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和徐克聊了聊,他问现在还有人看他二十年前的老片吗?
本文由徐克专访内容与相关资料汇编而成
年近七十的徐克没有“归隐江湖”,依然奋战在一线。他的新作《狄仁杰之四大天王》正在全国的影院里热映。
△ 《狄仁杰之四大天王》首映礼上的徐克
非常荣幸,得知我们是徐克老影迷之后,片方安排我们和徐老聊了聊他的电影历程,并坐在一起看了这部电影。
看上去,岁月只不过让他的额头多了几道皱纹,让他本就不多的黑发少了些许,但他的眼神依然犀利,他的气场依然凌厉。
听到我谈起他最早的几部电影时,他嘴角上扬,笑着说:
“连我的副导演都没看过。”
随后他讲起当年拍电影时的种种想法,仿佛说起的不是三十多年前的事,而是昨天的事。
为何对于电影的激情从未离开徐克?
回顾他的人生经历,重看他的过往作品,你会发现无论是5岁的他,还是67岁的他,都能给你答案。
徐克出生于1951年2月。对于名字里的“克”,他的解释是“攻无不克的克”。
5岁那年,徐克跟着妈妈在戏院里看了一部迪士尼动画片:《小鹿斑比》,从此他开始疯狂地痴迷电影;
△ 迪士尼于1942年制作的《小鹿斑比》成为徐克人生中第一次看到的电影
13岁那年,徐克想利用寒假拍一部电影。为此他偷偷地从家里拿出一笔钱,又喊来几个小伙伴“众筹”,最终租来一台8毫米摄影机。电影开机的那天,成为徐克童年里最难忘的时刻。
虽然电影最后没拍成,但对于这事儿的执念,却早早就在徐克的心底扎下了根。
1969年,身为医生的父亲掏出多年积蓄,送他去美国留学,学习现代医学。出发之前,父亲叮嘱他:
“医学博大精深,你不好好学习是不可能有所造诣的。等你回来,我再进一步把我的经验教给你,我的医术也就后继有人了!”
然而到了美国没多久,徐克就做出一个关乎人生命运的决定:不再学医,改学电影。
这个决定,或许让这个世界少了一位救死扶伤的好医生,但却让华语影坛拥有一位天马行空、名作无数的鬼才导演。
1977年,28岁的徐克回到国内,要在“东方好莱坞”香港为他的导演梦奋斗。
必须得说,徐克的运气好得惊人。那时的香港影视圈很讲究论资排辈,一般新人需要干30年以上才能独立当导演,但他却早早遇到欣赏自己的贵人,在1978年就得以导演武侠电视剧《金刀情侠》。1979年,他更是得到了导演电影的机会。
机会面前,徐克马不停蹄,两年的时间里拍了三部电影:《蝶变》《地狱无门》和《第一类型危险》。
如果你不是徐克电影也不是老港片的资深爱好者,估计会对这些名字感到很陌生。这并不奇怪,这三部电影虽然主题不同、类型不同,但都情节诡异,充斥诸多血腥片段,是典型的“邪典”电影,不可能在CCTV6这样的电视台里看到,也很难在大众群体中流行。
比如说《蝶变》,这是徐克的电影处子作,他一出手就拍了一部大狠片,颠覆了以往所有的香港武侠电影。
在这部狠片里,徐克讲述了一个离奇而又残酷的“蝴蝶杀人案”:传说沈家堡蝴蝶杀人为患,前去探查的各路人马互相残杀,相继死去,只有一位专门记录武林逸事、不会武功的书生活了下来。
△ 《蝶变》中蝴蝶杀人的镜头,灵感来源于希区柯克的《鸟》
