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横幅广告
  • 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MBTI 16型人格理论历史(1)荣格心理类型理论

作者:三青 时间:2023-04-28 阅读数:人阅读

 

MBTI测试,16型人格源自荣格,荣格是个瑞士心理学家,他发展出挺多重要的理论,是分析心理学流派的大师,有很多概念,比如集体潜意识,人格面具,阿尼玛,阿尼玛斯都是源自于他;在心理治疗方面,他还发明了一种沙盒疗法,就是让病人玩沙盒,把里边的东西组合起来反映内心世界,来让治疗师了解病人

他是那个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的朋友,他从弗洛伊德那里吸收了不少知识,后来因为荣格不同意弗洛伊德的一些理论,比如他对性驱力的过度关注,让荣格和佛洛依德决裂了

荣格在对不同的人进行心理治疗的时候,发现每个人的人格性格差别很大,每个人感知世界,进行判断的方式不同,随着治疗和研究经验的积累,荣格逐渐总结出八大功能理论

荣格

就是荣格的心理类型理论,算是MBTI(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的前身,构成了mbti,16型人格理论的基础,他还写了一本书《心理类型》[1](文章最后有在线阅读地址),书的前言里提到,荣格的理论建立在与各种治疗病人经验和反思的基础上,荣格自己除了心理学以外也了解神秘学和古代哲学,在《心理类型》里也涉及到对很多古代哲学理论、历史、前心理学说的研究,书的后面几章描述了性格的内外倾向,感觉直觉情感理智等功能

《心理类型》前 言

这本书是我在实用心理学领域工作了近20年的结果,它是一个逐渐形成的理智结构,同时也是我在精神病和神经病治疗方面的无数印象和经验的集聚,它包含了我与所有社会阶层的人的交往和接触,因此,它是我个人与朋友和仇敌打交道的结果;最后,在对我自己的心理特征的批判上我获得了更深刻的启迪。

我并不打算用决疑论(casulstry)来增加读者的负担,不过,我有责任用我们已经获得的知识,从历史学的和术语学的角度把产生于经验的理念联系起来。

我这样作并非完全是出于历史的正义感,而多半是出于想把一个医学专家的经验带出狭窄的专业范围,使它进入一种更普遍的联系,进入那种使受过教育的外行人能使使用这种专门领域中的经验的联系中。假如我不坚信本书所表现的心理学观点具有广泛的意义和用途,并因此而在一般的关系中获得比留在专业化科学假设的形式中的更好的处理的话,那么我是决不敢斗胆进行这种扩展的,即使这样做有可能被人们误解为侵占到其他的领域中去了。

荣格的心理类型理论

1)一般态度类型:

根据力比多(弗洛伊德的概念)的倾向可以划分性格类型,力比多倾向外界环境,向外转移,就是外倾型;倾向内部环境,力比多向内转移,就是内倾型

《心里类型》截选:我在治疗神经症患者的实际工作中,很久以来都迷恋着这样一个事实,即在人类心理的许多个体差异中间,还存在着类型的差别;在我看来,有两种类型变得尤为清晰,我把他们称为内倾型和外倾型。

当我们思考人类历史时,我们看到一个个体的命运是如何更多地受制于他所感兴趣的客体,而另一个体的命运却更多地受制于他自己内在的本性,受制于他的主体。因此,我们自然就倾向于从自己的类型方面来了解一切。

从生物的角度来看,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总是一种适应关系(relation of adaptation),因为主客体间的每一种关系都通过相互影响以双方的修正作用(modifcation)作为先决条件。这些不断的修正作用形成了适应。因此,对于客体的类型态度就是适应的过程。自然中存在两种根本不同的适应方式,它们确保生命有机体得以继续存在。其一在于较高的繁殖率,具有适应于单一个体的较低的防卫力量和较短的生命周期;另一种则在于个体具有多种自卫的手段以及较低的生殖率。在我看来,这种生物性的差异不仅相应于我们所说的两种心理适应模式,而且是这两种心理适应模式的现实基础。在这点上,我只需作些大致的提示就足够了。很明显,外倾型的特性在于不断以各种方式扩展和增殖他自己,而内倾型的倾向则在于抵御各种外在要求,通过把能量从客体那里撤回而保存自己的能量,从而巩固他自己的地位

