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横幅广告
  • 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报恩塔顶端 为啥冒青烟

作者:三青 时间:2023-04-28 阅读数:人阅读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斑驳的院墙和院门(资料图片)

重庆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资料图片)

□唐元龙

重庆有座报恩塔,位于南岸区下龙门浩的涂山之麓(人们习惯把这里称为下浩),现为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笔者曾住下浩,离报恩塔仅数百米之距。长期以来,我和周围的居民,只知道那塔叫觉林寺塔(或简称下浩塔),至于报恩塔的大名,还是一次轰轰烈烈的偶然现象才为大众知晓并广为传开的。

奇观 古塔晨昏准时冒“青烟”

那是20世纪80年代未的孟秋时节,觉林寺街上的居民偶然发现古塔顶端有青烟冒出,起初并未引起注意,后来越看越感到奇怪。这塔年深日久,大门被一把大铁锁锁住。长期以来,既无人居住,也没有香火,哪来的青烟呢?更让人称奇的是,这烟,十分准时,每天早晨7点30分、晚上8点20分,塔顶便会准时冒烟。那烟,开始颜色很淡,需十分注意才能看见。随后由淡转浓,渐渐清晰,形成的烟也越来越多,宛若几百支香捆在一起点燃后冒出的袅袅青烟。有时还同时从顶端冒出几缕粗细不同、形态各异的烟,有的为柱状,扶摇直上;有的为网状,遮住了一小片天空。那烟,在塔顶上空明灭幻变,飘忽不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神奇景象,让人浮想联翩。若遇有风,烟从塔刹逸出后,便随风飘散。若遇阴天或小雨天气,塔刹冒出的烟则更多更浓。

“难道是菩萨显圣?”一些人很快把这一现象与鬼怪神灵联系起来。于是,少数迷信者悄悄烧香磕头,顶礼膜拜,求菩萨保佑,乞消灾免祸。

几天后,下浩地区许多人都目睹了这一神奇现象,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远,越传越神,越传越离奇。先是相邻地区海棠溪、南坪、黄桷垭、弹子石的人闻讯而来,后来连大兴场、长生桥、南泉、李家沱等地的人也风尘仆仆地赶来。再后来连渝中区、沙坪坝、江北、北碚、长寿等区县的人也乘船坐车,不辞辛苦,专程前来观看。

每到晨昏时候,塔下空地和公路两侧,还有周围房屋的楼顶窗前,以及山坡上都密密麻麻地站满了人,争睹这千年难逢的奇观。据笔者粗略估计,最多的时候,围观的群众应在两三万人以上。人们边看边议论,各种猜测、谣言遂起于大街小巷,相传于千门万户,成了当时百姓们的热门话题。

传闻

神塔、菩萨发怒、栋梁沉冤

这些谣传,归纳起来主要有“三论”。

一曰神塔论。

这大约起源于对报恩塔的建塔史和传说有一定了解的老人。他们说,这塔自古有神助。早在建塔之初,就从地下挖出了前朝银锭,及时地充实了造塔之资。随后挖塔基又遇坚硬的巨石,使工程受阻。正在一筹莫展之际,忽然天降暴雨,一声惊天响雷将巨石打得粉碎。为此,历史上留下了“地献花银,天赐雷斧”的传说。现在塔刹又自然冒烟,这分明是古塔出现的第三大奇迹,所以此塔不可小觑。

二曰菩萨发怒论。

古塔旁,原是著名的寺庙觉林寺。当年,这里香火鼎盛,景观奇绝,其“觉林晩钟”被誉为巴渝十二景之一,直到清朝末年因种种原因被官方废寺。解放后政府在此建学校。所以,这觉林寺的街名,早已名不符实,正如一副对联写的:“觉林已无寺,江月年年寻暮鼓;报恩尚有塔,浮屠日日送黄昏。”人们纷纷议论说:由于寺废,庙拆,非但绝了菩萨们的香火供奉,还让菩萨们失去立身之处。所以,他们发怒了。这烟,就是他们吐出的怒气。一些人担忧,菩萨会降罪于一方百姓。

三曰沉冤论。

从1966年“文革”开始,一批又一批旳革命干部和著名学者被林彪、“四人帮”以“走资派”“资产阶级学术权威”、叛徒、特务等罪名,残酷斗争,无情打击,许多人含恨死去。就重庆来讲,远的如《红岩》作者之一的罗广斌,没有被敌人的酷刑夺去顽强的生命,却惨死在莫须有的“叛徒”罪名下;近的有同在下浩地区的南岸区委党校校长王若骨,在夜以继日的批斗和折磨中,完全丧失了生存的权利,被迫投水自尽……这一批批国家的栋梁,他们死不瞑目,于是魂聚古塔,那一缕浓似一缕的烟,便是他们吐出的冤气。

