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泰控股:“国字号”改出新面貌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谢玮 | 北京报道
推进混改、强化企业治理效能、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山东鲁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鲁泰控股”)获得了发展的新动能。
作为国有企业,鲁泰控股是一家集化工、能源、新材料、供应链物流、管理输出、资源开发于一体的国有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其产业涵盖能源、化工新材料、供应链物流三大产业板块,旗下拥有7家分公司、9家全资子公司、2家控股子公司、3家参股子公司。
多元化的产业集团如何推进改革?鲁泰控股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合军介绍,三年时间,公司持续推进国企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在体制机制创新、结构调整和优化布局、质量规模等方面实现了新突破。
高质量发展的鲁泰控股集团
多元化产业集团“改”出新动能
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李合军介绍,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鲁泰始终把改革作为推动发展的“关键一招”,在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鲁泰控股围绕企业改革发展目标和重点攻坚任务,以增强企业活力和抗风险能力为着力点,通过深化改革三年行动,提升公司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李合军介绍说。
“高质量党建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和保障。”李合军说,在鲁泰,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深度融合。集团公司和权属企业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制定了“三重一大”管理办法、党委会前置研究讨论事项清单等制度,重大事项先由党委会前置研究,实现党组织全面领导、董事会决策、监事会监督、经理层经营管理作用全面发挥、充分协调。
根据公司发展需要情况,鲁泰控股用足用好混改政策,混出新的发展“赛道”。2022年,山东鲁泰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圆满完成,通过在山东省产权交易中心公开挂牌增资方式,引进大型央企中国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基金中物利和顺逸(洛阳)股权投资基金和中关智库(北京)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等两家战投。
李合军介绍,混改完成后将秉承“混资本、转机制、促发展”的目标,三方股东精诚合作,努力将其打造成济宁市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样本与典范。
在鲁泰控股的改革部署中,抓好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是重要内容之一。
据介绍,以其全资子公司鲁泰化学为试点,鲁泰控股率先在济宁市市属国有企业中推行经营班子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市场化退出机制。同时,大力推行“三项制度”改革,全力推进机构、岗位、人员“三瘦身”改革行动。数据显示,通过改革,集团公司和各企业内设机构总数由改革前的168个精简为127个,干部队伍平均年龄降至43岁以下,实现了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2021年,集团实现营业收入57.26亿元、利润3.16亿元、利税6.51亿元,均实现同比增长超过40%,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同比增长6.1个百分点。
数据背后是鲁泰控股不断推动产业布局调整和结构持续优化。全面推动三大主业结构优化调整,全力推进“资源+”“PVC+”“供应链+”三+项目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集团针对产业链中有基础、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进行布局。成立了全国首家石墨烯高分子复合材料研发中心,先后完成了石墨烯PVC注塑料、硬质导电料、高抗冲料、软质导电料4个系列7种产品的研发工作,目前已有多种石墨烯改性PVC产品推向市场。
新兴产业再“落子”
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际,鲁泰控股的改革步伐再次提速。
11月1日,鲁泰控股收购黄山胶囊29.99%股权股份过户登记手续全部完成,鲁泰控股正式成为黄山胶囊控股股东,黄山胶囊成为鲁泰控股旗下上市公司。
黄山胶囊成立于1996年,并于2016年登陆资本市场。公司属药用辅料制造行业,是国内唯一一家A股上市空心胶囊企业,主营业务为空心胶囊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有明胶空心胶囊及肠溶明胶空心胶囊。目前,黄山胶囊在产产线58条,年产能约350亿粒。公司通过定制化产品路线,主要服务中成药及化药生产企业客户。
鲁泰控股为何“跨界”收购黄山胶囊?
在鲁泰控股看来,黄山胶囊质地优良,行业地位突出。对于本次收购,鲁泰控股方面介绍,在谈判过程中,鲁泰控股对上市公司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尽调和研究。黄山胶囊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行业地位突出,是行业内规模第二的生产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行业前三名,也是所在行业唯一一家上市公司,在产能规模、技术研发、公司品牌等方面均具有突出优势。
“黄山胶囊作为国内领先的药用空心胶囊生产及销售企业,自上市以来,公司治理规范,经营业绩良好。”李合军介绍说,通过本次收购成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后续鲁泰控股将加强与上市公司的协同发展,在科技创新、产品创新、智能化生产等方面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支持上市公司进一步做大做强,为全体股东创造价值。
改革永远在路上。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作为国有企业,如何在新征程上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从而助力国家发展大局,成为必须回答的时代课题。
李合军表示,集团将按照报告中关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部署要求,重点发展绿色能源、精细化工、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努力构筑转型升级新高地、打造资本运作新平台、培育创新驱动新优势、展现生态发展新担当、创建党建引领新样板,奋力开创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一流企业建设新局面。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2年第22期)
2022年第22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