1、外倾型(E)重视外部世界,好社交爱动,活跃开朗自信进取,对周围环境感兴趣,容易适应环境变化;

如果一个人的思维、感觉和行动,他实际生活中的一切皆直接地与客观状态及其要求保持一致,那么他就是外倾的。他的生命十分清楚地表明,是客体而非主观观念在他的意识中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当然,他也具有主观观念,但是他们的决定性价值远没有客观环境重要。因此,他从不打算从他自己的内在生活中寻找任何绝对的因素,因为他知道唯一重要的东西在他自身之外。像埃庇米修斯一样,他的内在生活屈从于外在需要,虽然其中并不是没有冲突;只不过最终总是以客观的规定性赢得胜利。他的全部意识朝向外部世界,因为基本的、最终的决断总是产生于外部......外倾型行为被公认为与客观环境相关。就它们不只是对环境刺激的反应而言,它们也有适应具体环境的特点,在客观环境的范围内显得充裕自如。但它并不打算真要努力超出这些限制。其兴趣同样如此:客观事件对他具有近乎永不衰退的魅力,因此在正常的情况下他绝不会去舍此而他求

外倾型的危险:他为客体所束缚,在它们那里完全迷失了自己。从这种状态中产生出来的神经性或生理性的功能失调就具有了一种补偿的意义,它们迫使主体进行一种不自主的自我限制。歇斯底里是外倾型最常患的心理病症。典型的歇斯底里的标志在于患者与他周围成员之间的一种极度的亲密关系,一种近乎模仿性的对周遭环境的调节性顺应。使他自己引人注目,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种经常性倾向是歇斯底里症的基本特征

病例:一个通过自己的努力拼搏,建立了一份巨大产业的人,会因为不堪事业的重负而为神经性干渴症的发作所苦,以致很快就沦为歇斯底里的狂喝滥饮者,成为酒精中毒的牺牲品

2、内倾型(I)重视内心世界,好沉思善内省,容易沉浸在自我陶醉和自我欣赏中,较难适应环境变化

内倾型与外倾型的区别在于,内倾型更多定向于主观因素。内倾型在对于客体的知觉与他的行为之间加进了一种主观的观点,这就避免了将他的行为设想为具有一种适应于客观环境的特征,虽然内倾型意识也是对外在环境的意识,但它总是把主观规定当作决定性因素。它们根据个体的主观气质对感官刺激做出反应。例如,两个人都看见同一物体,但他们绝不会用同样的方式去观看它,他们所获得的意象绝不是同一的。除了感官上的敏锐程度和个人观察上的误差(personal equation)之外,通常就对于被知觉的意象的心理同化而言,无论在种类或程度上都存在一种根本的差异。外倾型总是求助于客体呈现在他面前的东西,而内倾类型则主要依赖集聚在主体中的感官印象

我们不应忘记——尽管外倾者太容易犯此错误——知觉和认识都并非纯粹是客观的,它还受到主观条件的制约。世界并非纯粹存在于其自身,而且还像它出现在我的眼里那样地存在。确实,究其实质,倘若世界没有被主体所同化,就不会有任何绝对的标准能帮助我们形成关于世界的判断。假如我们忽视这种主观因素,那么这就意味着彻底地否定了对于绝对认识的可能性的最伟大的追问。我们压抑了主观因素的重要性,这意味着对主体的否定。然而,什么是主体呢?主体就是人自身——我们就是主体

2)机能类型:

个人的心理活动有感觉(S)、思维(T)、情感(F)和直觉(N)四种基本机能。

1 感觉(感官知觉)让我们感觉到存在着某种东西,能看到、听到、闻到;

2 直觉则让你感知到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事物的象征意义和未来发展趋势(直觉在荣格看来,允许人们在缺乏事实材料的情况下进行推断)

