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横幅广告
  • 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水乡的洪水生活图景

作者:三青 时间:2023-05-03 阅读数:人阅读

 

本文转自公众号明日工坊,作者明日工坊1929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苏州的最大特色是水。自从伍子胥在苏州建城以来,城里水道纵横,渔船星数,水上的生活便一直是当地人们最主要的生活。

但是万事也不总是胜意,雨季来临时,姑苏儿女小桥流水的闲情雅致可能就要暂时放在一边了。

以下图片,横屏观看,效果更佳↓↓↓

扬子江(长江下游)水域地图

江西湖口至长江口称长江下游,长938km,流域面积约12万km²,包括上海,无锡,苏州等我国经济发达的城市。

7月6日早,滴滴答答的雨声伴随着手机震动音,将我从睡梦中唤醒——原来是小区群聊里大家在发附近道路和苏州市其他地区被水淹掉的短视频。浏览了十几条后,我才意识到:今年的洪水真的已经到家门口了!

苏州,及其所在的太湖流域既是让人羡慕的“梦里水乡”,也是今年暴雨洪涝灾害的重灾区之一。因为其位于长江下游,地势平坦,流域平原地区落差不足5米,河流流速缓慢,遇上大量降水,往往容易形成低洼地。

但是对于洪水,这里的人也不是全然没有准备。

太湖流域治太骨干工程规划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1.流域“工程治水”的范式

工程治水,大规模兴起于20世纪,旨在通过工程的手段,控制、调配水流,以满足人们生活生产对水资源的需求。经历了1991年长江淮河大洪水后,太湖流域便开始建立全流域的治水机制,简称:治太骨干工程。该工程以防洪、除涝为主,统筹考虑供水、航运和水环境等效益。包括了11个开挖或疏通的骨干工程:以太湖洪水安全蓄泄为考虑的望虞河、太浦河、环太湖大堤、杭嘉湖南排工程;以地区排涝和引水效益为考虑的湖西引排、武澄锡引排、东西苕溪防洪工程;和以协调省际边界为考虑的拦路港、红旗塘、杭嘉湖北排、黄浦江上游干流防洪工程。

1958年太浦河人工开挖的情景(来源:东太湖论坛)

太浦河,是太湖流域综合治理骨干工程中的一条人工河。它是连接太湖和黄浦江最直接的通道,除了承泄太湖洪水和杭嘉湖涝水,还是上海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之一。

笔直的太浦河一头是湖,一头是海,跨越江苏、浙江和上海两省一市,全长57.14km.。太浦河是一条人工河,是基于太湖历史上唯一的自然泄洪河流(松江)的旧址上建的。宋代开始,松江疏于管理,淤塞筑坝。逐渐只留下了末端的吴淞江(现在又名苏州河)。为了还太湖一条泄洪大河,补充和替代老弱的吴淞江,于是,人们在唐代的松江故道南侧,破土开凿了太浦河。从1958年开始,太浦河经历了人工开挖、中断、机械开挖。1998年,太浦河竣工。2006年,全线完成竣工验收。经历了半个世纪太浦河,是上个世纪工程治水的典型,更是太湖流域的百姓用双手和肩膀,栉风沐雨,填塘改田的成果。

如今的太浦河(来源:湖海边)

2.苏州古城700年无洪涝的迷思

在太湖流域众多城市之中,传说有这样一个城市:自宋嘉定十六年至清末,近700年无水灾!而这个城市偏偏以“水城”闻名,这就是:苏州(古城)。那么苏州古城无惧水患的信心来自于哪里呢?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归功于2500年前姑苏城的选址。苏州虽然靠近太湖,但是中间有一排山岭相隔。古城又处在山丘与平原的过渡带,地势较周围略高。这样既可以抵御太湖洪水,又可以迅速排泄城内的积水。

苏州古城与太湖的地形示意图(来源:星球研究所)

伴随着隋朝的城市发展,人们进一步萌生了“与水共生”的理念。摒弃了传统的填河造陆手法,引水入城,河街并行,枕以房屋,由此便形成了双棋盘式的城市格局。

从图中可以看出,苏州城内水网纵横,可谓“大河三横四直,郡郭三百余巷”。在明朝时期城内河道全长曾达87-92km,河道最宽可达36m。除了河道,还有各种水利设施,如:庭院内的天井水池,城墙上的水陆闸城门,内外双护城河和城外的挡水堰。自此,苏州成为了一座真正意义上的的“水城”。

古城双棋盘式格局图。水道横向联通河道,调蓄全城之水。(来源:星球研究所)

