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横幅广告
  • 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时事开讲第145期|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地球

作者:三青 时间:2023-04-24 阅读数:人阅读

 

1

今天4月22日,是第54个世界地球日,主题是“众生的地球”。

这个纪念日,同学们比较熟悉,每年此时,不仅会有许多相关新闻报道,学校也会组织各种活动,比如宣传垃圾分类、开展环保讲座、提倡节约水电等等。这也是全年上百个各种纪念日中,同学们参与度最高的之一。

从小树立节能减排、保护地球环境的概念很重要,因为它关乎着地球的未来、人类的生存。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我们每个人都深刻感受到了。2022年的极端热浪、干旱和毁灭性洪水影响了全球数百万人,并造成数十亿美元的损失。前段时间刚从北而南席卷了大半个中国的沙尘暴,就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解决环保问题的刻不容缓。

正当沙尘暴尚未尘埃落定的时候,又一则环保新闻披露——世界上第一种塑料病出现了。

一项研究表明,塑料导致了淡足鹱(一种海鸟)的死亡。被鸟误食的塑料碎片因无法消化,会从内部将海鸟的身体缓慢地撕裂开来,这种症状被命名为“塑料病”。塑料进入海鸟体内的同时,也进入了复杂庞大的海洋食物网。研究人员陆续从人体胎盘、血液和肺部都分别检测到了塑料微颗粒,它们来自油漆、涂料或染料,还有外卖餐盒和饮料瓶等。全球每年会生产超过3亿吨塑料,相当部分成了塑料垃圾。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对地球环境的影响会越来越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全球环境展望(GEO)第六次评估报告》指出,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已经达到了危机级别。全球有超过1百万个物种濒临灭绝,而生物多样性的损失速度是过去10万年的1000倍以上。

2

总之,在人类文明快速发展了两百多年后,人们突然发现,这样下去不行,地球会毁于人类之手,必须保护地球环境,保护人类家园。

1970年,有感于当时美国已经日益凸显的环保问题,盖洛德·尼尔森和丹尼斯·海斯发起了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运动。首次举行的“地球日”活动声势浩大,可以说是现代环保活动的开端。它最终推动了美国环境署的建立,并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1972年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的召开。随后,1973年,联合国成立了环境规划署。

现今,“地球日”活动已发展至全球192个国家,每年有超过10亿人参与其中,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民间环保节日。

这之后,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与刻不容缓,并充分认识到‘只有一个地球’的重要内涵。也因此,各种环保纪念日与环保活动相继建立和展开。全球与环保相关的还有环境日、地球熄灯一小时、亚洲熄灯日等若干纪念日和活动。

为了不让情况更坏下去,研究如何有效地保护地球资源,减少恶劣天气,1992年的时候,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几乎所有国家都签署了这份公约,毕竟,大家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上,地球好大家才会好。

随后,联合国在1995年的时候开始主办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每年轮换在各成员国举办。这样可以让每一个主办国都能深入参与环保,从而担负起责任。这个气候变化大会很重要,每年讨论的议题都是当年最亟需解决的环保问题。30年中,它诞生了另两份很重要的全球协议,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2016年的《巴黎协定》。这三个公约协定的最终目标,都是希望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特别是《巴黎协定》,制定了很详细的长期目标:“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以内。”

科学研究认为,如果要有效地控制地球温度,将温室效应控制在一个能接受的程度内,那么必须要在本世纪末时,地球温度只能升高1.5℃。可是截至2020年,全球平均温度已经比工业化前升高了约1.2℃。联合国专家表示,若不采取进一步措施,即便各国完成现有的减排计划,到本世纪末,全球温升的幅度甚至将是2.7℃。那时,极端高温将频繁超出农业生产和人体健康临界耐受阈值。

3

虽然保护环境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但在实际操作中,环保问题却经常会成为大国政治的搏弈手段,其实每个国家都意识到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但基于各自的利益和目的,又在互相推诿和扯皮。

数十年来各国间的气候谈判总是异常艰难。这是因为,全球温控涉及经济发展、科技、环境、法律等方面的问题,关系着各个国家的经济“奶酪”。

比如,由于认为妨碍了本国经济发展,美国和加拿大等国曾相继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

比如,特朗普在任期最后一年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因为《巴黎协定》有个约定原则“自主贡献”,就是各个国家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贡献。美国、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不仅要带头实行绝对量化减排,还要承诺到2020年,每年会调动1000亿美元资金用于帮助发展中国家改善气候变化。可一直以来,发达国家并没有兑现承诺,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国,其实际完成的份额不足计划的20%。

而退出《巴黎协定》,甩开帮扶包袱单干,这就是美国的想法。但这一举动遭到了全世界的反对和谴责,所以拜登当上美国总统后的第一件事便是重回《巴黎协定》。

又比如,2021年的气候变化大会时,美国和欧盟发出倡议,立志在10年内将甲烷排放量减少约1/3。澳大利亚没有响应。因为澳大利亚是矿业资源和养殖业大国,除了采矿工业会产生甲烷气体外,牛羊排出的气和屁也是甲烷的主要来源。如果澳大利亚响应倡议,等于砍掉了两大支柱产业。

但是环保形势可不等人,扯皮与推诿的结果,只能是坐等着地球环境恶化。

4

中国主动站出来向世界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我们国家领导人说: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代表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是保护地球家园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动,各国必须迈出决定性步伐。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

这是一种大国的责任感和担当。

在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后,这几十年来中国不遗余力地进行着环保工作,并且非常显著地看到了成效。

阻挡、减弱沙尘暴影响的三北防护林工程,就是其中之一。1979年,中国开始在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45%,工程规划期限为73年。

如今,40多年过去,工程区45%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面积得到初步治理,61%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控制。俯瞰中国大地,北部已然显现一条“绿色长城”,20年来,在地球增加的绿色中,1/4来自中国。

我国本地的沙尘天气得到了明显改善,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监测数据显示,近20年,我国春季沙尘天气由上世纪60年代年均20.9次减少到近10年年均8.4次,沙尘日数平均每10年减少1.63天。

但在非常不利的气象影响下,比如这次沙尘暴的源头在蒙古国,但因大风天气,还是出现了大范围、高影响的沙尘暴,这就是极端气候对大气环境影响的表现,这也说明,环境保护是全球共同的事业。

气候安全是典型的全球公共产品,唯有国际社会通力合作才能实现,不管是地球日还是环境日,以及众多的环保活动,最终都是希望能够达到这样的全球合作目标,遏制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同学们在学校里学习的各种环保知识,都应该应用于日常生活,尽可能地低碳生活,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走路骑行、减少私家车出行,这不仅锻炼了体魄,也极大地减少了碳排放。

地球的未来在同学们手中,希望流浪地球终存于科幻小说之中,而不会成为现实。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

标签:
微信

三青

当你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就要去奋斗。如果缘分安排我们相遇,请不要让她擦肩而过。我们一起奋斗!

微信
阿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