3 思维告诉你事物是什么,让人思考感知的事物,理解物品的原理,进行合乎逻辑的计划和判断

4 情感告诉你事物是否令人满意,自己喜欢还是讨厌,其他人的感受如何

按照两种态度类型,外向、内向(E、I)与四种机能,感觉、直觉、思维、情感(S、N、T、F)的组合,荣格描述了性格的八种机能类型,这是MBTI理论的雏形,其描述和MBTI 16人格有区别

1)外倾思维型(the extroverted thinking type,Te)

当思维在所有心理功能中占据领先的地位时,即当个体的生命主要受反思的思维统领,以致每一重要的行为都产生于理智思考的动机,或者至少倾向于遵从这种动机时,我们就可以恰当地将之称为思维型。这一类型既可以是内倾的也可以是外倾的。我们将首先讨论外倾思维型

这种类型的人,既是外倾的,又是偏向于思维的,他们的思想特点是一定要以客观的资料为依据,以外界信息激发自己的思维过程。例如,机器是怎样开动的?为什么水加热到一定温度就会变成蒸气?等等。科学家是外向思维型,他们认识客观世界,解释自然现象,发现自然规律,从而创立理论体系。荣格认为,达尔文和爱因斯坦这两位科学家在思维外向方面得到了最充分的发展(按照现在的理论,他们两人是Ti内倾思维,Te外倾思维更适合管理领导,推进计划,实际验证,比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外倾思维型的人,情感压抑,缺乏鲜明的个性,甚至表现为冷淡和傲慢等人格特点。

外倾型思维是积极的(positive),即建构性的。它导致新的事实的发现,或导致建立在不同经验基础上的一般概念。它通常也是综合性的。即使在分析时,它也能进行建构,因为它总是超越分析而达到新的结合,获得更深层的概念,用新方法把经过分析的材料重新组合起来,或给它增添某些新的东西

这种类型的劣势情感也以其他的方式显示出来。为了坚持其客观的程式,其意识态度或多或少地变成非个人的了,它常常达到这样的程度:其个人的兴趣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当这种态度走向极端时,所有对个人的思考都消失得无影无踪,甚至那些涉及主体自身人格的思考也消失了(强Te,代表弱Fi,缺乏个人喜好和价值观)由于无意识的过分敏感,他的表达方式和声调常常变得严厉、尖刻、带有侵犯性,并且更为频繁地使用含沙射影、明嘲暗讽的方式来攻讦他人。他的情感具有狂热和憎恨的特征——这正是劣势功能的征兆(弱Fi)。无论个体为了理智的目的会多么慷慨地牺牲他自己,但是他的情感相应来说却是卑微的、多疑的、阴阳怪气的和保守的

2)内倾思维型(the introverted thinking type,Ti)

这种类型的人,既是内倾的,又是偏于思维功能的。他们除了思考外界信息外,还思考自己内在的精神世界,他们对思想观念本身感兴趣,收集外部世界的事实来验证自己的思想。哲学家属于这种类型。荣格指出,德国哲学家康德是一个标准内倾思维型的人。内倾思维型的人,具有情感压抑,冷漠,沉溺于玄想,固执,刚愎和骄傲等人格特点

内倾型思维主要定向于主观因素。至少,这种主观因素表现为一种最终决定判断的导向感。有时,它或多或少表现为一种有助于作为某种准则的完整的意象。内倾型思维可能既与具体的对象也与抽象的对象相关,但是在决定性时刻它总是定向于主观的因素。它不可能从具体的经验再返回到客观事物中去,而总是导向主观内容。外在事实并不是这种思维的目的和根源。他始于主体然后又返回到主体,尽管它可能在实在的现实领域中进行最广阔的遨游。就新的事实的建立而言,他仅仅具有间接的价值,因为他主要关心的不是对新的事实的认识,而是新的观点。他阐述问题并且创造理论,展示新的前景和新的洞见,但在事实面前它却持保留的态度。这些事实可以极恰当用来作为说明的例证,但绝不会允许它们占据支配地位。事实被搜集用来作为某种理论的证据,但绝不是为事实本身而搜集。对这种思维来说,事实仅有次等的重要性;它的目的从不涉及具体事实的理智的重建,而是涉及从模糊意象到一种辉煌的观念的构建。它要求获得真实,看着外在事实如何恰当地进入并充满观念的构架;当他的思维的创造力实际上创造出一种观念时,就将其自身显示出来了,虽然该观念并非内在于具体事实中,但它仍然是具体事实的最适当的抽象的表现形式。一旦这种形构的观念似乎如此不可避免地从外在事实中浮现出来,以致它们实际上就证明了其有效性时,内倾型思维的使命就完成了

