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和发射成功啦!拥有霍尔电推和爬虫机械臂,气场不输国际空间站
4月29日,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天和”发射升空并成功入轨。它的长度约16.6米,直径4.2米,跟一节火车大小差不多,重量则达到了22.5吨,是21世纪除了航天飞机之外,人类向太空发射过的吨位最大的单个航天器。它将成为“天宫”空间站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天宫的体量达到百吨级,与前苏联的和平号属于同一个量级。相比之下,由美国主导的国际空间站总质量达420吨,天宫只有它的四分之一左右。
长征五号B携带天和核心舱发射
体量小就意味着天宫落后于国际空间站吗?还真未必,天宫虽小,却在多个方面的关键性能上不输甚至反超了国际空间站,包括先进的霍尔推进器和堪称科幻的“爬虫”式机械臂,以及巡天号光学舱等等,而绝不是简单的“抄作业”。天宫的建成将打破国际空间站多年的垄断,使我国在载人航天领域迈上了新台阶,令全世界都刮目相看。人马君这就介绍一下天宫相对国际空间站的各项优势,让大家心中有数。
“天和”核心舱有一节火车那么大
个头虽小,发电功率更大,空间利用率更高
不论是国际空间站还是天宫,令人印象深刻的都是那些硕大的太阳能电池板。国际空间站的发电功率是90千瓦,而只有其4分之1大小的天宫则采用了先进的砷化镓柔性太阳翼,发电效率高达30%,总功率100千瓦,反而超过了国际空间站。
建成后的天宫空间站与巡天号光学舱
充足的电力能够支撑更多的科研设备。天宫空间站设置了23个科研机柜,而4倍体量的国际空间站的科研机柜数量也才31个,二者处在同一个量级。这充分说明天宫的空间利用率远远高于虚胖的国际空间站。
产生这种令人惊讶的局面的原因,是由于国际空间站设计较早,并且美国、俄罗斯以及其它参与国的标准都不同,众口难调,造成了重量和空间的极大浪费。我国空间站完全不存在这个问题,还具有后发优势,规避了国际空间站暴露出的问题,实现了高效率。
“虚胖”的国际空间站
不仅是利用率,在于载人和货运飞船的对接方面,天宫空间站也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
对接口设计比国际空间站更合理
这次发射的天和一号核心舱共有五个对接口,一个位于核心舱大柱段的端部,另外4个在前面的节点舱,其中节点舱的两个对接口将来会分别与大型实验舱“问天”号和“梦天”号对接,剩下的3个对接口则会与载人飞船和天舟货运飞船对接。天和一号对接口的标准是统一的,既能对接载人飞船也能对接货运飞船,带来了极大的灵活性。相比之下国际空间站就比较费事。
天和核心舱与两艘神舟载人飞船对接
虽然国际空间站有8个对接口,数量大大超过天宫空间站,但其中有2个是货运飞船专用,剩下的6个用于载人飞船,而这6个中还有4个是俄式的杆锥型对接口,SpaceX公司的载人龙飞船无法使用,能用的仅有剩下的两个,这样一来,如果将来俄罗斯真的退出国际空间站,只使用美国的载人飞船的话,灵活性反倒不如中国的天宫。
载人龙飞船与国际空间站和谐号节点舱对接
除了对接口方面的优势之外,天宫上还装有两大法宝,那就是霍尔电推和爬虫式机械臂。
霍尔电推节省燃料,在轨运行成本大大降低
天和核心舱的大柱段后部也被称为资源舱,装有姿轨控系统、燃料贮箱等在轨维持所需的设备物资,其中特别受人关注的是4台我国自主研发的LHT-100霍尔电推发动机,用于空间站的轨道保持,这是人类首次在空间站上使用霍尔发动机。
天和核心舱的资源舱位于大柱段尾部
天宫空间站的轨道高度有几百公里,这里已接近于真空,但还是会有极稀薄的大气存在。空间站与大气摩擦会损失能量,高度逐渐降低,因此需要消耗燃料进行轨道维持。
霍尔推进器是利用电场和霍尔效应将离子向后喷出而获得推力,它的推力虽然不大(天和一号上的单台为80毫牛),比冲却极高,可以达到1600秒左右,这就意味着要实现相同的速度增量,霍尔电推消耗的燃料远少于比冲仅有二三百秒化学火箭发动机。
