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以“大”方向发展-20周年影音系统变迁史之信号源篇(上)
一切以“大”方向发展-20周年影音系统变迁史之信号源篇(上)
原创 2017-07-26 邓冠奇 影音CN
不知不觉间,很快就是《家庭影院技术》杂志创刊的20周年。在这20年里面,不管是我们杂志,还是影音消费市场以及技术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虽然,我并不是从杂志社创刊开始任职,但由于家庭环境的原因,父亲本身就是一名发烧友,所以我很早就开始接触音响器材、结识发烧友,而且家中的影音器材也随着时代而不断改变,从黑胶唱机转到CD机,后来又到PC Hi-Fi以及流媒体;从VCD机转到DVD机、后来又到现在的蓝光机等,虽然钱花了不少,但每一次的更新都给我带来新的乐趣。至于到杂志社任职是从2007年开始直到现在,一转眼已经10年时间。在任职期间,我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影音器材,还有技术以及市场方面的内容。因此,我对影音产品和技术在这20年的变迁可谓感概万分。但是影音器材的种类很多,包括信号源、放大器、音箱、线材/接口、显示设备等类型。依我看来,源头的改变是引领整个领域发生改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这一期的专题我们就从源头说起吧!
从VCD向DVD过渡的年代
《家庭影院技术》杂志在1998年创刊。在当年,那应该是VCD向DVD过渡的年代。当然,DVD在当时并不是那么普及,大家在家里看电影最主要的片源还是VCD碟,而且当时VCD播放机的可选性多,所以VCD在那个时候还是主流的音视频载体。
从先进的技术角度来看,VCD的分辨率只有352×240(NTSC制式)和352×288(PAL制式),且音轨只有2声道,容量跟CD唱片是一样的,无论画质和音质都是很烂的,但是由于当时我们家中的电视机尺寸较小,并不是现在的大屏电视动辄50英寸甚至70英寸等等,那时候能拥有一台29英寸的显像管电视机就已经算很不错的事情了,而大多数家庭都是使用21英寸、25英寸电视,在屏幕不大的情况下,画面看上去只能说可以接受吧。声音方面就配一台好一点的Hi-Fi功放,或者带卡拉OK功能的功放,接上两只音箱可以算得上是“家庭影院”了。我记得当时自己家里就是这样的配置,一台飞利浦29英寸电视机,一台先科的VCD机,再配上斯巴克210C功放和惠普小旋风书架音箱,用来看电影那是非常满足的事情了。
除了VCD,之后还出现过SVCD和CVD两种产物。其中,SVCD是VCD的改进标准,采用MPEG-2压缩(VCD为MPEG-1压缩),画质和音质都有所提高,普通VCD机照样能播放。而CVD(China Video Disk)则是国内推出的一种碟片标准,与VCD抗衡,推广过一段时间,可没多久就销声匿迹了。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VCD机因为大量的生产而开始变得越来越便宜,渐渐地变成了烂大街的货,有些不知名的牌子甚至100多块钱就能买到,这意味着VCD时代步入结束。
当年的VCD机大多都自带卡拉OK功能,对于某些高端的产品而言,往往能同时放入三张碟片,例如,这款由JVC公司推出的XL-MV5 VCD机就是代表作品之一
国产品牌先科推出的SVD-260(Z) SVCD播放机,当时的VCD只提供复合视频接口和S-Video接口
SONY MDP-V9K LD/VCD机,可播放LD碟和VCD碟,当时能拥有这样的一台机的家庭绝对是有钱人
Michael Jackson的演唱会、成龙电影《红番区》、阿诺德·施瓦辛格的《终结者》(又称“未来战士”)都发行过VCD碟片,尤其是后两部电影几乎每个有VCD机的家庭都会拥有
VCD碟的画面实拍效果,对比起现在的1080p、4K UHD画面简直是不堪入目,但它却给一个时代的人带来了快乐的时光
DVD是真正家庭影院的开始