但是,正如外倾型思维无法从具体事实抽绎出完好的经验性概念,或者创造出新的概念一样,内倾思维也无法把原初意象转换成能够充分适应事实的观念。因为在前一种情况下,纯粹经验事实的堆积麻痹了思维,窒息了它们的意义。这种思维最容易迷失于主观因素的巨大真实中。它只是为理论而创造理论,它显然具有观察真实或至少观察可能性事实的眼睛,但总是带有匆忙地掠过观念世界而进入纯粹的想像王国的倾向

当思维要求达到任何一种纯粹的结果时,它就会完全排斥情感,过度发展的Ti会导致其判断显得冰冷、固执、武断和无情,因为其判断很少与客体相联系而是更多地联系到主体。人们在其判断中感觉不到任何可能赋予客体以较高价值的东西,因为再没有什么东西能像情感价值那样更易于歪曲和欺骗思维的了(强Ti弱Fe)

3)外倾情感型(the extroverted feeling type,Fe)

这种类型的人,既是外倾的,又是偏于情感功能的,他们的情感符合于客观的情境和一般价值。荣格指出,外倾情感型的人在"爱情选择"上,表现得最为明显。他们不太考虑对方的性格特点,而考虑对方的身份、年龄和家庭等方面。外倾情感型的人,思维压抑,情感外露,爱好交际、寻求与外界和谐。

外倾型情感总是与客观的价值相一致。这类情感判断绝不是一种伪饰或谎言,它只不过是一种调适的行为。例如,一幅画被称为美的,是因为一幅悬挂在客厅里并有名家签名的画通常被认为是美的,如果认为它是“丑的”,就可能触怒那个幸运的收藏者的家庭,说它是美的也可能因为拜访者想要制造一种和谐的情感氛围,其目的在于使人觉得这里的一切都十分令人惬意。这类情感为客观的标准所支配。它们本身是真实的,从整体上体现了情感功能

因此,这种类型必定尽可能地将思维搁置起来就变得可以理解了。这并不是说一点也不思考;相反,可能充分地且机敏地进行思考,但其思维是其情感的附属物。不能情感感受到的就无法有意识地对其进行思考。这种类型的人有一次用一种愤慨的语气对我说:“我真无法去思考我情感感受不到的东西。”只要情感允许,都能恰当地思考,但每一种可以导致情感紊乱的结论,无论多么的合乎逻辑,从一开始就被她剔除了,这简直算不上思考。因此,一切与客观价值相符的都是好的,被视为珍宝,而其他的一切都被她抛诸世界之外(强Fe,弱Ti)

外倾情感型通常压抑思维,因为思维最易于干扰情感的功能

4)内倾情感型(the introverted feeling type,Fi)

这种类型的人,既是内倾的,又是偏向于情感功能的。他们的情感由内在的主观因素所激发。内顿情感型的人,思维压抑,情感深藏在内心,沉默,力图保持隐蔽状态,气质常常是忧郁的,给人静水则深的感觉,他们以一种令人喜爱的文静或与人相和共鸣的印象,但并不想以此去感化他人,以任何方式去打动、影响或改变他人

内倾型情感主要决定于主观因素。它与外倾情感之间有着根本的差异,要想对内倾型情感过程作出理性的描述,或即便是大致的描绘都是极其困难的,尽管只要人们意识到它,这类情感的特征就会变得显而易见。由于它主要受主观条件的限制,且只是次要地与客体相联系,所以这种情感极少显现于表面,也常常遭致误解。这是一种明显地贬低客体的情感,因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以否定性的面貌表现出来。其肯定性的情感的存在只能被间接地推断出来。它的目的并非在于使自己调适于客体,而是要超越客体,通过一种无意识的努力使潜在的意象成为现实。它丝毫也不会在意那些并不切合它的目的的客体从它眼前溜走。它奋斗于它的内在紧张中,客体至多不过为这种紧张提供一种刺激。这种情感的深层只能是猜测——却永远无法被清楚地理解。它使得人沉默,变得难以接近;由于具有含羞草一般的敏感,它总是竭力回避客体的粗鲁,以便进入到主体的深层中去。它以消极的判断或是装出一副高深莫测的冷漠神态作为自我防御的手段