霍尔推进器的比冲极高
有了霍尔电推,我国空间站轨道维持所需的燃料总量大大低于国际空间站,减少了货运飞船的补给次数,这省出来的可都是真金白银,极大的降低了运营成本。
爬虫式机械臂,可以空间站表面爬行
除了霍尔电推之外,我国空间站另一大黑科技就是能够“爬行”的机械臂。机械臂是空间站的关键设备,十分复杂先进。加拿大单单凭借为国际空间站制造的七自由度机械臂(加拿大2号,又被称为“大臂”),就获得了整个空间站3%的使用权。这个机械臂长达17.6米,重1.8吨,承载能力11.6吨,
它的两端都装有末端执行器,可与空间站表面的多个目标适配器对接,通过交替改变两端的连接点,实现了在空间站上的“爬行”,可触及任何一个位置,但价格也相当感人,总成本达到了10亿美元。除了大臂之外,国际空间站还配备了3.5米长的15自由度专用灵巧操作臂,同样由加拿大制造,可与大臂连接,在宇航员控制下进行精细的维修工作。
国际空间站的加大拿臂2号正在释放天鹅座飞船
花10亿美元搞一个机械臂,中国航天绝对干不出这种败家的事儿,我们充分发挥了中国制造的优势,用更低的成本实现了几乎同样的功能。天宫空间站建成后也将拥有两个机械臂,核心舱的主机械臂也是7个自由度,长10.2米,重738公斤,和加拿大2号一样在两端均设有末端执行器,在各舱体表面的目标适配器相结合,同样具备舱体爬行能力,还能够捕获航天器。
天和核心舱的主机械臂进行地面试验
而在问天号实验舱上还会装一个较小的七自由度机械臂,这个小机械臂更加灵活,也能与主机械臂连接,形成一个15米长的组合机械臂,实现空间站外表面的全触及。通过大臂和小臂的组合,我国空间站实现了与国际空间站的加拿大2号机械臂基本相当的能力,花费的代价却要低得多。
大小机械臂可以连接
巡天号光学舱,对天对地一舱多用
巡天号光学舱一直是我国空间站的一大看点,也是国际空间站所不具备的。巡天号可以看作是一台口径约2米的大型太空望远镜,拥有与哈勃望远镜相似的分辨率,而视场却达到了后者的300倍,并且既能像哈勃那样拍摄太空,又能实现对地观测,用途更加广泛。
众所周知,哈勃望远镜像卫星一样孤悬太空,每次需要维护时都需要出动航天飞机,成本高得惊人,以至于连财大气粗的NASA都有点儿玩不起。而巡天号与天宫空间站共轨运行,在需要维修时与空间站对接,由宇航员出舱维护,方便又省钱。
巡天号光学舱
而巡天号在观测时又可脱离空间站独立运行,这种共轨运行方式实在是一大创举。此外巡天号自己还可以与天舟货运飞船对接,实现在轨燃料补加。天宫与巡天号的组合,必将使我国的天文学研究再上一个大台阶。
最大的优势:年轻
空间站是国家航天实力的集中体现。在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寿终正寝后,美国主导建设了国际空间站,还直接将我国排除在参与国之外,此事一直令人耿耿于怀。
国际空间站1998年开始建设,2010年全面建成,到今天已经有23年的历史。其关键的舱室已接近或正在接近设计寿命。之前有种说法是它将于2024退役,实际上并不准确,更靠谱的做法是延期运行至2028或2030年。不过饶是如此,国际空间站的老化还是不可避免,维护成本将越来越高,寿终正寝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国际空间站的核心部分已经在轨20多年
而天宫空间站刚刚开始建设,在全面建成后将一举打破国际空间站的垄断地位,而且各方面都是年富力强,充满了希望,还有继续升级扩大的潜力,与日渐衰老的国际空间站形成鲜明对比。而一旦国际空间站退役,天宫有可能成为全球唯一的大型空间站,其它国家想开展相关试验,就必须与我国合作。
如果真出现了这种情形,那可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了。不知到了那个时候,当初不让我国参与国际空间站项目的美国会作何感想。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