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屏智能音箱,已然倒在了AI新时代的风口之前历史上真正的叶问,身材矮小,爱抽大烟和逛妓院,从未与日寇打擂
联想Smart Display,JBL Link View,LG Xboom AI ThinQ WK9,看到这一串产品名大家是不是有点懵?虽然品牌估计大家都不陌生,但其具体对应的是什么产品,或许就很少有人了解了。
不过这也已经无所谓了,因为以上这三款、分别由三个知名品牌与谷歌合作推出的“带屏智能音箱”,就在前不久都刚刚被宣布不会再有新的系统更新服务。换句话说,它们实际上相当于已经被“放弃”了。
最为重要的是,它们并不是被这三家厂商分别“抛弃”,而是谷歌方面统一发布的系统停更通知。换句话说,也就是谷歌直接宣告了这一批带屏智能音箱的“生命终结”。
为什么谷歌要这样做呢?结合整个行业最近这段时间的动向,以及“带屏音箱”这类产品本身的技术特性,我们其实不难得出答案。
大家可能还记得,“AI语音”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兴起,最知名的标志性事件就是2011年发布的苹果iPhone 4S,以及其所搭载的Siri语音助手。在那之后,越来越多的Android手机、Android平板,乃至各种智能电视、智能手表产品,也都陆续加入了AI语音功能。
然而那个时候的“AI语音”功能,从技术层面来说其实是非常简陋的。它本质上是通过设备录制用户的提问(声音),然后将音频发到服务器上再去分析,再将回复发送到设备上变成特定的文字或行为(比如打开某个应用)。
在这个过程中,用户手上的设备实际上只做了两件事,其中一个是录音,另一个就是发送音频数据、并接受服务器回复的文字或指令。换句话说,对于早期的“AI语音”技术来说,它们其实完全不需要设备本身有真正的“AI算力”。
正因如此,具备这种简单AI语音功能的蓝牙音箱产品,才能摇身一变作为“智能音箱”风行一时。而为“智能音箱”再加上一块屏幕、一颗摄像头后,能看视频、能打(视频)电话,能以图形界面进行更加复杂交互的“带屏智能音箱”这种产品形态,也就此诞生了。
乍看之下,大家是不是觉得这样的产品还挺不错的?但只要关注过最近一两年的手机行业就会知道,如今手机的“AI语音”功能,早已不再是直接上传录音了。它们多半都会在机内先进行“语音识别”的处理,只向服务器上传识别后的文字信息;或者甚至一些更新的机型还会先尝试在本地“理解”用户的问题并给出回答,实在不行了才会联网借助服务器端去处理。
2022年底,小米宣布将在基于骁龙8 Gen2的机型上推出离线版小爱同学
很显然,这样的设计一是为了避免传统“AI语音”功能可能导致的用户信息泄露问题。再一个就是更强大的本地AI算力能够实现手机哪怕不联网,AI语音功能也依然可用的体验。而且本地语音识别技术还能降低用户在与机器“对话”时的等待延迟,让交互更为自然。
但对于在“血统”上本就源自低成本蓝牙音箱的那些“带屏智能音箱”来说,指望它们具备强大的、足以支撑离线AI语音能力的算力水平,则几乎是不现实的。换句话说,比起性能快速迭代的智能手机,智能音箱糟糕的性能已经使得它们越来越不符合当今AI交互对于隐私保护,乃至对于交互体验的各种需求了。
分辨率低、刷新率低、颜色差、无法开启高品质视频服务,使得智能音箱的观影体验并不算好
这还没完,前文中我们曾提及,“带屏智能音箱”不光能听会说,它还有块能放视频的屏幕。但问题就在于,纵观目前市面上的这类产品就会发现,这块屏的品质往往并不出色,特别是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甚至笔记本和显示器近年来显示效果普遍快速跃升的背景下,智能音箱的那块屏就显得更“费拉不堪”了。
那么这会导致什么问题呢?一方面,看惯了如今手机、电视的用户,就会愈发明显地觉得智能音箱的屏幕分辨率很低、色彩灰暗,显示效果不好。另一方面,对于视频平台来说,由于带屏智能音箱的屏幕根本无法支持高品质(比如HDR、高帧率、4K分辨率)内容的正常回放,所以实际上也不利于用户口碑和付费内容的经营。
请注意,我们无意否定“带屏智能音箱”本身在使用便利度,以及作为家庭智能控制中枢的作用。正因如此,纵观近年来的消费电子市场不难发现,在“淡化”带屏智能音箱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为高端平板电脑配上了多阵列麦克风,设计了强大的语音助手,甚至还配备了专门的智能家居控制界面。
毕竟一方面来说,平板电脑的性能和屏幕素质,都使得它们能够提供比“带屏音箱”好得多的AI语音交互和高品质视频回放体验。另一方面,这又何尝不是厂商在成功培养了消费者对于“带屏智能音箱”的需求后,主动引领的又一次“消费升级”呢?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