从《蝶变》的表象来看,片中角色造型十分前卫,带有东洋忍者与西洋枪手特色,甚至出现了牛仔打扮的侠客,以及全身盔甲的杀手。这些都是以往的香港武侠片电影中从未有过的画面,所以这片被称为“未来派武侠片”。
△ 《蝶变》的人物造型借鉴好莱坞《星球大战》
更具颠覆性的,是《蝶变》传达的价值观:整部电影里,徐克没有安排任何一个角色代表正义,也没有设置“正义胜利”的结局,这本身就是对传统武侠片“正义必胜”的挑衅。所有人都在利益的驱使下你争我夺——徐克此后那些被大众熟知的作品不再像《蝶变》这般诡异,但这个思维却贯穿始终。
△ 《地狱无门》的片头动画,相当Cult
徐克的第二部作品《地狱无门》比《蝶变》还要任性。和我们谈起这部电影时,徐克说他借用了鲁迅《狂人日记》的“吃人”主题。电影的英文名就很吓人——Were Going to Eat You,讲述的剧情十分血腥荒诞:
△ “大家乡”中的屠宰场民国初年,中央特警组密探999在追捕通缉犯劳力士的途中,误入一个名为“大家乡”的小村子。表面看上去这是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最大的问题就是“穷”,但村子隐藏的秘密要比穷可怕得多:这其实是一个血腥的“食人村”。在保安队长的高压统治下,村民专门伏击经过的路人,一旦逮到人,就拉到屠宰场进行肢解,然后全村人一起分食。
尽管999最终干掉队长,救出与自己一见钟情的村女阿莲,带着同伴逃离了“大家乡”,但影片的结局却令人窒息:
999与阿莲联手杀死尾随他们上船的村民,救回落水的同伴后999再度上船,却看到令自己崩溃的一幕:阿莲双手捧起一颗血淋淋、仍在跳动着的心脏,说:“你看,他的心!”
《地狱无门》中的所有角色,都传递着一种悲观的宿命论:在社会制度面前,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999的功夫再好,也只能选择逃离“大家乡”;一直维系着吃人制度的队长,最后也落得被人吃的结局;阿莲逃了出来,但还是不能摆脱吃人社会对她的影响。
这两部电影加上一度遭禁的《第一类型危险》,令初出茅庐的徐克一跃成为香港新浪潮电影中的旗帜性导演。
用现在的眼光去看这三部作品,个个带劲,充满暗喻,与徐克经历的战乱与漂泊有着直接关系。但在当时徐克这步子迈得实在是太大、太超前了,香港观众们无法接受,“看不懂”是他们对这三部电影最普遍的评价,票房自然也是一部比一部惨。
以至于业内将这徐克三部电影称之为——“混乱三部曲”。初入电影江湖的徐克,成了邪门歪道一般的存在。
个个剑走偏锋、个个赔钱的“混乱三部曲”令徐克遭遇职业危机,一度面临无戏可拍的窘境。但“攻无不克”的他并未抱怨无人理解、才华无处施展,而是寻找着新的机会。
很快,他遇到又一位贵人——吴宇森,在其推荐下得以导演喜剧《鬼马智多星》。
此前的失败令徐克悟出一个道理:想要取得商业成功,必须得让观众看得爽。于是他参照美式喜剧的风格来拍《鬼马智多星》。整部电影再无血腥、再无死人,风格也走向城市化、现代化,与“混乱三部曲”比起来,画风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逆转。吴宇森看样片时,笑得前仰后合,连连叫好:从来没看过这样的香港喜剧!