由于其与现实的毫无联系,主观思维在意欲唤起一种恰当的理解时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同样的情况也对主观情感有效,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了同他人进行交流,它不得不寻找一种外在形式,不仅使它本身能得以接受,而且能在其他人那里唤起类似的情感。幸亏人类存在着相对巨大的内在一致性(当然也存在着外在一致性),然而,倘若情感被一种自我中心的态度所歪曲,它立即就会变得不再具有同情心了,因为它变得主要与自我相关联了。它必然产生出伤感的自爱的印象,产生出意在使自己感兴趣甚至病态的自我欣赏的印象。这种自我中心的情感的强化也只能导致为了其自身缘故的空洞的情感的传达。这是神秘而迷狂的过程,它为那些遭受情感抑制的外倾型功能开辟了道路。内倾型情感也因一种原初思维而获得了平衡,这种原初思维的具体化和它对事实的依附都超越了所有的限制。情感使自己进一步地从客体中解脱出来,为自己创造了一种纯属主观性的行动自由和良心,甚至可能抛弃所有的传统价值。但是这种发展只会使无意识思维在更大程度上沦为客观现实力量的牺牲品

上边是判断功能描述,以下是感知功能的描述

5)外倾感觉型(the extroverted sensation type,Se)

这种类型的人,既是外倾的,又是偏向于感觉功能的。他们头脑清醒,倾向于积累外部世界的经验,但对事物并不过分地追根究底。外倾感觉型的人,寻求享乐,追求刺激,他们一般情感是浅薄的,直觉压抑的。

对外倾型感觉来说,只有具体的、被感官所知觉的客体或过程才可能激发感觉;尤其是那些每个人在每时每地都感觉为具体的东西才能激发感觉(这个人好帅,脸上沾了米粒)。所以,这种个体的取向与纯粹感官的真实保持一致。从事判断的理性功能从属于感觉的具体事实,因而它具有较低分化程度的性质,显示出否定的、婴儿期的和古代的特征。这一深受压抑的功能自然与无意识知觉的功能,即感觉——直觉相对立

感觉越是居于支配地位,致使主体消失于感觉之中,如果缺少直觉的平衡,那么这种类型就越会变得令人讨厌。他不是逐渐变成一个粗俗的寻欢作乐者,就是变成一个肆无忌惮的、诡诈的酒色之徒。无意识不再具有补偿性的作用而被迫表现出公开的对立。首先,被压抑的直觉开始以投射的形式维护自己的权利。最为广泛的疑虑出现了(强se弱ni)

6)内倾感觉型(the introverted sensation type,Si)

这种类型的人,既是内倾的,又是偏于感觉功能的,他们远离外部客观世界,常常沉浸在自己的主观感觉世界之中。外倾感觉型的人,知觉来自外部世界,是客观对象的直接反映;内倾感觉型的人知觉深受自己心理状态的影响,似乎是从自己的心灵深处产生出来的。他们艺术性强,直觉压抑。

内倾感觉在事件之流中,它并非定向于理性情感判断,而是纯粹地定向于偶发事件。外倾感觉型为客观事物所引导,而内倾感觉则为客观刺激所激发的主观感觉所引导(记忆)。这种独特性常常误入歧途地把人导向一种表面的判断,这确实产生于他与客体的毫无联系,导致被不再与客体的真实相关的主观反应所代替。这种类型易于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人终究存在着,为什么一般的客体具有它们存在的理由,因为既使它们不存在,那些根本的东西也仍然继续发生着。因为客体的刺激对内倾感觉来说是绝对必需的,只不过它所产生的东西与主观期望产生的东西截然不同罢了