又有人说,此塔名曰报恩塔,是当年一位叫作江月的和尚为报母恩而修建的,他的孝心感动了上天,所以天廷赋予报恩塔以神力,可以镇妖伏魔。20年前,一些年轻气盛的“造反派”走上武斗的战场,最终成了“文攻武卫”的牺生品,回忆当初,好不后悔,如今他们天天以泪洗面,这冒出的烟,便是他们的悔恨之气。

随着消息的传播,来下浩看稀奇的人愈来愈多,以致造成日出日落前后,人们蜂拥而来,蜂拥而去,那人山人海的场面,若与周末的解放碑人流相比较,有过之而无不及,好几天人群都阻断了公路交通,派出所还专门派出民警维持秩序。

揭秘 原是“摇蚊”在此安营扎寨

究竟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最先解开这个谜团的,是几位勇敢的探险者。1989年8月30日,重庆晚报的记者和南岸区文物管理所的干部在龙门浩派出所民警保护下,于当晚塔刹冒烟之时,沿塔内石阶攀援而上,在距塔顶约5米处,从洞开的小窗向上看,“青烟”原来是一群群蚊子般的小虫在风中聚散。当他们满怀喜悦将此发现告诉群众时,听众全然不买账,还认为这些人在胡编乱造。有的问:“这么大的风,小虫怎能在高空聚拢?”有人说:“即使是蚊子,为什么偏偏出现在塔顶,且每天准时出现?”还有位年长者当场告诉记者,他在塔旁居住了几十年,从未见过如此奇观。

这也难怪群众有疑问,此塔高40米,人们在塔下空地或更远的周围,少则数十米,多则一两百米,即使用望远镜也难于发现此“烟”的庐山真面目,何况绝大多数人还只是用肉眼观察呢。

奇观影响太大,惊动了重庆市和南岸区的领导,必须给群众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于是,市科委主任亲自率领市白蚁防治所和市环境科研所的专家于次日奔赴现场,乘报恩塔冒“烟”之际,当众采集到大量蚊虫标本,并对塔刹进行了实地勘察。发现塔的顶部有较大缝隙积水,加之塔内气温恒定,无外界干扰,具备蚊虫繁衍的良好条件,于是,一种被专家称之为“摇蚊”的蚊虫便在此安营扎寨,趁秋天的活动高峰期,大量繁殖,并于早晚大量飞出,集结成团,形成群飞现象,远远望去,确像烟雾缭绕。

为什么“冒烟”如此准时?专家们解释说,每种昆虫都有其最适宜的光波波长,这段时间,昼夜长短没有变化,气候也较稳定,拂晓和傍晚时的光波最适应“摇蚊”的视觉,所以群飞现象都发生在早晨和傍晚那个特定的时刻。

笔者想,“摇蚊”的按时群飞不也和公鸡准时报晓是一回事嘛!本来这是不难理解的。但过了几天,围观的群众依然有增无减,人们还提出了一个迷惑不解旳问题:“都十多天了,塔刹中怎会有那么多蚊子还飞不完?”市白蚁防治所的专家进一步解释说,升空群舞是摇蚊求偶交配和扩散的一种独特方式,而摇蚊繁殖力极强,在一日内数量可成数倍增长。因其翅膀不发达,栖身高层建筑中,活动时可借助风力扩散,所以摇蚊才找到了报恩塔这个最适宜的场所。

根据专家们的建议,区文管所派人清除了塔顶内外积水,并施药灭蚊,断绝了摇蚊的滋生场所。后来,南岸区政府为了保护古建筑,又拨专款对该塔进行了全面维修,表面用水泥沙浆涂抹后,再刷上一层土红色颜料,使原来满目疮痍的巴渝古塔又焕然一新。

自此,一场历时半月有余,被闹得沸沸扬扬的“神塔冒烟”事件才渐渐平息下来,那些猜测和谣传也就不攻自破了。

不过,人们从此记住了那座塔的本名——报恩塔。

(作者系重庆市作协会员)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

标签:
微信

三青

当你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就要去奋斗。如果缘分安排我们相遇,请不要让她擦肩而过。我们一起奋斗!

微信
阿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