为本,通过24小时全天候深度调研,采取大数据与厚数据结合的分析方法,开展详细的社区诊断。从而挖掘禀赋特征、剖析现状问题,以“问题导向、针灸微改”为思路,提出“软性节点规划”等创新理念和小规模、渐进式的改造模式。并从建筑外立面整治、内环境提升、老化设施更新、街道功能提升与公共空间优化等方面开展规划设计。

图4 六合社区区域功能分析图

2.3主要内容

六合社区改造规划综合规划、交通、建筑、景观、运营五个专业工种,通过多学科全链式设计统筹,形成从项目立项、策划运营、规划设计到落地实施的一体化成果内容。

规划最终形成四大落地实施改造工程

市政设施改造&环境提升工程:引入海绵城市概念,增设污水收集管道、改造道路雨水边沟,紧挨菜场增设新型绿色垃圾处理站,提出安全、卫生、环保的市政环境提升措施。

建筑立面整治&内部卫生工程:根据历史建筑、特色风貌建筑、一般民居和特色店铺四类提出不同的改造标准和策略;制定统一的建筑内部卫生整治标准,在保护传统业态的同时,提升店铺的卫生与环境质量。

图5 六合社区特色风貌建筑立面改造示意图

图6 六合社区汉味商铺改造示意图

道路功能提升&空间激活工程:提升3条道路功能,对路权重新分配,设立分时段智能倒桩,解决拥堵及乱停车问题,利用原有消极空间营造4处广场活动节点与2条线性口袋公园。

图7 六合社区陈怀民路道路空间激活示意图

市场功能升级&品牌引入工程:保留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网红商铺业态,对不符合片区特征的业态进行局部清除、提档升级,并引入盒马鲜生等创新业态,激发片区活力。

2.4规划特色

一是“留住记忆、延续文脉”,尊重典型的汉派市井文化和原居民生活方式。规划既重视物质空间治理,又注重社区文化基因的塑形。通过街道铺装、市井摊贩、汉味老店的精细设计,整合宜人尺度的历史街巷空间,传承并提升市井生活方式,营造“当下的、接地气”的社区文化。

图8 六合社区山海关路网红老字号“过早”街示意图

图9 六合社区中山大道陈怀民路路口示意图

二是“设计主导、思维转型”,践行设计总承包式社区治理的设计师思维方式、方法转型。从宏大叙事的口号式向人本关怀的实施式规划思维转变;从传统推倒重建一刀切式的“精英主义”向兼顾社区内多种利益群体的“多元包容主义”的规划思维转变。从传统单一向大数据、厚数据与深入观察调研相结合的规划分析方法转变;从单一学科向多学科、多专业深入融合的设计方法转变。

三是“共同规划、共享共治”,充分发挥了街道作为社会治理基层单位的能动性。以街道居民为参与主体,以街道办事处为组织主体,缔造共同工作坊。听取各方意见,梳理各类人群需求,找到精准治理的发力点,共同规划社区方案。创新社区规划组织模式,促进基层高水平治理。

四是“最少成本、最小干扰、最优效果”,推行可复制、可推广的实施模式。以“问题导向、针灸微改”为思路,提出小规模、渐进式的改造模式,精准制定改造方案,精确盘整实施工程量,以较少投资,循序渐进,从局部改造扩展到整体形象提升,创造示范性的老旧街区更新模式。

2.5实施情况

2019年3月,六合社区全面启动实施工程,现陈怀民路路面改造已改造完成,部分历史建筑修缮完毕,功能和业态正在逐步优化,片区面貌焕新,对武汉市基层社会治理和武汉特色社区微改造项目起到示范作用。该规划获得2019年度国家优秀城乡规划二等奖(公示中)。

