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医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来源:生命时报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副院长 王 岳
“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这是人们经常会听到的一句话。作为医护人员,我们应该认真思考,行医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实际上,绝不仅仅是救死扶伤,更重要的是要帮助病人。哪怕我的病人是一个陷于绝症的病人,我已经不可能治好他的病,但我依然能减轻他的痛苦,提高他的生活质量,甚至能帮助他战胜对死亡的恐惧。
在国际上,把救死扶伤作为唯一目的的行医理念早已要被淘汰和摒弃了。英国学者肯尼斯·卡尔曼在他的《医学教育史》中说:“我们应该把帮助病人作为医学时代划转标准,医生要让身处困境的人感到有人在伸出援助之手,倾尽其力,尽其所能。”当医生把帮助病人作为行医的目的,才能战胜心底真正可怕的敌人。这个敌人不叫疾病,不叫死亡,而叫冷漠。
冷漠,对于别的行业可能并无大碍。比如你打一辆出租车,那个司机开车一直拉着个脸,其实并没事。但医学不一样。当病人一只手扒在悬崖边,另一只手向你摇摇说“帮帮我”,你伸手拉他一把,他能记你一辈子的好;但如果你给他一个冷漠的眼神,告诉他“没办法”,他会怎么样?
医务人员最重要的本领是什么?专业的技能当然很重要,但是随着设备、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的普遍使用,你会发现医生的技能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
今天外科医生的手术技巧远不及30年前的外科医生。现在有些大型三甲医院的外科医生甚至都不敢到农村做手术,除非那里有吻合器(一种替代手工缝合的设备,类似于“订书机”)。因为没有吻合器,他根本不敢去缝肠子。
随着医院互联网的普及,离开了电脑上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有的医生甚至都开不出处方,因为已经提笔忘“药”。我预感,今后人工智能会替代医生更多的技能。它对一个肿瘤病人的化疗建议,可能比医生们做得更科学。那么,究竟什么本领是我们无法被人工智能替代的?我认为是人与人交流的能力,是我们发自内心的、有温度的同理心。
我所提倡的帮助病人,是以病人需求为中心的帮助。希望医生们以后见到病人,不要再说那句话:“哪不舒服?”我更希望大家能说一句:“有什么我能帮你的吗?”如果我们能够持续不断地跟病人说这句话,病人就不会感受到冷漠。你才可能去了解病人的需求,才可能成为他心中满意的医生。
本文来自【生命时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
上一篇:论"目的"与"纯粹"
下一篇:“目的”或“意向”的定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