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一号
一·简介
神舟一号(简称神一),起初被称为“神舟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飞行任务,也是
神舟飞船的首次发射。
该任务的飞行器“神舟一号”于1999年11月20日凌晨6时在酒泉航天发射场由在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的基础上改进研制的长征2号F火箭发射升空,于11月21日凌晨03时41分顺利降落在内蒙古苏尼特右旗赛汉塔拉主着陆场,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背景
1992年9月21日党中央批准中央专委《关于开展我国载人飞船工程研制的请示》,正式启动载人航天工程,工程代号为“921”。立项之时,工程指挥部的目标是争取在1998年、确保在1999年进行中国第一艘无人飞船的首飞,即“争八保九”。
工程使用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于1994年破土动工,1997年完成建设,历时四年时间,共投入资金11亿多元,1998年第一次投入使用。
1998年10月,中国航天进行了首次零高度逃逸救生飞行试验,逃逸飞行器在逃逸指令发出后带着返回舱从发射阵地离台起飞,随后返回舱与逃逸飞行器分离并安全着陆,整个过程中各部件工作正常,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由于神舟飞船的许多产品还处在初样地面试验阶段,未能研制出可以上天的正样产品,1998年,为了兑现“争八保九”的承诺,工程总指挥部决定用地面试验的电性能船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飞行试验,飞船的13个分系统中的8个参与试飞考核,另外5个只安装而不考核。
任务经过
北京时间1999年11月20日06时30分,搭载了神舟一号试验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准时点火起飞。
飞行约10分钟后,飞船与运载火箭成功分离,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入轨后飞船不进行机动,地面的各测控中心和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上的远望号测量船对飞船进行了跟踪测控,同地,还对飞船内的生命保障系统、姿态控制系统等进行了首次测试。
飞船按预定程序在轨运行14圈后,北京时间11月21日凌晨3时,地面指挥中心向飞船发出返回指令,随后,飞船建立返回姿态,制动发动机点火,飞船开始执行返回程序。
返回舱于11月21日凌晨03时41分顺利降落在内蒙古苏尼特右旗赛汉塔拉主着陆场,神舟一号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飞行在太空中共飞行21小时,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意义
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的成功发射与回收,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技术获得了重大突破。载人航天工程的飞船、运载火箭、发射场、控通信等各系统均经受住了考验,证明了方案设计的正确性。工程相关的技术和管理人员获得了大量宝贵经验,为完成工程后续任务奠定了基础。
神舟一号飞船返回舱现收藏于中国科技馆
二·文献资料
转载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我国自主研制的
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
“神舟一号”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
并于21日顺利返回
内蒙古着陆场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
第一次飞行试验
是神舟飞船对太空的第一次“探索”
标志着我国成为
继苏联和美国之后
第三个掌握了
飞船“天地往返”技术的国家
跟随团团一起回顾
从神一到神十三的历程吧~
扬帆启航,满船清梦压星河
1999年11月20日凌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载人航天发射场上,高达100多米的发射塔架各层平台陆续打开,展露出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雄姿,其顶部安装的正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两面巨幅五星红旗醒目地印在船体两侧,在灯光照射下鲜艳夺目。
“神舟一号”飞船
11月20日6时30分,随着“点火”口令的下达,运载火箭喷出一团红色烈焰,如同一条巨龙托举着“神舟一号”飞向了太空。就在飞船进入苍穹的瞬间,远在千里之外的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工程技术人员沉稳地按下了发令键,向飞船发出了入轨指令,将其成功送入了预定轨道。
“神舟一号”点火发射
11月21日凌晨3时,当围绕地球运行了14圈的“神舟一号”飞船飞临南大西洋海域上空时,在此待命的远望三号测量船及时准确地向飞船发出了返回指令。随后,飞船建立返回姿态,制动发动机点火,飞船从太空开始返回。
11月21日凌晨3时41分,在太空遨游21个小时之后,“神舟一号”满载着一系列科学试验数据,稳稳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至此,“神舟一号”任务取得了圆满成功。
满载辉煌,吹尽狂沙始到金
“神舟一号”飞船成功发射,吹响了中国载人航天飞行试验的号角。
“神舟一号”飞船虽然没有载人,但携带了一些有纪念意义的物品上天:一是各类旗帜,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等;二是各种邮票及纪念封;三是各10克左右的青椒、西瓜、玉米、大麦等农作物种子,此外还有甘草、板蓝根等中药材。
作为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飞行试验,“神舟一号”任务进行了许多重要的技术试验。此次任务考核了运载火箭的性能和可靠性,验证了飞船关键技术和系统设计的正确性,以及包括发射场、测控通信、着陆场等地面设施设备在内的整个工程大系统间的协调性。这些都对中国载人航天发展至关重要,为载人航天工程后续任务的实施打下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历经艰险,宝剑锋自磨砺出
“神舟一号”取得的巨大成功,震撼了整个世界,在成果卓著的背后,整个任务却历经波折。从修建发射场开始,“神舟一号”发射任务就遇到很多困难。在合练完成临近发射时,飞船测试中发现定向陀螺仪存在问题,不得不拆开飞船防热大底来检修故障。随后又因避开不利的空间气象条件对任务进行了延期。发射准备可谓一波三折。
在飞行过程中,最为惊险的一刻出现在飞船接近返回时,突然发生飞船不执行指挥控制中心发出的数据注入指令的情况,若不能及时应对,飞船将会失控偏离轨道,从而导致返回任务失败。这一状况开始于“神舟一号”的第13圈飞行,从渭南测控站、青岛测控站和位于太平洋上的远望二号测量船顺次向“神舟一号”注入返回控制指令均未成功。
此后飞船进入最后一圈飞行,而给飞船注入返回指令也只剩下远望三号测量船的最后一次机会,注入指令的时间不到一分钟。危机来临,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的专家们沉着冷静、排除万难,不到半小时就完成测控计划分析,通过一系列复杂故障诊断、测控条件计算后,提出故障排除方案并通过仿真验证,终于在距离飞船返回程序启动仅剩10秒时成功注入应急数据,保障飞船按照预定计划顺利返回着落场,挽救了整个任务。
正是科学家和工程师们辛勤的工作和默默的付出才铸就了“神舟一号”的成功,他们的努力完美地诠释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神舟一号”
是梦开始的地方
回望过去
中国人的足迹
不断迈向宇宙的更深处
展望未来
中国探索太空的脚步
必将迈得更稳、迈向更远
谱写更加辉煌璀璨的航天新篇章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
上一篇:科幻电影《太空一号》解说文案
下一篇:天舟一号会创下哪些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