VCD结束后,随之而来的就是DVD开始普及。DVD有DVDVideo和DVD-Audio的区分。前者用于存储音视频信息,后者是纯音频类型的DVD碟。在容量方面,DVD碟单面单层的容量达到4.7GB,单面双层为8.5GB,双面单层为9.4GB,双层双面制作的DVD碟最高可达17GB。
对于DVD-Video,它的图像分辨率达到720×480,音频部分实现了5.1声道或6.1声道环绕声,而且还有多种字幕、语言和角度可选,可玩性大大增加,画质一下子清晰了很多,音效也更加逼真震撼,与VCD相比简直就是地狱和天堂之分。与此同时,DVD联盟为了保护知识产权,将全世界以地理区域划分为6个区域,中国大陆当时被划分为第六区,也就是说只有播放机和碟片都是相应的区号才能播放,而且也只有六区的碟片才有中文字幕。但事实上,后来国内买到的DVD播放机基本都是全区的,无论什么分区的碟片都能播放。在DVD主流的年代,DVD一方面走普及化路线,但另一方面则是走高端路线。因此而出现了Hi-End级的DVD机,不会像VCD那样总给人很Low的感觉。例如,Pioneer DV-989、DENON DVD-A1XV、SONY DVP-S9000ES、ONKYO DV-SP1000、Krell Standard DVD、Ayre D-1X、Proceed PMDT等机型都是DVD年代的巅峰作品,它们不仅能对视频信号进行优化,甚至可以倍线成720p和1080i输出,并针对CD/SACD唱片的重播而有独立的DAC线路,将DVD的性能发挥到极致水平。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当时在广州海印电器城里面看《侏罗纪公园》和《空军一号》,采用全套Proceed DVD机、环绕声处理器和功放,搭配全套Revel音箱,配置成5.1声道家庭影院系统。视频部分则采用倍线功能将480p变成720p输出,然后交给威得光投影机投100英寸画面,那画面真的够漂亮和震撼的,而且恐龙的咆哮声和子弹横飞的效果也真的太刺激了,声音的包围感很强,这才算得上是真正家庭影院的开始。
从DVD年代开始,音频部分具备5.1声道输出,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家庭影院的开端
全球第一台DVD,Toshiba SD-3000,于1996年9月26日发布,11月1日销售,当年定价为77000日元
DVP-S9000ES是SONY推出的一款顶级兼容机,可播放CD、SACD和DVD,视频部分提供分量视频输出,可以将DVD倍线为720p或1080i输出,而且音频部分也是发烧级设计,该机在2000年推出,日本定价为20万日元
Proceed PMDT是当年Madrigal公司旗下的顶级DVD机,视频处理、数字输出以及音频部分都采用插卡式设计,通过更换插卡来实现不同的功能,在1999年推出,售价6000美元,是当年最贵的DVD机之一
DVD-Audio与SACD以两败俱伤的结局而告终
至于DVD-Audio方面,它是与SACD抗衡而出现的一种纯音频光盘,于1999年公布。SACD(Super Audio CD)采用1bit/2.8MHz规格的DSD进行编码,而DVD-Audio则采用24bit/192kHz(两声道) 和24bit/96kHz(六声道)规格的PCM进行编码,技术规格都比CD唱片要高出很多,并宣称比CD有更出色的音质。
可是,DVD-Audio在当年的路途很坎坷,推出没多久就遭到破解,于是只好重新开发加密技术,不过迟迟没能推出。在DVD-Audio重新改良加密技术的时间里,SACD趁机发展,不断推出产品,不断做推广,并获得了很多音响厂家和唱片公司的支持,陆陆续续地推出SACD机和碟片,阵容强大。但是市场对它的实际接受能力并不强,毕竟碟片和播放机的价格都是偏高的,而且面向的群体都是音响发烧友,但事实上这个群体实在是太小了。而且很多发烧友并不觉得SACD的声音一定比CD好听。与此同时,在SACD发展到高峰的时候,它又步了DVDAudio的后尘,同样遭到破解。至于它们两者相争的结果,则是以两败俱伤的局面而告终。到了最后DVD-Audio彻底消失,SACD则以不温不火的状态而存在直到现在。