3、大院新生——青山通达社区

3.1区位及现状

通达社区位于武昌青山区冶金街,涉及2个居住小区,用地范围约8.2公顷,是由武钢和一冶于90年代初为解决工人集中住宿而建设的典型工厂大院,富有工人文化特色。

目前,社区面貌老、人口老的“双老”问题突出,大院里工友和邻里氛围日益淡化。同时,存在服务缺失、设施破旧、出行不便等问题,是社会治理的薄弱环节。

图10 通达社区范围图

3.2规划构思

规划采取“多源数据、多层面诉求、新技术融合”的精细化调研方法,获取兼有广度与深度的调研资料。在此基础上,围绕通达社区“老旧、老龄、老大院”的核心特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解决痛点难点,提升幸福感。

以“保障基础民生、提升生活品质、追求人文关怀”为原则,引导社区小规模、渐进式发展。最终妆点新形象、赋予新活力、镶嵌新文化,将通达社区塑造成为追忆厂区年代生活的改造焕新社区。

图11 通达社区改造效果图

3.3主要内容

唤醒年代记忆、实现文化再兴。深度挖掘大院红钢文化,活化唤醒工人生活氛围,重塑有“故事” 的大院。“回味年代的趣”:改造现有危房,打造大院主题的“社区食堂”和讲述年代记忆的“工友故事馆”;改造提升现有场地,打造“冶金四景”。“塑造臻美的宅”:提取工人文化基因和年代建筑特征,提出建筑风貌指引,重塑具有年代韵味的整体建筑风貌,延续社区历史空间肌理。

图12 通达社区“大院故事”设计意向图

针对居民需求,疏通社区经脉。围绕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排水和出行问题,打造更“通达”的社区。“打通堵塞的管”:清理维护社区排水管网,重点针对底商餐饮加装隔油设施;加强底商管理,从源头上控制堵塞问题。“拆掉内部的墙”:拆除社区3个独立片区之间的围墙、路障,构建贯通的内部路网,塑造宜人的景观场地,加强社区的邻里联系。

图13 通达社区道路贯穿设计示意图

多元活动策划、促进邻里共享。围绕社区“红钢”特色,策划“工人艺术节”、“钢铁故事会”等品牌文化大事件及节事活动,引导居民自发成立社区志愿组织,吸引居民广泛参与。

全方位管控、精细化指引。提出“建筑整治改造”、“道路交通优化”、“公服设施完善”、“公共空间营造”、“市政设施升级”等全方位综合工程实施指引。通过“先民生后提升”的分步实施模式,全面提升社区居住环境品质和文化内涵。

图14 通达社区改造工程分步实施意向图

3.4规划特色

一是深挖特质、彰显社区文化。针对社区人群特征,深度挖掘社区文化特质,通过场地塑造、标识设计和活动策划等方式,植入主题功能、再现年代场景。在促进社区凝聚和邻里共荣的同时,实现文化基因传承和特色品牌塑造。

二是乐龄颐养、关怀老年人群。充分尊重退养老人意愿,兼顾其精细化生活服务需求和工人文化精神追求。通过“复刻乐龄空间、精准乐龄服务、焕新乐龄环境、丰富乐龄活动”等适老化微改造,营造乐龄颐养的安居社区。

三是特性与共性兼顾、设计与实施对接。以“利于民生改善,利于特色彰显,利于实施操作”为原则,构建“亮点设计+实施工程”的双重内容体系。针对社区特性症结进行精细化设计,围绕老旧社区共性问题提出全方位建设指引。

四是构建共规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创新社区规划组织模式,为基层治理赋能。充分吸纳街道、社区、居民代表,搭建社区参与式治理平台。将规划设计、建设实施和社会治理无缝对接;共同发现社区需求,实现精准治理。

图15 通达社区改造工程分步实施意向图

4、市井生活——荣东社区

4.1区位及现状

硚口是老汉口的起源,见证了汉口市井生活故事。荣东社区位于硚口区武胜路与利济北路交汇处,曾是武昌、汉阳达到汉口的第一站,紧邻“文化武胜里”特色街区、“汉正老街”亮点片区。

荣东社区占地面积约3.6公顷,上世纪60-90年代陆续建成多层住宅26栋,形成高密度、高容积率的居住社区,现有居民1600户。

社区邻近汉正街,受汉口商业氛围浸润,社区内外自发聚集了大量螃蟹、渔具店铺,远近闻名。随着时间推移,社区基础设施陈旧、设备老化、公共空间杂乱,社区管理难,居民生活亦不便。