如果内倾感觉型没有艺术表达的能力,那么所有的印象都会沉入内心深处,着迷般地捕获意识,他的无意识的主要特色在于外倾直觉的压抑(强Si,弱Ne),因此有一种有点保守的特征

总之,他的发展使他自己疏离于客体现实,而将主观知觉方面的优势留给了自己,这种主观知觉将他的意识导向到过去的真实(记忆),尽管他在比较判断方面的缺陷使他完全无法意识到这一状况。他实际上生活在一个神话的世界里,在那里,人、动物、铁路、房屋、河流和山脉都显得既像仁慈的神又像邪恶的魔鬼。它们正是以这种样态出现在他面前但却从未进入他的头脑,尽管它们对他的判断和行为造成了影响。但是,只有当他发现了他的感觉与现实完全不符时,他才开始受到打击。如果他具有客观理性的倾向,他就会觉得这种不符是病态的;但是如果他仍然忠实于他的非理性,并且准备承认他的感觉的真实价值,那么客观世界就会显现为一种纯粹的虚构物和一幕喜剧。不过这种两难只有在极端的个案中才会出现。通常,个体会默认他的孤独和世界的平庸,而无意识地去把握回忆过去的东西

7)外倾直觉型(the extroverted intuitive type,Ne)

这种类型的人,既是外倾的,又是偏于直觉功能的,他们力图从客观世界中发现多种多样的可能性,并不断地寻求新的可能性。他们对于各种尚孕育于萌芽状态但有发展前途的事物具有敏锐的感觉,并且不断追求客观事物的新奇性。外倾直觉型的人,可以成为新事业的发起人,但不能坚持到底,荣格认为,商人,承包人,经纪人等通常属于这类型的人。

正如外倾感觉想竭力达到最高程度的现实性一样,外倾直觉也企图领悟最大范围内的可能性,因为只有通过对可能性的展望,直觉才能获得充分的满足。外倾直觉总是努力去发现储存于客观环境中的那些可能性;当面临一个无望的被锁闭的情境而其他功能都找不到出路的时候,外倾直觉便自主地发挥作用了。当其成为决定性功能时,生命中每一个原初的情境都宛如一个锁闭的空间,有待于直觉去开启。它不断从外在生活中寻找新的出口和新的可能性。每一瞬间,每一种存在的情境都可能成为直觉者的囚牢,成为必须被砍断的锁链

在外倾型态度中,直觉(intuition)作为无意识知觉的功能完全定向于外在客体。因为大体上说来,直觉是一种无意识过程,其性质是非常难以把握的。在意识中,直觉功能显现为某种预期的态度,一种灵视(vision)和透视;正如外倾感觉一样,当其成为决定性功能时,它并非是一种不包含任何更多的意义的对客体的纯粹的反应过程,而是一种把握客体、形构客体的活动,直觉也是如此,它绝不是一种单纯的知觉或灵视,而是一种主动的、创造性过程

直觉的主要功能是传送意象或对事物间的关系的知觉,这些意象要么无法为其他功能所传送,要么只能以迂回曲折的方法来传送。心理适应几乎完全基于直觉来进行。思维、情感和感觉都极大程度地受到了压抑,它们之中的感觉(si内倾感觉)是受到最大影响的因素,内倾感觉,它给直觉造成了最大的障碍

8)内倾直觉型(the introverted intuitive type,Ni)

这一功能比较复杂难懂,Ni主导的人也比较少

这类型的人,既是内倾的,又是偏于直觉功能的。他们力图从精神现象中发现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内倾直觉型的人,不关心外界事物,脱离实际,善幻想,观点新颖,但有点稀奇古怪。荣格认为,艺术家属于内向直觉型。(有利于想象,预测未来和解读象征含义,进入冥想状态)

内倾直觉所领悟的意象源于先天的遗传的无意识根基。这些原型的最内在的本质无法为经验所接受,它们是历代先人心理运作的积淀;即有机体存在的普遍经验的累积或汇聚,经亿万次重复后就凝聚成了类型。因此,在这些原型中,自从原初时代以来就依照这种方式发生的全部经验都得到了体现。这些经验越是频繁地发生和越是具有强度,它们就越是清楚地集聚而为原型