影片上映后,票房一路狂飙到700多万港币,徐克也获得当年金马奖的最佳导演——“邪门歪道”摇身一变,成了主流成功人士。
《鬼马智多星》成功了,但徐克想的不是接着拍类似的喜剧,他想的是“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站起来”——接着拍武侠片。于是他在1982年开始拍摄《新蜀山剑侠》。
△ 《新蜀山剑侠》中的林青霞
那时《星球大战》《第三类接触》等好莱坞大片,依靠先进特效在全球疯狂吸金。徐克也想拍出特效效果不输给它们的武侠片。
本来《新蜀山剑侠》的预算是1000万港币,但徐克又多要了1000万——理由是他要请《星球大战》的特效团队来操刀。
△ 《新蜀山剑侠》的特效效果
徐克这么一搞,把走进影院的香港观众们全都看傻了,这是一部完全不一样的武侠电影:银幕上的角色上天入地,火焰满天飞,光柱冰柱交错,完全是一个奇幻的仙侠世界。现在看可能没啥,但搁那会儿这种体验可是“史无前例”的。
《新蜀山剑侠》一炮而红,徐克在电影界彻底站稳脚跟,但他对香港电影传统的挑战与颠覆,才刚刚拉开序幕。
在电影界成名后,徐克得到一个绰号:徐老怪。这个“怪”,是说他拍电影从来不按常理出牌,做出的决定同行无法理解,但片子一出来,却总能给观众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与震撼。
△ 1986年新年,徐克还曾与几位同行组成“猛虎乐队”,痛快地摇滚了一把
最能直接、简单地说清楚徐克到底有多怪的,当数他对角色的选择。
1986年,他与吴宇森合作拍摄《英雄本色》。讨论谁来演小马哥时,徐克力荐的人选是周润发,这令吴宇森很吃惊。那时的周润发被视为“票房毒药”,他在80年代主演的几部电影:《胡越的故事》《等待黎明》《女人心》,无一例外地遭遇惨败。
△ 《英雄本色》中的小马哥
最终徐克说服了吴宇森,而周润发塑造的小马哥谈吐优雅,风度翩翩,魅力十足的形象深入人心,无数男孩看了都想成为这样的男人。
最终,《英雄本色》的票房突破3400万港币,打破了当时的记录,并在当年的金马奖中获得9项提名。周润发从此摘掉了“票房毒药”的帽子,吴宇森也一举获得最佳导演。
徐克这种毒辣的、富有颠覆性的选角眼光,令他的作品接二连三地诞生难以被超越的经典形象:
1987年他拍摄古装神怪片《倩女幽魂》。早在1960年,一代名导李翰祥就拍过这片,饰演聂小倩的是女影星乐蒂,气质文静,性格温柔,标准的古典美人。但徐克的选择却是王祖贤。
△ 王祖贤曾是篮球运动员
彼时的王祖贤,刚从台湾过来到香港打拼。在很多人看来,身高一米七二、篮球运动员出身、性格活泼开朗的她,与聂小倩的古典形象相差十万八千里。
结果呢?当然是徐克赢了。王祖贤版的聂小倩成为香港电影的骄傲,《倩女幽魂》在日本与韩国也大受欢迎。日本电影杂志《马路秀》回顾香港电影进军日本的历程时,将王祖贤视为最重要的人物。
1991年拍摄《新龙门客栈》时,他将剧中最难把握的角色——客栈老板娘金镶玉,交给张曼玉饰演。这一选择在当时也是备受质疑,一是张曼玉此前几乎没有演过古装电影,二是她的过往角色多是淑女,根本没办法驾驭如此复杂多变的角色。
随着电影的上映,这些质疑彻底烟消云散。张曼玉的表现令人拍案叫绝,将金镶玉完全给演活了,把她的风骚、泼辣、狡猾与多情演绎得淋漓尽致。
当然,徐克选择角色、塑造角色时这种强烈的颠覆性,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这其中名气最大的反对派,当数金庸老爷子了。
在监制《笑傲江湖Ⅱ:东方不败》时,徐克出了一记怪招:把头号反派东方不败变成了女人,还请来林青霞来饰演——这一次所有人都觉得徐克玩过界了:长发飘飘,梨花带雨的林大美女,怎么可能演好这等大魔头?
听闻徐克的决定,金庸甚至亲自打电话反对他这么干。多年以后老爷子想起这事儿,还忍不住批评徐克:你不懂武侠,朋友可以做,但小说就不卖给你了!