SONY SCD-1为第一款SACD机,于1999年横空出世,当年日本定价为50万日元
Denon DVD-A1为一台兼容DVD-Audio和DVD-Video的高端播放机
在饱受争议的环境下不断完善和成长的硬盘高清播放机
影音技术的发展步伐是不断进行的,在DVD成为主流影音存储媒体的时候,高清就开始悄悄地出现,但当时的高清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概念而进行宣传。让我印象最深的高清演示片段就是1999年的国庆阅兵仪式录像(1920×1080i规格),还有一种是日本的高清录像带,前者是数码,存储在硬盘里面,后者是模拟,用磁带记录,磁带的外形跟以前的录像带没有任何区别,但画质真的很漂亮,只可惜这种磁带式记录的媒体很显然不符合市场需要,不可能得到广泛的应用。反而硬盘式存储的播放机得到广泛的发展,于是就有了硬盘高清播放机这样的产物。
硬盘高清播放机最大的特点在于利用硬盘这种大容量存储介质来存储数量更多的影片。在影片方面,所有的片源都来自网络。因此,需要借助电脑将电影下载到硬盘上才能让播放机播放。这个时期,涌现出很多品牌,例如开播尔、宇脉、顶鼎、TViX等就是其中几个最早推出高清播放机的品牌,它们当中有部分现在已经销声匿迹,有部分能突破重重的困难而继续生存下来。
说到硬盘高清播放机,尽管刚开始的时候存在着诸多的不完善,例如播放片源的流畅性、字幕、文件格式的支持问题,音频输出的支持还有稳定性以及片源数量和质量等一系列的问题,但事实上,高清播放机是非常顽强的产物,经过多代的发展,它如今的性能和功能已经非常强劲,不仅支持全格式,还能支持蓝光原盘,甚至支持3D、4K UHD/HDR以及输出Dolby Atmos、DTS:X音频源码等等,硬盘的容量更以TB为单位。尽管硬盘式高清播放机在发展的过程当中经历了重重困难,同时也饱受争议,但在国人眼中,它意味着能省掉大量购买光盘的钱,成本更低,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正所谓存在就有它的合理性。
海美迪H7第四代高清播放机,支持4K影像,Wi-Fi双频连接,还有蓝牙语音控制功能,而且播放机内置CIBN和腾讯视频等网络视频提供商,可以获得大量的在线节目,不仅仅是一台高清播放机,还是一台性能强大的高清盒子
A10是亿格瑞最新的硬盘高清播放机,它在视频播放方面十分强大,支持4K UHD/HDR,还能输出Dolby Atmos、DTS:X音频源码,性能与4K UHD蓝光机持平
硬盘高清播放机最大的优势就是硬盘的大容量可以存储大量的影片,而且总体所需的成本也相对便宜
Blu-ray与HD-DVD开战,Blu-ray最终取得胜利
在高清时代,竞争最激烈的莫过于Blu-ray和HD-DVD。前者以SONY集团为主导,后者则以TOSHIBA为首。在技术层面上,不管是Blu-ray还是HD-DVD,其实它们都采用405纳米波长的蓝色激光光束进行读写操作(DVD为650纳米波长的红色光束,CD为780纳米波长的红色光束)。因此,激光光束可以更细,这意味着光碟的信息层能做到更高的记录密度,实现更大的容量,更大的容量也意味着能存储更高清晰度的画面和更高质量的声音。因此,它们在图像方面的分辨率达到全高清1080p,音频部分可以支持Linear PCM 5.1或7.1声道音效,画质和音效进一步升级。
在技术上,Blu-ray比起HD-DVD在容量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其单面单层容量达到25GB,而HD-DVD却只有15GB。但HD-DVD使用的是与当前DVD相同类型的碟片,这对于厂家来说,可以继续沿用原来的生产线,道理上碟片和播放机的价格会低于Blu-ray的碟片和播放机。尽管如此,谁能胜出的关键就是看谁有更多的硬件厂商和电影发行商的支持。在这方面,以SONY为主导的Blu-ray明显占据强劲的优势,像Philips、Panasonic、Samsung、Hitachi、LG、Apple等硬件商,以及SONY影视公司、华特迪士尼公司、二十世纪福克斯、华纳兄弟、新线影业(同时也支持HD-DVD)等著名的电影发行商都是蓝光光盘联盟的成员,所以一直以来Blu-ray在市场上占据了上风,无论硬件和软件方面都比HD-DVD要多、要快,当时的媒体都预料到这场竞争当中是以Blu-ray胜出作为结束。