3.洪水,是挥之不去的生活记忆

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精巧的城市设计,只能最大程度减少洪水下的经济和人员损失,却不能阻止洪水的到来。这里的人记忆中是伴随着洪水的。尤其当洪水的威胁遇上城市发展的无奈:河道被填埋、被污染,到20世纪80年代初,苏州城里的水道长度仅剩25km。当下,古城里的居民们也难免继续受洪水和内涝的威胁。

当谈及新中国成立后长江流域的大洪水,不少人都知道1954年和1998年的洪水。但对太湖流域许多年长的人而言,1991年的洪水也许是一段更为深刻的记忆。1991年太湖地区洪水导致农田约76.9万公顷受灾,其受灾面积仅次于1954年。

1991年无锡太湖洪涝灾害导致内河水位上升(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苏州知青万汝藩回忆录记载,1991年苏州胥门外水患严重。胥江河北岸长春里弄,水漫进了客堂间。甚至有一户人家逮住了三百多斤的鱼!也许这也算是水灾中的意外收获吧。还有居民回忆道“当年洪灾,朝鲜共和国送了苏州500吨水泥,由于当时盛行‘平均主义’,每户都分到两杯水泥,但是我们并不知道怎么用这两杯水泥。现在想想还不如送炒麦粉来的划算。后来大家只能无奈的把水泥倒掉。”

1991年华东水灾,苏州枣市街被大水淹了的人家正在扫水(来源:深度苏州)

同年7月,太湖另一边的无锡段最高水位4.88m,甚至超过1954年。有网友回忆称1991年的夏天,无锡城在半米深的水里泡了2个月。当时塔影桥淹掉了,黄泥头被淹掉了一楼,玉祁运河大坝塔塌了,水淹没了玉祁、前洲、洛社、钱桥,一直到洋溪河北。

1998年苏州弄堂里进水,孩子坐在椅子上打发时间(来源:深度苏州)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对于洪水的记忆都是痛苦的。对于孩子,洪水带来的可能是一种游玩体验。网友peter119回忆道:当时是夏天,我家都进水了。父母去防汛,把门一关,我在一楼到二楼的楼梯上钓鱼。然后在一楼进水的地方练习游泳。一个人在水里玩就很开心啊。哈哈!然后小伙伴们还一起抓鱼…后来很久再没有洪水,我还在想,怎么不发大水呢?可以继续玩…

1999年太湖水位又一次逼近历史最高,但无锡市民生活没有受到影响 (来源:记者缪宜江摄)

往往长大后,我们才会意识到儿时欢乐的洪水,也意味着诸多不便。

进入21世纪,城区排水设施被改善,人们对于洪水和内涝的应对更加迅速。比如:位于苏州姑苏区、相城区、园区三区交界处的水潭头,在今年7月6号的苏州特大暴雨后,出现严重积水,最深的地方达到80cm。对此,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志愿者第一时间做出响应,调集了抽水泵和堵水膨胀包,进行紧急排水。并且组织39户居民撤离到爱心宾馆。

水潭头社区消防人员在安装抽水泵(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居民介绍,这里每年都会有积水。因为道路没有经过正规化建造,都是当年老村民为了造房子,顺带用水泥板在家门口铺出来,久而久之成了路的。所以这些路没有阴井、相关排水渠道,一到雨天,不出半天水就会积起来。

仔细想来,或许这个地方的名字:水潭头,也与历史上常年水患有关。

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来源:李伟林)

如今的太湖流域,是由一个个“水城”组成的水乡泽国。它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真实的,水乡里的人们与洪水斗智斗勇,相爱相杀的生活图景。其中的“水城”逻辑,或许也可以为今后的城市水敏感性设计和雨洪管理提供新的视角。

应对气候变化,目前主流的应对方案有以减少碳排放为主的气候变化缓解mitigation和以提高社会多功能韧性为主的气候变化可适应adaptation。除了这两种有正向目标的策略,我们还可以进行一些以“看见气候变化”为主的日常设计。它们也许并不能从实质上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但却可以留住人们对气候变化的记忆,加强人们的危机意识。

如洪水带来的记忆,一定是生命中特殊又复杂的体验。除了害怕和恐惧,我们还可以牢记每一个与洪水相处的日常。因为谁也不确定未来是否会遇上更大的洪水,而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洪水与人类会继续互相矛盾,又互相共生。

洪水,是自然与人类共同的产物。它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参考文献:

1.苏州知青,1991年苏州大洪水的记忆

2.苏州交通广播,天漏了!今天苏州人这样乘风破浪,幸好…

3.太湖防汛长镜头:昔日“被动抗洪”今天“主动防洪”照片集:http://www.chinawater.com.cn/ztgz/xwzt/2016thzt/1/201607/t20160722_445080.html

4.家门口的积水怎么办?社区书记带头这么干

http://news.2500sz.com/doc/2019/06/18/454334.shtml

5.徐叔鹰等编《苏州地理》

6.明代《吴中水利全书》

7.星球研究所,苏州城,是个什么城?