图15 荣东社区范围图

4.2规划构思

根据硚口区政府要求,武胜里片区将通过对历史遗脉的再溯,原生态邻里生活的品质提升,从民生、民俗、民趣三方面打造“文化武胜里”。

本次规划充分利用荣东社区区位优势,结合“文化武胜里”整体规划,以全面解决居民生活困难为出发点,建设畅通、活力、智能,以“渔街”为亮点的社区,打造硚口片区的“老旧社区改造名片”。

图16 荣东社区改造总平面图

4.3主要内容

基础设施更新惠民生:以安全、实用为原则,对社区内强、弱电线缆进行入地改造、预留5G接口,引入海绵城市概念进行雨污分流,更新供水管网、重新启用社区水泵房,迁改老旧天然气管网等。

空间环境改造添活力:以舒适、美观为原则,优化道路走向、改造行道铺装,充分保留利用原有树木、优化小区绿化布局、拓展公共活动空间,修缮建筑屋面、立面、楼道等公共部位,改善居住品质,提升社区形象。

图17 荣东社区景观改造对比示意图

公共设备升级智慧化:以便捷、实用为原则,对社区内部路灯、视频监控、车辆道闸、广播及门禁系统、垃圾分类设施、晾晒设施、运动休闲器材、导视标牌等公共设备进行统一升级改造,方便居民日常生活,便于社区进行维护管理。

4.5规划特色

一是延续特色,打造多元混合社区。依托社区现有业态布局对社区进行动静分区,静区拆除违章及废弃建筑,增设综合活动场地,并升级改造现有场地,营造舒适生活氛围;动区利用现有渔具底商业态,通过对行道铺装、标识、路灯、店招等精细化定制设计,延续并提升商业体验。

图18 荣东社区动静分区示意图

二是内外兼修,美观与实用并重。直面实施难度最大的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问题,改造地下管网,解决社区居民最实际的用水、用电、用气困难,让 “看不见”的地下工程支撑社区运行。针对新冠疫情期间暴露出的管理问题,搭建数字管理平台,完善升级社区门禁等硬件设施,建设智慧社区。

结合道路恢复工程,重新规划社区内部车行流线,改造部分车行道为人行空间。在不降低原有停车位数的情况下,增设慢行景观步道,老人、幼儿出行更安心。

三是三方联动,共规共治共建共享。搭建以建设方、代建方为主体的管理平台,社区、街道构成的参与平台,测绘、检测、设计等协同服务的设计平台。三方互动,充分了解社区所需,及时调整,确定合理的改造方针策略。

4.5实施情况

今年12月,荣东社区示范区域开始施工,预计明年7月全部完工。

参考文献

[1] 周岚,施嘉泓,崔曙平,等.新时代大国空间治理的构想——刍议中国新型城镇化区域协调发展路径[J]. 城市规划,2018,42(1):20-25,34.

[2] 崔功豪.城市问题就是区域问题——中国城市规划区域观的确立和发展[J].城市规划学 刊,2010(1):24-28.

[3] 任以胜,陆林,朱道才.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下的行政边界研究框架[J].经济地理,2019,39(3):29-36,47.

[4] 曹小曙,徐建斌.中国省际边界区县域经济格局及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J].地理学 报,2018,73(6):1065-1075.

部分图片选自公共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可联系删除。

文章来源“上海空间规划设计研究院”官网:注重文化重塑,强化落地实施 --记武汉市典型社区改造规划

http//:http://m.shspdi.com

依托复旦综合学科优势

聚焦空间规划重点问题

面向国家规划转型需求

构建国际前沿科技智库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国土空间规划前沿资讯

微信号 : spd1905

邮箱:spd@fudandesign.com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

标签:
微信

三青

当你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就要去奋斗。如果缘分安排我们相遇,请不要让她擦肩而过。我们一起奋斗!

微信
阿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