老爷子批评得对不对?我想任何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答案。
林青霞版的东方不败,饮酒时潇洒从容,弹指杀敌时杀气摄人,坠崖时凄美决绝。阳刚与妩媚,狠毒与柔情,这些本是矛盾对立的气质与性格,被她完美地融为一身。
二十多年过去了,许多人都演过东方不败,但无一人能够对林青霞版的地位造成哪怕一丝丝的撼动。
《倩女幽魂》《新龙门客栈》《笑傲江湖》......这些作品足以令徐克成为香港电影黄金年代的代表了,但《黄飞鸿》系列却把徐克再推上一个台阶,使得他在华语电影史上都能够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拍摄黄飞鸿系列,对徐克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 关德兴版黄飞鸿
一是因为历史上黄飞鸿确有其人,在广东香港一带拥有很大的影响力;二是以黄飞鸿为主角的电影数不胜数,只是关德兴一人就主演了77部,被列入吉尼斯纪录。
在同行们看来,这一次留给徐克“搞怪”的空间所剩无几。但“攻无不克”的徐克,再一次解构传统,并塑造了全新的黄飞鸿:
过往的黄飞鸿形象,大多以长者的形象出现,徐克把他改成了年轻帅气的小伙,并请来李连杰饰演。
△ 徐克设计的“佛山无影脚”
一开始徐克邀请刘家良这位泰斗级人物设计黄飞鸿的武打动作,老人家深得黄氏武学真传,所有动作都按照原本招式进行设计。但是徐克却觉得这样拍成电影不好看,比如说“佛山无影脚”,绝对不能抬起腿来就那么一下,要飞起来,还要在空中连踢七脚。结果老人家表示你这不是拍功夫片,是拍科幻片。
最终徐克与老人家一拍两散,并请来袁家班担任武术指导。
徐克对黄飞鸿最大的颠覆,则是把故事的背景从佛山的小市井搬到了清末民初的大时代,让黄飞鸿参与到近代史中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这些大事件,并与刘永福、李鸿章、孙中山这些历史人物对话。
这么一改,《黄飞鸿》系列的格局彻底突破了之前的局限,讲述的不再是一位民间豪侠的个人故事,而是一部浩浩荡荡的中国近代史。
△ 关之琳饰演的十三姨
△ 黄飞鸿与十三姨在讨论是否要向西方学习一切
而在黄飞鸿的人物塑造上,徐克把自己对于国家命运的思考,把自己经历过的越战、留美生涯,都倾注其中。
身处动荡年代的黄飞鸿,面对中国传统与西方文化发生的种种碰撞,思想上出现了矛盾与困惑。从一开始抵触西装,到最后拿起洋枪代替拳脚,黄飞鸿的转变表明了徐克的用意:危机重重的中国必须以开放的姿态,接受现代化的趋势,不能逆时代潮流而行。
正是因为这种思辨、自信、理性的思考,整个《黄飞鸿》系列充满热血却又不鸡血,对民族的热爱深沉真诚,令全世界华人都能从中获得共鸣。
△ 电影的火热令“黄飞鸿”成为一个热点IP
不少街机游戏中出现了黄飞鸿的身影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在整个90年代,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徐克的武侠电影。
转眼,徐克与一众香港影人缔造的港片黄金年代已成过往。
徐克也曾一度陷入低谷。进入新千年后,《蜀山传》《黑侠2》《七剑下天山》等作品均未能获得成功。很多人认为当年那个无所不能的“老怪”,已经老了,折腾不动了。
但一旦进入电影片场,这个被人怀疑已经老了的“老怪”依然充满活力,仿佛还是五十年前那个坚信自己“攻无不克”的少年。