8.江苏省水利学会,什么是治太骨干工程?

9.东太湖论坛,太浦河—不该忘记的人工河https://bbs.wjdaily.com/bbs/thread-439937-1-1.html

10.易简,首次解密太浦河前世今生:一条古老河流的重生。

下期预告

长江洪水茫茫,从上游奔流向下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处于江汉平原上最为平坦的区域靠近河与湖的孝感如何治水?

征集令——你家乡的雨季是怎样的?

截止至8月10日晚零点,明日工坊向你征集“家乡的雨水”摄影作品或网络短视频,邀请你来分享看到的景象!摄影作品或短视频可以是水漫街头,可以是暴雨决堤,也可以是雨过天晴!期待大家共同分享各自在天南海北正在经历的一切!本次作品征集须注明所在城市或地区,并附带自己简单介绍或自身感受。

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投稿,快将你的故事告诉我们吧!

末尾跟上公众号旧闻链接,欢迎了解更多其他相关资讯。

从欧洲到亚洲,从MVRDV到JOA,关于公共空间设计有效性的再反思

美国的建筑师们,在项目里都干了些什么?

设计如何介入办公环境变革?

一起读书,一起工作,一起做落地项目,留荷建筑师的浪漫爱情

在UCL伦敦大学学院城市规划的博士都在研究什么?Vol.1

建筑师说 | Frida Escobedo & 庄子玉,戚山山,赵扬

苏杭高端地产考察招募【环球建筑】

极限挑战,3天合作完成一个竞赛获奖作品 | 昆明的“时光隧道”

KERRY HILL 遗作:最有禅意的AMAN!

爆场!超值!IAF锋建筑节思想论坛·广州站圆满收官!

访谈|驻场设计师的那些事

超300亿预算的“橡树岭”,温哥华有史以来最大轨道交通综合体,是奢华还是奢侈?

职业瓶颈,性别歧视,职场霸凌?一位北美海飘女建筑师的自白

大美至简,传统与现代的交互演绎 | 杭州融创城示范区

材料分享 | 设计师如何自学人工智能?有哪些推荐的优质教程与有趣的线上平台?

认真对待每一个项目,第一个靠讲故事获奖的中国建筑师

海归独立建筑师单挑大公司,打破传统做商业设

驻场建筑师谈“一专一村”如何打造农村夯土农宅更新

论一名建筑学大触的自我修养,俄罗斯小姐姐Anna带你走进建筑绘画的世界

移动空间,时代科技,新锐建筑师谈建筑产品化的探索

把设计做好,代表中国公司手撕各路鬼子

专访幸福古村建筑设计竞赛一等奖得主俄罗斯建筑师Amir Idiatulin

从蓝天组到gmp,他是如何成为不画图的建筑师的?

做一个新兴建筑师的勇气或许是自成一派,探索属于自己的设计之路

在北欧各大建筑事务所求索,也享受探索生活的乐趣,来听听她的故事吧

读书工作,做一个稳扎稳打的建筑师

工作快四年,26岁的建筑师又想出国深造了

罗德岛的多元化训练,让他们拿下了evolo一等奖重塑中央公园

“不要再称呼我美女设计师”成功转型到甲方的Trista的心路历程

离开霍尔事务所后,留在莫斯科做建筑,竞赛是他做设计的放松方式

拿遍各种奖金的MIT联合培养博士谈建筑带给他的热爱与痛苦

哈佛可能是她身上最不值一提的标签

他从“建筑狗”转行成“金融狗”,走向人生巅峰

裸辞建筑师,自从开始了“流浪计划”,他见到了那些让他想学建筑的风景

离开新锐建筑工作室,在建筑新媒体开天辟地

坐标二线城市,青年建筑学研究员如何怡然生活?

念完建筑,开始上商学院创业做教育

哈佛GAP一年,从BIG到AECOM,四所事务所的实习经历,如何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

标签:
微信

三青

当你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就要去奋斗。如果缘分安排我们相遇,请不要让她擦肩而过。我们一起奋斗!

微信
阿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