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横幅广告
  • 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什么是湿热?有哪些症状和表现?要怎么才能去体内湿热呢?

作者:三青 时间:2023-04-30 阅读数:人阅读

 

生活中经常听见人抱怨,大便粘腻粘马桶,湿热很重啊。仅仅因为粘腻的大便就说自己湿热,不合理不严谨,当然了,不是专业的医生,也就不奇怪了。比如说脾胃虚弱,消化吸收不好,食物消化不完全,很容易郁积生热。拉出的便便大多就是粘腻的状态。

湿热,这一名词在病理上是中医学中的湿邪与热邪侵袭人体,谓之湿热。如果人体在病理表现中只单呈现其中一种病理现象,都不能诊断为:湿热。

下面就湿与热之邪解释如下:

湿证 :湿为六谣外邪之一,所以湿证可由外湿侵袭,“南方多湿”,是指南方气候及地理环境多湿,其中之“多”字是与北方相比较而言的。而不是南方人多有湿邪为病。

湿邪为病,其证候可见头重如裹,胸闷脘否,口腻不渴纳食不馨,甚至恶心欲吐,肢体困重甚或酸痛,困倦思睡,或见大便稀溏,小便浑浊。妇女可见带下量多,面色晦垢,舌苔滑腻,脉多濡缓。湿邪为病,其“困重闷胀、酸楚、腻浊”为主要表现,也是临床诊断的要点。

另外湿还可与风、暑、热等邪合并为病,与热为病则为:湿热。

火热证 :《素问.五运行大论》:“在天为热,在地为火。”火热证主要有实热(实火)、虚热(虚火)之分。虚热(虚火)证即阴虚内热、阴虚火旺的证候。

实热(实火)证,往往由于外界阳热之邪侵袭,如高温劳作、感受温热邪毒、火热烧灼伤、过食辣辛温热之品,或寒湿等邪郁而化热,或情志过极化火,或脏腑气机过旺等,使体内阳热之气过盛,阴氵夜未能御制阳热之邪而致病。

其临床表现,以发热、烦躁、口渴喜冷饮、汗多、大便干结或便秘,小便短黄,面色赤,舌质红或绛,舌苔黄或灰黑而干燥,脉数有力等为主要证候。

实热(实火)常与风、湿、毒、痰、饮等病理变化同存。与湿同存,为湿热是也。

··········································【本文题要】转载············································

我到广东已经十三余年,在临床工作中看到听到许许多多病例使我非常困惑。

困惑之一 :广东大部分人什么病都归“湿热”为病因。

困惑之二 :广东中医,特别是民间中医也基本以“湿热”为病因治病。

困惑之三 :广东人不什么吃炒的菜,因为炒菜要用大火炒,有热;但爱煲汤,用火可煲一到二个小时,甚至数小时,煲那么长时间而不怕火,不怕热。

困惑之四 :广东人不管什么病或不适,爱喝“凉茶”。所谓凉茶,实际就是清热祛湿的中药汤剂。大人喝小孩也喝,不喝不行。

以上困惑,实际上就是对中医理论里的“湿热”的误读!

所以本文开篇先务必要将“湿热”作一名词解释,以示正听。

本文只将我在广东临床工作十三年的一些体会写出,主要给广东,或者所谓南方(如香港、澳门)的朋友们看一看,也许对自己的健康大有好处,起码增加些医学科普常识;同时写出也与广东和所谓南方的中医们共同商榷。

正读一 :

运动障碍性疾病:如:急慢性腰肌劳损、颈肌综合症、颈椎病、椎间盘突出症、所有神经痛、神经麻痹症,中风后遗症、一些关节韧带或组织的病变等等,其病因都与湿热无关,或兼有些因素罢了。

因此,在治疗上如从“湿热”为病因治疗则不能治好,或非常难以治好。

也许有些人腰痛,喝了“凉茶”好了,那只是一种巧合。因为有些疾病会自已转归于安,腰痛了,当然自已会增加休息,或者进行热敷什么的,腰痛会自己逐步缓解。

正读二 :

感 冒 :感冒的病因非常多。在中医理论中就分得非常详细,临床中要对感冒认真进行辨证施治。其中就有风寒感冒,证见鼻塞流涕,咽喉微痒,喷嚏,咳嗽,咯痰清稀,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周身酸痛,头痛,舌苔薄白,脉象浮紧。

如果上述感冒之疾喝凉茶,只有病情加重;如果按祛湿清热之方治疗,病何曰转安?

正读三 :

湿热与炒菜这一烹调方法无关。如果看见是大火炒菜就有火气,有热气。那么,当你煲汤也要中小火,时间又长,火毒不是更甚了吗?!

