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诗书抗疫”一周年:一场云上诗词全“韵”会1984年,贺子珍提出想要安葬于北京,邓小平知道后,连下两道命令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
扬州史志文化学者吴献中(右二)称,扬州“诗书抗疫”——可载入史册的诗词全“韵”会。 崔佳明 摄
中新网扬州9月4日电 (记者 崔佳明)“‘以诗入史、入志’‘以诗证史’‘诗史互证’,历为传统。”9月4日,今年82岁高龄的扬州史志文化学者吴献中在扬州“诗书抗疫”一周年之际,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诗书抗疫’是一场云上诗词全‘韵’会,必将像清代‘虹桥修禊’那样载入扬州的历史文库之中。”
扬州市诗词协会在9月3日举行了扬州抗疫诗词征集活动一周年纪念活动,通过对4组12位嘉宾访谈的形式,重温那难忘的日子。在他们眼中,去年扬州开展的抗疫诗词征集活动,其意义和作用已超出抗疫和诗词范畴。
扬州市诗词协会举行扬州抗疫诗词征集活动一周年纪念活动。 崔佳明 摄
“时间过得特别快,转眼一年了。去年八月,扬州可谓‘水深火热’,但是在那个难忘的八月当中,扬州出现了独特的文化现象——‘诗书抗疫’。”江苏省艺研会副会长、扬州文化学者刘俊说,“诗书抗疫”在扬州、江苏乃至全国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
扬州市诗词协会会长王群告诉中新网记者,去年夏天,由扬州市诗词协会发起、中华诗词学会和会长周文彰支持推动的扬州抗疫诗词征集活动。近40天的征集活动得到全国诗词界的热烈响应,各地诗友、书友创作声援扬州抗疫的诗词和诗词书法作品达两万件以上。
扬州自古乃诗城,满城皆诗人,何时不飞诗?只是去年八月的诗,有不一样的文字,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韵味,不一样的节律,不一样的诵读,不一样的呈现,更有不一样的意义。刘俊说,“诗,可兴可观可群可怨。诗,还可言志言情言理。扬州八月的诗,体现的是诗人的精气神;扬州八月的诗,传递的是社会的正能量;扬州八月的诗,歌颂的是人间的真善美。扬州八月的诗,还飞出了扬州,飞向了五湖四海,与全国各地诗友一道,汇聚成史上最经典、最壮阔的抗疫诗会。”
“扬州抗疫诗词征集活动,是三年来我国抗疫斗争中一个创造纪录的诗词大合唱,得到了全国诗人们的响应,创造了很多佳作,是扬州和全国抗击疫情斗争的生动记录,也是扬州市诗词协会工作走向新阶段的一个重要起点。”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说。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