△ 徐克在雪中双膝跪地为演员做示范
在拍摄《智取威虎山》时,64岁的徐克带着剧组深入东北林海雪原。外景的地理条件恶劣,剧组每天都需要长途跋涉。但徐克却一次次地在雪地中为演员们亲自示范动作。
△ 即便是拍红色经典,徐克也能凭借“怪”来驾驭,
很多人看完电影之后都不知道座山雕是梁家辉演的
最终,面对革命样板戏这种从未接触过的题材,徐克拍出了浓烈的个人风格,看爽了观众,赢得了市场。《智取威虎山》的票房超过8.8亿票房,徐克也再次拿到了香港金像奖的最佳导演。
△ 《四大天王》已是狄仁杰系列的第三部
从2010年开启的《狄仁杰》系列,至今已完成了3部。在此前的《通天帝国》与《神都龙王》中,六十多岁的徐克仍旧表现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构筑了一个带有强烈东方美学风格的魔幻世界,并制造出鳌皇、蛊虫、赤焰金龟等“神奇生物”。
在最新的《四大天王》中,徐克制造的“神奇生物”数量还将翻倍,同时他还要求编剧把狄仁杰破案的难度加大,甚至大到连他自己也解决不了的程度:“设计的案件一定要比以往都难,我们要新增一个很厉害的高手。”
△ 徐克绘制的分镜手稿
徐克为《狄仁杰》剧组工作人员亲自绘制的分镜手稿也被影迷们津津乐道,甚至有人调侃“做导演是徐克的兼职,他的主业是漫画家。”
△ 实际上徐克还监制过动画电影《小倩》,并担任编剧
有不少人认为《千与千寻》在创作过程中对这部电影进行了借鉴
相比《笑傲江湖》中的令狐冲,《新龙门客栈》里的金镶玉,狄仁杰虽非江湖中人,但可以说是朝堂之上的侠客,需要肩负起更多的责任。
一如现在的徐克,眼下的电影市场面临着巨大的商业压力,而已成为华语电影象征的他,肩负的责任或许比二十多年前更重。
二十八年前,在徐克拍摄《笑傲江湖》时,大师黄霑为这部电影写下一曲《沧海一声笑》,并与徐克、罗大佑合唱了这首豪情万丈的经典之作。
回首再听这首歌,它何尝不是徐克电影与港片黄金年代的缩影?
在那个风流万千的岁月,徐克与诸多影人一起携手缔造了港片的黄金时代,他的作品侠情澎湃,气势磅礴,曾“滔滔两岸潮”————
那里有空灵绝艳的聂小倩;
那里有风流倜傥的宁采臣;
那里有桀骜不驯的东方不败;
那里有风情万种的金镶玉;
那里有智武双绝的黄飞鸿;
如今大浪东去一片平静,唯有徐克还在毅然独行,让人感慨“豪情还剩了一襟晚照”。
我们怀念那个远去的旧江湖,尽管它从未在现实中存在过;我们怀念那些已经淡出银幕的演员,他们塑造的角色是如此令人难忘,以至于我们始终无法拥抱这个被流量明星所统治的新时代。
也正因如此,曾为我们编织江湖梦、如今依然没有止步的徐克,更让我们心怀敬畏。
《狄仁杰之四大天王》已经上映,更年轻的一代,曾经痴迷武侠的一代,纷纷走进影院,为徐克的新故事一起欢笑、一起心跳。
有人觉得这是旧江湖的结束,也有人觉得这是新故事的开始。
不论如何,创作的低谷、岁月的侵蚀、时代的冲击,都没能把徐克向前的脚步拦住,他真正做到了“攻无不克”。
江湖虽已不在,侠客仍在前行。此致,敬礼。
采访:蹦迪班长
助理:莽山烙铁头
参 考 资 料:
《香港新浪潮电影》 卓伯棠
《剑啸江湖:徐克与香港电影》何思颖、何慧玲
《香港电影夜与雾》汤祯兆
《徐克说“侠”》 中国周刊 杨洋
论徐克武侠电影的文化内涵和美学特征 ;王禾月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试论徐克黄飞鸿系列电影中的黄飞鸿形象;邱飞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