吃不吃炒菜是饮食习惯,但从我长期在广东所了解情况来说,炒菜与湿热等同,是不吃炒菜这一饮食习惯的主要原因之一。

实际上,广东人爱煲汤。煲汤爱放中药,什么黄芪、红枣、枸杞等是汤中常客。常期服用,当然又要喝凉菜,喝了凉茶再煲汤,如此恶性循环。再说,一个烫长时间地煲(名曰:老火靓汤。广东人这时又不怕“火”了),汤中营养在长时间的高温中会分解,会减少,会消失。

正读四 :

湿热,只是临床疾病的一种病因。

其实究其一种疾病的病因是非常复杂的。这里举个咽喉肿痛的例子。

一般咽喉肿痛,是热症,或者是风热、湿热、燥热所致。但是,诊断这一疾病时还要考虑到“阴胜则阳病”,感受风寒、湿等阴邪而化热,或内火(实火)炽盛犯上咽喉。因此,如果只从表面现象来冶病还是不行的!这就是祖国医学博大精深之处。

正读五 :

广东多湿多热,不代表广东人的体质都为湿热体质。

从中医“天人合一”理论中我们可以知到自然环境包括季节气候,地理特点及工作环境等,对人体都有一定的影响,因而也能影响疾病的发生。

从历史的变迁,时代的变化,人们物质生活等等许多变化和社会的进步,广东人的体质也会发生变化,默化。

因此,在诊断治疗疾病时千万要辨证,辨病诊治!切切不可用固有的传统的“湿热”之因进行治疗。

夏天,天气炎热,时间又长。在广东要长期在空调中工作、学习,走出空调房(车)炎热的热浪就会把在空调中较低或很低的寒气逼进体内。当人体内部正与邪的斗争中,正不压邪,寒气过盛,则会生寒象之病,或寒热之症。

所以,在南方在广东风寒、风湿等之症也是常客。

对“湿热”的误读,影响着人们的健康!

关于中医辨湿症病因简介初识湿是长夏六月的主气,但一年四季均有湿。长夏多雨,气候潮湿,所以易感湿邪,一般由外感雾露,久居湿地,涉水淋雨而来,此类为外湿。

另外过食生冷或凶酒太过,致脾运失职,以致造成水液停留不行,是为内湿。湿邪有重着、趋下、腻滞和容易阻遏气机等特性,故其致病具有如下特点:

1湿属阴邪,容易阻遏气机,进而可损伤阳气。凡湿邪侵犯内脏,则湿滞于气机而发病。

2湿性腻滞、重着,故发病缓慢,病程较长,难以速愈。发病后,常感身沉重或头重如裹,此为湿邪阻遏,清阳失宣。

3湿性趋下。一因地之湿气上蒸,湿从地起,所以湿邪伤人,多起于下部,

外湿:

体痠关节疼痛,身重难以转侧,关节屈伸不利,头汗出,皮肤潮润,痛常停留一处不移,脉濡缓,苔白腻。如下肢疮毒,下肢浮肿,下肢关节肌肉疼痛等。

故《内经》说:“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脉。”又说:“伤于湿者,下先受之。”一因湿性重浊而沉降,故湿邪为病,常易由上而注于下,出现“湿邪下注”之症。

内湿:

1湿阻上焦,多见头胀头重,胸脘痞闷,如痰湿阻肺,见胸闷、呼吸不利、咳吐粘痰等,

2若湿阻中焦,湿邪侵及脾胃,损伤阳气,使运化功能失常,则常见腹胀饱满,出现脘腹胀满、食欲不振、饮食不化,嗳气,口淡乏味而腻,口淡、大便溏,便稀、肢软无力,自汗出,有时觉有甜味,不思饮食,或饮而不多,且喜热饮,小便涩少,苔白腻而厚。

小便涩少,

3若湿注下焦,则见足肿小便淋浊,大便反快,痢疾,及妇女带下等证。

故《内经》说:“因于湿,首如裹。”

4湿性污浊。如白带、淋浊、湿疹及疮疡流水等,都属湿症。

湿的兼证:

1风湿:是风的兼证。

2寒湿:是寒的兼证,全身疼痛,关节痛较重,行动不便,无汗,四肢浮肿,尿少而清,大便稀,舌苔白腻,脉迟

3湿热:发热心烦,口渴喜热饮,自汗,四肢关节肿痛,胸满,身黄如橘红,足冷小便黄赤而少,舌苔黄腻,脉滑数。

4湿温:头痛恶寒,身重而痛,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舌白不渴,面色淡黄,脉弦细而濡。

5暑湿:呕吐腹泄,发热汗出,胸闷,腹满,不思饮食,苔白滑,脉虚濡或虚涩。

辨湿要点:

辨湿证应注意其特点:

1如湿性粘滞,病易缠绵,并多固定不移。湿病大便易稀,小便少,不渴或渴不欲饮。

2湿性向下,病常在下。湿性污浊,故带下,疥疮流水,多为湿邪所致。

3辨湿证应辨其部位,在皮下,在肌肉,在关节,在上,在下。

4辨湿证应注意其性质,是内湿或是外湿。

5辨湿证应注意其兼证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

标签:
微信

三青

当你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就要去奋斗。如果缘分安排我们相遇,请不要让她擦肩而过。我们一起奋斗!

微信
阿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