2008年对于这场竞争而言是关键性时刻,华纳兄弟、派拉蒙、新线影业宣布放弃HD-DVD,以及Best Buy和沃尔玛两家大型连锁销售商支持Blu-ray,这对于东芝主导的HD-DVD来说是致命性的打击。同年2月份,东芝就宣布全面停止HDDVD业务的开发和生产,以SONY为主导的Blu-ray在这次竞争中胜出。而HD-DVD原本在中国推广的CHDVD也改名为CBHD,主要走低价路线,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作为,2009年之后就黯然退出市场。
Dolby TrueHD与DTS-HD,再次提高听觉体验
除了光盘格式在竞争,音频格式也在相争,代表作分别是杜比实验室的Dolby TrueHD、Dolby Digital Plus和DTS公司的DTS-HD Master Audio、DTS-HD High Resolution Audio,它们都被称为“高清环绕声音效”,也称为“次世代音轨”。在这些高清环绕声音效当中,Dolby TrueHD和DTS-HD Master Audio是现今Blu-ray里面最常使用的两种高清环绕声音效,为无损压缩格式。
Dolby TrueHD和DTS-HD Master Audio与LPCM相同的地方在于,它们在数字音频规格方面都能提供最大24bit/192kHz(5.1声道)和24bit/96kHz(7.1声道)的规格。但LPCM不同之处在于,它们的码流都是可变的。当需要大动态或者在音效元素很多的场面时,码流会变大,反而码流会变小,而LPCM为恒定码流,不论怎样都是恒定不变的。因此,Dolby TrueHD和DTS-HD Master Audio这两种环绕声格式都能在尽可能减少占用空间的情况下得到高品质的环绕音效。
杜比实验室和DTS公司在这次的“高清环绕声格式”竞争之中,并没有Blu-ray与HD-DVD那样惨烈,最终只有一个生存下来。在推出之后,电影公司纷纷在其发行的电影碟片上面使用这两种环绕声格式,但基本上一张碟片里面只会使用其一,而不会同时使用两种格式。但总体来说,使用Dolby TrueHD的碟片数量相对更多,毕竟全世界绝大部分的电影公司、电影后期制作室的音频制作设备都是采用杜比实验室的产品,从电影制作的源头上已经占尽优势,使用Dolby TrueHD音效的碟片数量更多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与此同时,也因为Dolby TrueHD和DTS-HD Master Audio在碟片上面的广泛应用,这需要播放机和AV功放再度升级,它们都要求播放机能支持音频源码输出且AV功放也要支持相应的解码。与此同时,两者都需要具备HDMI 1.3版本的接口才能播放Dolby TrueHD和DTS-HD Master Audio,而对于早期采用HDMI 1.1接口的播放机而言,只能播放其内核Dolby Digital和DTS-HD Surround EX。
全球第一台蓝光机由SONY推出,型号为BDP-S1,后来推出改进型号BDP-S1E,能输出Dolby TrueHD和DTS-HA Master Audio源码数据
Toshia HD-A30 HD-DVD播放机
备注
应《家庭影院技术》杂志创办20周年,本刊编辑部特别策划20周年影音系统与市场变迁史重要专题。请留意《家庭影院技术》2017年8月刊及影音CN连续报道。
订阅影音中国全新手机报(微信号:hdavcnn),登录www.hdavchina.com影音中国网,掌握更多影音资讯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