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训」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如何摧毁印尼汽车产业
为什么汽车产业如此重要?汽车产业向来都是一个国家的支柱产业,其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大的产业特点就决定了它的地位。汽车产业也是最能体现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产业,那么,如果在关键节点错过了汽车产业的发展会怎么样呢。1997年前后印度尼西亚在经济上取得了高速的发展,但是其对制造业并没有给予充足的支持,反而是服务业对经济发展贡献得更多,这也为后来印度尼西亚的汽车行业的发展留下祸根。
一、印尼汽车产业的发展
1.经济条件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国民经济的发展。印尼是个资源大国,既享受了资源带来的经济发展,也深受国际能源价格涨跌的折磨,在经历了第二次石油危机后,印尼政府开始大幅度调整产业结构,摆脱对第一产业的严重依赖。之后在政府的带领下,印尼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东亚奇迹”国家之一。由于其快速的发展,吸引外资大量流入,但是其大量的资金却没有被充分利用,如下图所示。
虽然印尼GDP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其产业结构并不平衡,制造业占GDP比率在1993年-1997年都没有超过30%,而制造业的增加值占GDP也很低,服务业占比始终比制造业高,那是因为印尼对资本市场的全面开放,而且GDP增长比欧美国家高,金融的本质就是信心为王,其经济高速的发展给予了外资极大的信心,使得大量多余资金流入本国。
这些资金并没有被充分利用在制造业发展上。最后资本的全面开放为后来1997亚洲金融危机埋下了种子,而资金没有充分在制造业上利用,也没有帮助到后来印尼汽车业的发展。
2.政策条件
汽车产业的发展同时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印尼政府在1993年实施幼稚产业保护政策,具体措施包括: 根据国产化率和汽车的类型对汽车中使用的进口汽车部件减免进口关税; 根据国产化率和汽车的类型对汽车中使用的进口汽车零配件免进口关税; 对某些特定种类的汽车减征或免征奢侈品税。后在1994 年,印尼公布实行了“采用当地汽车零配件奖励制度”,其重点为汽车组装厂采用当地零配件的百分比越高,则该厂进口其余零配件进口税越低。而后1996年又对设备的所有权、商标使用及技术方面达到规定标准的公司,授予“先锋”公司或国产汽车公司的称号,具有这一称号的公司可以免除国产汽车奢侈品税和进口零部件的关税。要保持这一称号,必须在获得称号后 3 年内增加国产化程度。根据有关规定,印度尼西亚国民在国外生产的汽车只要达到工业与贸易部规定的国产化率的要求,就应当与印度尼西亚国内生产的国产汽车得到相同待遇。根据 1996 年第 142 号令,如果外国生产的汽车中使用的印度尼西亚生产的零部件达到汽车价格的 25% 以上,可以视为满足了 20% 国产化率的要求。在此类政策的鼓励下,印尼汽车得到了快速的增长。但是此类政策最终在1996年受到了美国、日本、欧盟指控其构成了补贴,起初印尼政府还算抵抗,但最后,由于亚洲金融危机不合时宜的爆发,印尼国内本身的产业结构不平衡,导致印尼政府为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救助,不得不对美、日、欧妥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自由贸易的名义要求其修改这些政策,才能向其提供救助。最终,印尼的汽车业遭遇重大挫折。
3.印尼汽车产业的现状
一个国家要发展产业链越长的行业,对制造业的要求程度也就越高,汽车产业链包括零部件制造相关工业、汽车零部件制造业、汽车整车制造业、汽车服务贸易业,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一定程度的制造业水平。而印尼在“亚洲奇迹”的黄金时期并没有充分利用好外资发展国内制造业,最后在美、日、欧的围攻下,国内汽车业的发展在失去政策的保护时不堪一击。这个有着巨大汽车消费潜力的国家,不得不把庞大的市场让位予外企,直到现在,印尼市场销售前四都被日本企业所占。