内倾的直觉定向于内在客体(inner object),这或许是我们正确地运用于无意识内容的一个术语。内在客体与意识的关系完全类似于意识与外在客体(outer object)的关系,尽管它们的真实性是心理的而非物质的。内在客体在直觉知觉中显现为事物的主观意象,虽然它们在外在世界中并不能遇到,但却构成为无意识的内容,尤其是集体无意识的内容。这些内容就其本性而言自然无法进入到经验中去,这是它们与外在客体所共同的一种性质。正如外在客体仅仅与我们对它们的知觉相对地保持一致一样,内在客体的现象形式也同样是相对的——它们的产品对我们来说具有不可进入的本质,它们是直觉功能的特殊性质的产品

像内倾感觉一样,内倾直觉也具有它的主观因素,这种因素在外倾型态度中尽可能地受到了抑制,但在内倾型直觉中却成了决定性因素。虽然内倾者的直觉可能为外在客体的刺激所引起,但是它所关心的并非外在的可能性,而是外在客体从他的内部所释放出来的东西。内倾感觉主要限制在——经由无意识——对神经刺激现象的知觉上,它不能超越这一范围,而内倾直觉则压抑了这方面的主观因素,从而使它去领悟那些引起神经刺激的意象。例如,假设某人遭到心因性晕眩突发的袭击。感觉所关注的是这种神经系统扰乱的特殊性质,知觉它的所有特质,它的强度,它的过程,它的如何发生以及如何结束,但却不会进一步越此去追究它的内容以及造成神经系统扰乱的东西。相反,直觉从感觉中获得的只是它直接行动的推动力;它洞视到场景背后的东西,迅速知觉到造成这种特殊现象发生——晕眩的突发——的内在意象。它看见一个意象:一个步履蹒跚的人,心被利箭刺穿。该意象迷住了直觉活动;它被意象所捕获,努力去探索意象的每一个细节。它紧紧地抓住灵视,以最富于生命力的兴趣去观察这一图像的怎样变化,怎样进一步展开,最后又怎样地消失

这样,内倾直觉就知觉到了意识背后的全部过程,其清晰鲜明的程度与外倾感觉对外在客体的感受不相上下。因此,对直觉来说,无意识意象获得了重要的品性(dignity)。

同样地,类似于外倾直觉,内倾直觉者也是从意象到意象,在无意识丰富的蕴藏中追逐每一种可能性,而没有在它们和他自身之间建立起任何的联系。正如对一个仅仅感觉世界的人来说,现象世界绝不会成为一个道德的问题一样,同样地,对直觉者而言,内在意象世界也绝不是一个道德的问题。在他们两者那里,这是一个审美的问题,一个知觉的问题,它是一种“感觉”。因此,内倾直觉者很少意识到他自己的肉体存在,或很少意识到他的肉体存在对他人的影响。外倾类型会说:“现实中没有他存在的位置,他使自己沉溺于毫无结果的幻觉中。”当然,从直接功利的观点来看,这种对无意识意象的知觉,其生命的创造性能量所产生的不可穷尽的丰富性是毫无意义的。但是,这些意象呈现了看待世界的可能的方式,给生命提供了新的势能

内倾直觉者所压抑的主要是对于客体的感觉,这影响了他全部的无意识。但是,如果通过对意识态度的强制性夸大而使完全屈从于内在知觉的状况得以发生,那么无意识就会转变为对立,引发那种由于过分依赖客体而与意识态度处于直接冲突中的强制性感觉。这种神经症的形式便是强迫性心理症,其症状有些是忧郁症的表现,有些是感觉器官的神经过敏,有些是对某些人或某些物体的强制性联结(Ni强,Se弱)

参考

^《心理类型》在线阅读地址 https://www.daocaorenshuwu.com/book/xinlileixing/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

标签:
微信

三青

当你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就要去奋斗。如果缘分安排我们相遇,请不要让她擦肩而过。我们一起奋斗!

微信
阿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