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横幅广告
  • 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音乐走出版权时代,破局者为何仍是腾讯音乐?

作者:三青 时间:2023-04-18 阅读数:人阅读

 

8月11日,腾讯音乐娱乐公布二季度财报,在数据之外,一个值得解读的关键词是“非独家版权”(业内称“非独”)——到今年5月,腾讯音乐与环球音乐的独家版权合作到期后,采取开放式授权,只要按价付款即可。

这堪称整个行业的标志性事件:至此,环球、华纳、索尼国际三大唱片公司高价卖独家版权的时代,结束了;互联网音乐平台围绕独家版权建立的商业模式,也结束了。

在这个新时期,互联网音乐产业将面临一些变与不变。但属于互联网音乐平台破局者的好日子才刚刚开始。

赢者恒赢的局势不变

世界上只有两种唱片公司:卖独家和不卖独家的;世界上只有两种互联网音乐平台:腾讯音乐系和非腾讯音乐系。

业内推行“非独家”策略的唱片公司不少,但只有世界三大唱片公司的“非独家”对产业影响巨大。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这救不了弱势音乐平台,也不能改变强势平台赢者恒赢的现实。为什么?

其实在三大唱片公司“非独家”之前,非腾讯音乐系平台也和现在一样,一直能买到它们的版权,只不过不是和唱片公司直接签约(而是通过腾讯音乐转授)而已。

“非独家”不等于免费,热门曲库依然有极高价值。音乐平台面临的选择是:买,就得花钱,不买,就没有核心有效曲库,再多的版权,再好的算法,再努力的运营也将无济于事。

因此“非独家”的福利也仅限于“可买”,但是否真正认同内容本身的价值并愿意为此支付相应成本就另说。更重要的是,过去三年独家版权模式令行业从用户规模,到营收,再到内容生态,已形成全方位的差距,腾讯音乐旗下平台已完成全面领先的战略布局。弱势平台需要通过自身努力来追赶历史进程,而非幻想靠政策或几个“非独家”走出困境。

腾讯音乐的优势,很难因为三大唱片公司的“非独家”而消失。

对腾讯音乐来说,“非独”也是减负。此前为了获得大唱片公司的独家版权,腾讯音乐也要付出不菲代价。现在,腾讯音乐反而更加从容:从公开信息来看,其解放出来的购买力,不仅可以加力支持原创音乐人,更可以探索如长音频、TME live超现场演出等更多创新业务。

#TME live —— 陈奕迅日落线上演唱会#

换言之,不同互联网音乐平台,面临的问题也完全不同:对非腾讯音乐系平台而言,要生存,要版权,要发展;对有版权优势并经营多年的腾讯音乐而言,则要生态,要下一个业务增长点——版权很重要,但已不是最重要。

版权不再是护城河

持续5年的独家版权争夺战,令不少人有种错觉,仿佛只要拿下了独家,就能和腾讯音乐一战。

事实是:获得独家版权曲库,只是走完了万里长征第一步。如果一家音乐平台止步于此,那格局也未免狭隘。所谋大者只做一件事:通过版权,用战略投入换取时间,再用时间兑现策略,在一个版权周期内构建真正的产业生态。

那么,过去三年,腾讯音乐都做了什么?

在IPO之前,腾讯音乐借鉴Spotify资本模式,允许唱片公司持股,三大唱片公司环球音乐、华纳音乐和索尼音乐均持有其股权;在IPO之后,2019年12月收购环球音乐10%股份,2020年6月收购华纳音乐部分股份,自此形成不可分割、彼此交融的战略格局。

这种战略格局的好处不言而喻:不仅代表了对版权价值的真正认可,更可通过深度的商业战略合作关系,在共同推动产业发展以及为用户提供更大价值方面带来更大的想象力,自然也将获得更加优厚的合约条件。以今年环球音乐版权曲库的版权约为例,同行只能签2年,而腾讯音乐则可签3年,若以10年为期,且基于音乐市场不断扩大情况下每次涨价式续约,则同行须续约4次,涨价4次,腾讯音乐仅须续约2次,涨价2次。

交叉持股带来的好处不止于此,腾讯音乐还通过这层关系,拓展了更多业务:与各大唱片公司共建厂牌。

由此引发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厂牌?

为了解释这个问题,让我们把视野放得更广一些:“独占优质内容”已是网文、网络视频和游戏行业的行规。没有独家内容,就没有立足之地。网文、游戏和视频平台都在追新,越新的内容越值钱,音乐平台却在恋旧,越旧的曲库越值钱。但音乐不能停留于恋旧,音乐产业追新也是大势所趋,也是走出“独家曲库依赖”的关键。

因此厂牌很重要,其本质是做新内容,甚至可以说是音乐产业下一个时代的变量。

第二个问题,谁有资格玩?

大唱片公司选择合作对象,无外乎这几个标准:互联网音乐平台的产业生态是否足够完整,行业与用户影响力是否足够大,生产的优秀内容是否能顺利破圈。

腾讯音乐满足了唱片公司所有期望。这才有了2018年与索尼音乐合资成立电音厂牌Liquid State,2020年又与环球音乐合资成立潮流音乐厂牌。同时,越来越多的唱片公司在向腾讯音乐伸出内容共创的橄榄枝。

第三个问题:同行都在推厂牌,但腾讯音乐选共建而非独建模式?

国际级别的唱片公司,有成熟的艺人发掘、培养和宣推体系,互联网音乐公司与之合作,有利于快速习得其宝贵经验;另外,国际唱片公司的知名艺人的提携作用不可小觑。一个例子是,Liquid State旗下新人CORSAK,经索尼旗下音乐人艾兰·沃克(Alan Walker)在Twitter上推荐后,一举打入世界级电音DJ圈子。

总之,争夺版权与建构生态,已是两个维度的竞争。

音乐产业的下一座分水岭

三年以来,中国互联网音乐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

阿里音乐系的阿里星球转型因失利而被雪藏,阿里大文娱也没了虾米音乐的影子;

百度音乐改名千千音乐,从此低调;

百度和阿里又先后投资网易云音乐;

通过音乐社交娱乐,腾讯音乐夯实了新的业务增长点……

而在这场竞逐中,得益于提前布局和对音乐市场的理解(当然还有远超同行的投入),使得腾讯音乐始终领先同行数个身位。这是头部公司的格局:作为一名玩家,它要保持留在牌桌上的资格,就要对内容产业有更超前的理解和更长远的布局。

那么,分水岭之后,互联网音乐应该怎么走?

与海外市场的零和博弈不同,以腾讯音乐旗下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和全民K歌为代表的互联网音乐平台,在帮助音乐市场变得健康有序方面的贡献有目共睹,最终的结果是市场愈加繁荣,包括唱片公司、音乐创作者在内的产业上下游均因此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其作用与价值已经得到了充分验证。因此,腾讯音乐也日益成为诸多唱片公司和音乐从业者的首选合作伙伴。

而互联网音乐平台将继续进化。音乐行业与视频平台的逻辑类似,走向也将趋同:平台以用户为基础,连接上游内容生产,并逐步渗透至下游演出市场,成为整个音乐生态的枢纽。

站在“非独家”的分水岭,人们会惊奇地发现,已经不能用版权逻辑审视互联网音乐产业,新的局开赛了,只不过,这依然不是一场常规赛:选手们在目标和赛道就有巨大差异,开局已注定了终局。

特别策划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

标签:
微信

三青

当你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就要去奋斗。如果缘分安排我们相遇,请不要让她擦肩而过。我们一起奋斗!

微信
阿里云