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横幅广告
  • 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如何减少侵犯行为?

作者:三青 时间:2023-04-30 阅读数:人阅读

 

侵犯行为是有意伤害他人的行为,作为一种负性的行为,侵犯行为的控制与预防方法有很多,勤思Nana老师为大家作以下整理:

1.利用惩罚

按照行为主义的观点,惩罚能够减少一个人的侵犯冲动。但惩罚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尤其当涉及侵犯的时候。

一方面,人们可能会认为对一项侵犯行为进行惩罚,能够减少它发生的频率;但从另一方面来讲,既然惩罚本身往往采用侵犯形式,那么惩罚者实际上是在对他们想要压制的人示范侵犯行为,这将会引发被处罚者的模仿行为。对孩子们而言,这种观点尤为正确。

2. 降低挫折与学习抑制自己的侵犯行为

由于侵犯行为与挫折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通过降低挫折来减少侵犯行为也是一个较好的方式。同时,我们还要学习对自己的侵犯行为加以抑制或控制,我们可以设身处地地从对方立场出发,看看自己的行为到底会给他人造成什么样的危害。

3. 替代性攻击与宣泄

人们经常受挫折或被烦扰,有时会因为于对方的权力太大等原因而不能加以报复,在这种情况下,个体可能以其他方式对另一目标表现出侵犯行为,这种现象被称为侵犯转移或替代性侵犯。替代性侵犯的基本原则是:目标对象与挫折来源越相似,个体对该目标对象的侵犯性冲动越强烈。

宣泄的基本假设是,侵犯性的精神能量是一个常数,能量聚集越多,其发生侵犯性行为的可能性愈大。若这些不良情绪得以合理宣泄,就可以减小其侵犯性的强度,攻击行为也会随之减弱。一切实际的侵犯行动或在想象中实施侵犯行为,都可以使侵犯性的精神能量得到释放,从而减少侵犯性冲动,达到减少侵犯行为的目的。

宣泄是指已经产生了对一定对象的侵犯准备而言的。对于未产生愤怒攻击准备的人,实际地经验侵犯行为,或想象、目睹别人实施侵犯行为反而会更增加侵犯的危险性,这证明宣泄方法不能滥用,否则效果适得其反。

有时候人们也使用宣泄的方法来减少自己进一步的侵犯行为。只要提供场合或机会,让那些遭受挫折的人把自己的愤怒和挫折发泄出来,他们进一步侵犯的动机就会减弱。

4.示范非侵犯行为

研究发现,儿童先观看一些在激怒时表现出非侵犯行为年轻人的行为,当这些儿童后来被安排在另一个他们自身被激怒的情境时,他们表现侵犯行为的频率,比起那些没有接触非侵犯行为楷模的儿童要低得多。

5.培养沟通与解决问题的技巧

减少暴力的方法之一就是,教人们如何以建设性的方式来表达愤怒与批评,如何在冲突时学会协调与妥协,以及如何对别人的需求更敏感地做出反应。

6.培养同情心对抗去人性化

培养同情心能够减少人们的侵犯行为。通过在人们之间建立同情心,侵犯行为就会更难实施。

7.个体:成熟个性的培养

犯罪心理学家强调,个性成熟者的自我意识和控制水平较高,对别人进行侵犯的可能性也较小。

研究表明,个性不成熟者自我意识水平较低,倾向于运用侵犯的方式来达到目的。

其中,道德水平是成熟个性的核心标志。

个人道德水平的提高,会减少侵犯行为的发生。

8.社会:社会公平的建立

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中的重要内容,社会财富分配的合理性往往是人们评价一个社会是否公平的核心依据。

生物心理学家的卷尾猴的实验(Brosnan & de Waal,2003):

被试:卷尾猴

给一对猴子每只各一个代币,可以用代币换取报酬(黄瓜或者是更喜欢的葡萄)。

实验条件:

1.平等:两只猴子都得到黄瓜;

2.不平等条件:一只猴得到葡萄,另一只猴得到黄瓜;

3.努力对照:一只猴没付出努力就获得葡萄,另一只猴用代币只换得黄瓜;

4.食物对照:一只猴子用代币换得黄瓜后,发现在另一只猴子常待着的地方放有葡萄。

结果发现,猴子出现了拒绝行为。研究者把猴子的拒绝行为分为两类:一种是拒绝归还代币,一种是拒绝接受低价值报酬。这一现象可以用“相对剥夺理论”解释,美国心理学家亚当认为,人们总将自己所做的贡献和所得的报酬,与一个和自己条件相等的人贡献与报酬进行比较,如果两者之间的比值相等,双方就都有公平感;否则,就会产生相对剥夺感。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

标签:
微信

三青

当你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就要去奋斗。如果缘分安排我们相遇,请不要让她擦肩而过。我们一起奋斗!

微信
阿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