另一方面,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政府也并没有合理地解决,在危机发生后,印尼政府选择相信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选择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国内银行要求其保持资本充足率,收回其大量贷款,使得大量汽车企业没有充足的运营资本,只能选择破产,大量车企被扼杀在摇篮。还有一个原因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要求其提高利率的政策,使得印尼的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行业的资产价格直线下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催促政府出售大量行业资产,幸存下来的车企再一次受到冲击。存活下来的汽车企业资产价格大幅度降低,造成印尼国内汽车企业的大量资产被外企收购,以至于印尼的汽车产业从亚洲金融危机后一直被外企所控制。如此连续的政策失误下,印尼汽车行业失去了最好发展的“黄金时期”,造成了现如今汽车产业被日资背景企业控制、产业开放程度过高的现状。
二、印尼很难再发展汽车产业
1.生产要素缺失
印尼错过了制造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后,实际上已经很难再发展汽车产业。印尼虽然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国,人力资源充足,人口结构较为年轻,人力资源成本低。但是这一要素似乎并没有给予印尼足够的竞争优势,如下图所示。
印尼的大部分劳动力并没有进入诸如制造业的正规行业,造成此情况是因为政府虽然想发展制造业以增加就业,但是在全球生产过剩的竞争压力下,雇主往往利用外包和临时工合约来绕过严格的劳工法。如果在未来印尼政府不能引导大量人口进入正规行业,其原本具备的人口竞争优势就会变成竞争劣势,到时要发展诸如汽车业只会更难。在高级生产要素方面,印尼政府近年来投入了大比例资金建设基础设施,但是取得的成果并没有特别明显,比如印度尼西亚在全球前25位出口国中直接生产成本最低,但在物流效率方面排名第59位,廉洁指数排114位,经商指数排120位。这一系列的影响下,印尼的汽车业发展也是举步维艰,宏观要素决定了行业发展,而印尼政府并没有创造出有利于发展本国汽车的宏观环境。
2.有效需求不足
印度尼西亚的汽车销售其实并不稳定,深受国际经济形式的影响,可以说明国内需求并不强烈,只能算是在全球经济发展下,国内对汽车有着基本需求。
而之所以没有对汽车有着强烈需求,是因为印度尼西亚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并不高,而且大部分人从事的是危险工作,低价汽车虽然也买得起,对其能有基本需求已经很不错了,更不用说对汽车有苛刻需求了。所以,印尼现如今只能引领企业满足消费者对汽车的基本需求,优先发展性价比高的产品,促进国内中产阶级的增加,慢慢引领消费者向更高的需求发展。虽然在量的发展时会引发很多诟病,但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始终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所以印尼要重振汽车行业,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3.国内汽车产业由外企控制
印尼汽车公司的发展其实也很难,上述条件都没有给予印尼汽车企业发展提供机会,现在印尼的汽车企业更像是在风雨中摇摆的扁舟,汽车企业核心竞争力太差,想和外企进行成本竞争,但没有国内龙头引领,最终反而会遭遇外企联合反扑,想要实行差异化,又缺乏研发投入,而且投入高回报可能也低,因为国内需求并不高。印尼公司想要实施的战略都很难,放在他们手上只有两条路走,要么是继续在组装线上继续守着那微薄利润,要么积极迎合新能源的浪潮,敢于实施企业转型,可是这个难度可想而知。印尼汽车企业迎来了两难选择。
三、总结
当一个国家在20世纪末如果还没发展好本国制造业,到后面要想再追赶,实际上已经很难了,首先全球制造业快速的技术进步降低了工业制成品的价格,作为后来者进入全球市场缺乏竞争力;其次,制造业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度越来越高,大幅降低了吸纳农业或非正规部门劳动力的能力;最后,由于来自中国和其他成功出口国的竞争,加上本国贸易保护水平的降低,几乎没有哪个发展中国家有机会发展初级制造业以满足其国内需求,进口替代的空间大为收缩。而我们始终都知道,汽车行业是制造业的一个缩影,制造业发展都不好,汽车行业也难以发展。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